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多值映射数据库上的匿迹搜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227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42843.4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加密搜索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多值映射数据库上的匿迹搜索系统。该系统包括:原始数据库,用于存储由关键字和对应的值组成的多个键值对;服务器,用于对原始数据库中所有键值对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矩阵,并生成分组信息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用于根据用户提交的查询关键字及分组信息,采用Regev加密算法生成查询语句并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查询语句及目标矩阵,计算响应向量并发送到客户端;客户端,还用于采用Regev解密算法,根据响应向量计算查询结果。本申请提供的系统能够实现针对多值映射数据库的关键字型匿迹搜索,并且压缩了匿迹搜索的计算成本,提高系统的响应性能。

    一种可快速切换外插管式容管容型脉动衰减器

    公开(公告)号:CN10788271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1710795675.3

    申请日:2017-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快速切换外插管式容管容型脉动衰减器,其包括缓冲罐和外插管,其中,在缓冲罐中间部设有切换阀,切换阀将缓冲罐内部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外插管的两端将两个腔室连通,其中,在一侧的腔室底部设有进气口,在另一侧的腔室底部设有排气口。本发明有两种应用模式,一种是储气罐模式,此模式下切换阀开启,作为普通的储气罐对气流脉动进行控制;另一种是容管容模式,此模式下切换阀关闭,构成外插管式容管容型脉动衰减器,气体流经一侧腔室、外插管、另一侧腔室,提高衰减器对气流脉动的衰减效果。两种模式可实现快速切换,工程应用灵活。外插管布置成S型,结构紧凑,并通过外插管支撑部件固定在缓冲罐的外侧,能够降低外插管振动,提高外插管的使用寿命。

    一种制备合成气的循环流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107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027879.X

    申请日:2022-08-2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制备合成气的循环流化装置及方法,循环流化塔包括第一反应器和循环传热器,第一反应器内壁水平设有塔板,塔板下方为热解反应器,上方为气化反应器;循环传热器上端安装防脱罩,与循环传热器开口留有间距,热解反应器下端安装螺旋进料器,聚光镜阵列间隔排布,抛物面聚光镜固定在气化反应器正上方,气化反应器上端与净化器入口连通。将热载体送入热解反应器,通入水蒸气,热载体循环流化,热载体吸收太阳光热量后升温,使热解和气化反应器达到反应温度;将颗粒送入热解反应器热解,挥发出挥发分,后生成半焦,进入气化反应器气化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合成气,通过第一出气管输送到净化器。

    一种以抵消变形误差为目标的机床装配结合面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630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307344.6

    申请日:2016-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86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抵消变形误差为目标的机床装配结合面设计方法,在CAD软件中根据静力学分析要求和机床结构特点进行结构简化,然后参数化装配机床实体模型;将经过简化和参数化装配的实体模型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利用该软件创建自动分析与提取变形的容器,并正交化加工空间位置、网格划分,同时完成静力学分析与结果保存;然后通过数据学习获得机床装配名义结合面的在考虑整个加工空间变形情况下的实际变形量;对获得的实际变形量取反,并将取反后的量与名义结合面相加作为主动设计的机床装配结合面;基于蒙特卡洛方法以及最小二乘法,联合数据回归技术,完成装配结合面的轮廓度公差设计。

    一种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4473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62340.6

    申请日:2021-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方法及系统,建立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联合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模型,模型为一种两阶段三层次的抵御—攻击—抵御鲁棒优化规划模型,同时包含电力线路和天然气管道的扩建计划;在第一层中,系统规划管理者需要合理的对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进行联合规划以最小化任何可能的极端事件造成的最大负荷损失;在第二层,攻击者会攻击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以造成最大的负荷损失;在第三层,系统运行管理者会针对极端场景优化系统内部运行状态,达到受损状态下的最小负荷损失。本发明为建设高效持续安全的现代化供能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