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盐相变储能复合损伤机理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96505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533506.3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盐相变储能复合损伤机理实验平台,可应用于探究不同温度层相变储能单元的封装壳体及储能装置壁面的复合损伤机理,主要包括:主罐、高温储罐、低温储罐、高温副罐、低温副罐、数据采集系统和相变储能单元等。主罐是一种斜温层式蓄热罐,罐内堆叠有相变储能单元。罐内上下两端设有带孔的分流板,第一分隔架、第二分隔架和第三分隔架。上下分流板之间有斜温层厚度测量通道。本平台可提供多类热力边界条件,实验能耗低、周期短,测量实时且精确。可同时探究堆叠压力造成的机械损伤,温度层引起的热应力和热疲劳损伤,熔融盐引起的腐蚀性损伤,热棘轮效应引起的机械损伤,以量化各类损伤对复合损伤的叠加作用。

    一种海洋条件下枝型通道内流体可视化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44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497664.8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条件下枝型通道内流体流动混合可视化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海洋条件模拟平台、可视化实验段、光学测量系统、三维定位台架、给液系统、温控系统、实验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光学测量系统包括激光发生器、CCD相机、镜片组件及远程计算机;给液系统用于实现工质的循环,配合温控系统与实验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所需的实验工况;光学测量系统的CCD相机通过三维定位台架与可视化实验段平行固定在海洋条件模拟平台上,与海洋条件模拟平台同步运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海洋条件下枝型通道内流体流动混合可视化实验方法,可实时可视化地获得海洋条件下枝型通道内流体流动混合特性。

    一种抑制疲劳损伤的枝型通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0060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1388050.0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疲劳损伤的枝型通道结构,其包括由两根通道以任意角度相交连接的枝型结构,所述枝型通道内存在两股冷热流体发生掺混,所述枝型通道内支管射流区安装有射流扰动空心固体,用于减小支管射流对主管管壁的冲击;所述枝型通道内流体掺混区域阵列安装有掺混扰动空心固体,用于均匀增强掺混区冷热流体混合,所述两种空心固体为高导热性材料构成且内填充有相变介质,利用相变介质的相变过程对冷流体加热,对热流体冷却,从而抑制温度场的脉动,所述相变介质内添加有高导热性材料,用于强化相变材料的传热,从而约束枝型通道内流体掺混过程中的脉动现象,在不明显增加流动阻力的基础上,改善枝型通道由于流体掺混所造成的疲劳损伤问题。

    一种相变蓄冷装置蓄冷性能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549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68178.1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相变蓄冷装置蓄冷性能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相变蓄冷装置在蓄冷性能强化前的蓄冷性能参数,记为第一蓄冷性能参数;对所述相变蓄冷装置的蓄冷性能进行强化;获取所述相变蓄冷装置在蓄冷性能强化后的蓄冷性能参数,记为第二蓄冷性能参数;基于所述第一蓄冷性能参数以及所述第二蓄冷性能参数计算所述相变蓄冷装置的安全蓄冷效率指标;基于所述安全蓄冷效率指标对所述相变蓄冷装置的蓄冷性能进行检测。本申请通过对相变蓄冷装置的蓄冷性能进行全面评估,能够更精准地反映相变蓄冷装置的整体性能。

    欧拉-拉格朗日迭代固-液相变预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9842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4217.X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欧拉‑拉格朗日迭代固‑液相变预测方法及装置,将计算固体相变材料相对运动的拉格朗日迭代外置耦合于计算相变流动传热的欧拉迭代,步骤包括:确定计算域、边界与初始条件;解固体相变材料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合力;显式计算固体相变材料的初始相对运动速度;拉格朗日迭代内将相对运动速度代入相变流动传热控制方程;欧拉迭代内求解流动传热控制方程;若欧拉迭代收敛,更新流动传热物理场并停止欧拉迭代;隐式计算固体相变材料的相对运动速度;若拉格朗日迭代收敛,更新相对运动速度并停止拉格朗日迭代。本发明实现了固‑液相变流动传热和固体相变材料相对运动的强耦合预测,平均误差仅为4.93%,数值振荡缩小了51%,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微重力下的水基相变蓄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1559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010213.2

    申请日:2021-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重力下的水基相变蓄冷装置,涉及相变储能领域,可应用于极端环境下如航天器内的温控系统。所述蓄冷装置的壳体设有循环液的进出口,所述蓄冷装置内部紧密排列有若干微管且连接到循环液进出口。所述微管换热段的外围空间被一层弹性液囊密封,微管、液囊与其内部密封的蓄冷介质构成了众多具有独立空间的蓄冷子单元。所述液囊外表面贴合有一层网架,微管、液囊和网架保持同轴心的位置并形成紧密的蜂巢结构。所述液囊和微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节流齿并互相啮合以达到迷宫密封的效果,微管两端设有波纹结构的膨胀节。所述微管与液囊密封处设有微型肋片。本发明可有效解决极端环境下蓄冷装置蓄冷效率低、易泄露等问题。

    储热单元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49305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710615461.3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热单元,至少包括单层封闭壳体。其中,封闭壳体具有至少一个换热面和非换热面,泡沫骨架填充在其内部空间中。相变介质均匀分布在泡沫骨架的空隙中,与泡沫骨架形成复合材料,以获得比单纯相变介质更高的导热系数。超声波发生装置发出超声波,诱导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振动颗粒产生振动,将液态相变介质的流态由自然对流或纯导热转化为强制对流,同时利用超声波的空化和声流效应提高液态相变介质的对流表面传热系数。采用本发明储热单元的设备可显著提高单位体积储热效率。

    一种具有开槽肋柱的微通道强化换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555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78537.X

    申请日:2024-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开槽肋柱的微通道强化换热结构,所述强化换热结构装置包括平直冷却微通道和多个迎流面开有V型槽的针肋结构。其中,所述平直冷却通道的上、下壁面与热源相接触;通道内有换热工质流过;通道内部设有迎流面开有V型槽的针肋群。在流动换热过程中,V型槽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大的换热面积和更多的汽化核心,增强换热;另一方面能够给流体的流动提供缓冲来降低压降,进而降低压降的能量损失。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在强化换热、减小能量损失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加工优势。

    一种熔融盐相变储能复合损伤机理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9650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3506.3

    申请日:2022-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融盐相变储能复合损伤机理实验平台,可应用于探究不同温度层相变储能单元的封装壳体及储能装置壁面的复合损伤机理,主要包括:主罐、高温储罐、低温储罐、高温副罐、低温副罐、数据采集系统和相变储能单元等。主罐是一种斜温层式蓄热罐,罐内堆叠有相变储能单元。罐内上下两端设有带孔的分流板,第一分隔架、第二分隔架和第三分隔架。上下分流板之间有斜温层厚度测量通道。本平台可提供多类热力边界条件,实验能耗低、周期短,测量实时且精确。可同时探究堆叠压力造成的机械损伤,温度层引起的热应力和热疲劳损伤,熔融盐引起的腐蚀性损伤,热棘轮效应引起的机械损伤,以量化各类损伤对复合损伤的叠加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