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437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0107394.X
申请日:2023-02-14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K58功能性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Ta4417,该分子标记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K58共定位于小麦7B染色体上,该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且核苷酸序列自5′端起第24位碱基是SNP位点,其中Y为碱基C或T。利用该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高效地鉴定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中是否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AK58,以及是否抗条锈病,该分子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极大地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332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90220.X
申请日:2019-06-06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糜子幼叶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获取:将种子消毒后,接种至1/2 MS培养基表面,在25±1℃下暗培养2 d,待种子发芽后,在30℃±1℃下光培养5 d,得到无菌幼苗;在超净工作台上,取无菌幼苗的基部2 cm的部分,除去外层的茎壳,然后切成0.8-1.0 cm的小段,得到外植体;(2)愈伤组织的诱导;(3)愈伤组织的分化;(4)诱导生根及植株移栽。本发明可以通过外植体幼叶离体培养出得到完整的糜子植株,避免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单一化,对糜子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快速繁殖、脱毒苗生产、种质创新、糜子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766089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1010100826.7
申请日:2010-01-22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该方法选择杏树树龄在5~10年、采用6×3M的杏麦复合栽培模式进行生产,具体步骤为:品种装配;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在小麦播种后30~50天灌冬前水,返青期及时搂麦松土保墒;中后期管理;叶面喷肥;化控;化学除草;病害防治;适时收获。采用发明的复合栽培方法,杏树和小麦充分利用光、温、水、肥及微气候条件,发挥各自的生产潜能,不仅大幅度提高了间作小麦产量,也使间作杏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小麦产量提高39.7%,杏产量提高9.8%,充分保证了小麦品质与质量,促进果、农生产的快速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1554136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910022443.X
申请日:2009-05-11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花药一步成苗培养方法,选取小麦花粉细胞发育至单核中期到单核晚期的小麦幼穗,低温(2℃~4℃)预处理2天;经预处理的小麦幼穗,经常规消毒后,剥取花药组织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上遮光培养;待培养的花药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时,置于15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将光照强度增加到3000Lx~4000Lx,连续培养两周,即可产生根、苗健壮的花粉植株。该方法减少了花粉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和不定根两个必须的技术操作环节,培养成本降低了近50%,培养天数缩短了40~50天,绿苗平均诱导率与多步成苗的绿苗平均诱导率相当,白苗率普遍降低10个百分点,且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根茎连接部位很少或无愈伤组织残留,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710378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648037.0
申请日:2013-12-04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通过小麦成熟胚培养的前处理、有机物的添加及培养、转化技术过程的优化,获得了与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和转化效率相近的技术效果,与已报道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技术相比,该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方法转化效率高,其诱导、分化及转化能力接近于幼胚愈伤组织,克服了以往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频率和转化效率低的技术弊端,使小麦遗传转化不受受体组织取材季节、时段的限制,利用当年收获或储藏1年种子成熟胚随时进行高效转化研究成为可能,提高了小麦遗传转化和分子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1037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648037.0
申请日:2013-12-04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通过小麦成熟胚培养的前处理、有机物的添加及培养、转化技术过程的优化,获得了与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和转化效率相近的技术效果,与已报道的成熟胚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技术相比,该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方法转化效率高,其诱导、分化及转化能力接近于幼胚愈伤组织,克服了以往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频率和转化效率低的技术弊端,使小麦遗传转化不受受体组织取材季节、时段的限制,利用当年收获或储藏1年种子成熟胚随时进行高效转化研究成为可能,提高了小麦遗传转化和分子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48152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100814.4
申请日:2010-01-22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花药愈伤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高渗培养;基因枪轰击转化;恢复培养;分化筛选培养;壮苗、生根培养;染色体加倍;分子检测并筛选。与传统的体细胞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相比,本发明的基因枪轰击后的花药愈伤组织再生频率高,再生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直接获得转基因纯合稳定株,克服了传统的体细胞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中,愈伤组织再生频率低、转化株基因杂合,须经自交2代选择纯合体的技术弊端,提高了小麦遗传转化和分子育种效率,转化效率达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558715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0910022694.8
申请日:2009-05-26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新疆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塔里木盆地杏棉间作棉花高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对5年~10年杏树树龄,杏、棉间作采用6×3M的间作模式,使间作的杏树和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光、温、水、肥及微气候条件,其杏产量与4×2M间作模式相当,比8×2M间作模式高70%左右,棉花皮棉产量比4×2M间作模式高230%左右,比8×2M间作模式高15%左右;在高产栽培技术条件下的皮棉产量比相同间作模式一般方法栽培棉花的皮棉产量提高29%左右,杏产量提高6%左右。发挥最好的生产潜能,大幅度的提高杏、棉间作下的杏产量和棉花产量,保证棉花品质与质量,以促进当地果、棉生产的大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1755682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100811.0
申请日:2010-01-22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A01H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腋芽增殖试管克隆快繁地灵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休眠芽发育诱导培养;腋芽增殖培养;芽苗再增殖;壮苗生根培养;炼苗和缓苗;起窝和栽种;地灵大田定植缓苗后进行常规方法管理。本发明利用地灵地下根茎为外植体建立无性繁殖系,通过腋芽增殖进行地灵试管克隆繁育,克服了传统地灵利用根茎繁殖用种量大、繁殖效率低及多代无性繁殖种性退化严重、产量、品质下降等缺陷。效率高、技术路线可行、能集约化、大规模生产,为地灵优良品种快速、高效的克隆繁育、种性保持和种苗生产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该技术芽增殖系数在4.2左右、生根率为100%,定植成活率在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52535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046225.5
申请日:2022-01-14
申请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C12Q1/6895 , C12N15/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16K小麦全基因组mSNP区段组合、基因芯片及应用,所述16K小麦全基因组mSNP区段组合,包括15478个mSNP区段,所述15478个mSNP区段的物理位置是基于小麦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的全基因组序列比对确定的,所述16K小麦品种中国春的全基因组序列的版本号为Chinese_Spring IWGSC RefSeq 1.0,所述15478个mSNP区段如S00001‑15478所示。本发明的mSNP区段组合具有代表性高,多样性信息丰富、标记分布均匀的特点,同等的标记密度下,具有更低的成本价格,极大的降低了应用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