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载体蛋白质胞内递送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9950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792046.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蛋白质胞内递送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经由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质1(LAT1)转运的无载体化蛋白质胞内递送体系。本发明的递送体系可将不同电荷/分子量的蛋白质直接递送进入细胞,避免内涵体/溶酶体的包裹,维持蛋白质活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性,减少毒副作用。这是第一例跨膜转运蛋白介导的无载体化蛋白质前药胞内转运,实现了在肿瘤细胞中蛋白质活性的高度敏感和高选择性调控。这种简单而高效的技术为抗肿瘤蛋白质药物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一种纳米囊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597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728628.2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囊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设计了含氟修饰的基因编辑递送系统,具体制备了氟化修饰RSF‑NCs滴眼液,递送Cas9/sgRNAVEGFA复合体,用于治疗CNV。当RSF‑NCs穿过眼部屏障到达眼后段后,RSF‑NCs快速被RPE细胞摄取,在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刺激下,促使二硫键断裂,迅速释放RNPVEGFA复合物,靶向编辑RPE细胞中的VEGFA基因,以非侵入性给药方式得到单次给药且长期有效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纳米囊可迅速穿透各种眼部屏障(主要为泪膜屏障,角膜屏障,结膜屏障和巩膜屏障),抑制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内的VEGFA表达,从而长效抑制新生血管,实现CNV的精准、有效、无创治疗。

    一种无载体蛋白质胞内递送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995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92046.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载体蛋白质胞内递送前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经由L‑型氨基酸转运蛋白质1(LAT1)转运的无载体化蛋白质胞内递送体系。本发明的递送体系可将不同电荷/分子量的蛋白质直接递送进入细胞,避免内涵体/溶酶体的包裹,维持蛋白质活性,并且具有优异的肿瘤靶向性,减少毒副作用。这是第一例跨膜转运蛋白介导的无载体化蛋白质前药胞内转运,实现了在肿瘤细胞中蛋白质活性的高度敏感和高选择性调控。这种简单而高效的技术为抗肿瘤蛋白质药物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具有高效基因递送能力的三维球形α螺旋阳离子聚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5237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17961.4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基因递送能力的三维星型α螺旋聚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树枝状分子为引发剂,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引发不同类型的N-羧酸酐单体的高速开环聚合,并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在末端引入不同电性的基团。树枝状分子表面丰富的氨基提供了足够的聚合位点,使聚多肽形成了三维球形拓扑结构,同时拓扑结构为开环聚合反应初期的加速作用提供了契机。聚多肽侧链修饰的胍基/氨基等带来了较高的正电荷密度,可以通过正负电荷间的静电作用获得高效的基因负载能力,且增强了二级结构上的α螺旋刚性结构进而使聚多肽拥有更强的穿膜能力;该类聚多肽的这些性能使其在生物医用材料尤其是基因递送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

    磷酸化蛋白质、基于磷酸化蛋白质的胞内递送体系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489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010596468.7

    申请日:2020-06-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磷酸化蛋白质、基于磷酸化蛋白质的胞内递送体系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提供了一种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方法,所述磷酸化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结构、通过氨基接于所述蛋白质表面的苯硼酸基团和通过硼酸与邻二醇反应接于所述蛋白质表面的三磷酸腺苷;将阳离子多肽溶液和磷酸化蛋白质在碱液中混合,震荡后静置,得到基于磷酸化蛋白质的胞内递送体系。在肿瘤细胞内低pH值和高浓度的活性氧环境下,苯硼酸和三磷酸腺苷从蛋白质表面脱落,蛋白质与阳离子聚多肽的作用力减弱,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同时恢复活性,杀死肿瘤细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