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655524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880088215.X

    申请日:2018-05-16

    Inventor: 李至浩 陈振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变速器输入轴和变速器输出轴,其中,内燃机通过离合器与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第一电机将扭矩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第二电机将扭矩传递到变速器输出轴,其中,在变速器输入轴上设置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五齿轮和第一同步器,在变速器输出轴上设置第二齿轮、第四齿轮、第六齿轮和第二同步器,其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啮合。本发明涉及的车辆包括上述混合动力变速器。

    混合动力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29898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80089852.3

    申请日:2019-03-01

    Inventor: 李至浩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一个电机、一个双离合器和具有三个同步啮合机构的变速器,该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一个电机和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相同甚至更多的挡位和工作模式,并且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一个电机和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系统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尺寸更紧凑且成本更低。

    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及混合动力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866209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282936.6

    申请日:2018-04-02

    Inventor: 李至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及混合动力车辆,该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中间轴用于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还包括空套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沿轴向相邻布置且相互同步旋转;布置在输入轴上的第一同步器,其位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且能够与第二齿轮或第三齿轮接合;布置在中间轴上的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两者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以及布置在输出轴上的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两者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及混合动力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8612812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282528.0

    申请日:2018-04-02

    Inventor: 李至浩 陈振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合动力驱动系及混合动力车辆,该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和输出轴,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同轴布置,且还包括布置在第一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两者轴向相邻布置且同步旋转,第二齿轮布置在第一输入轴的轴向一端;布置在第二输入轴上的第一同步器,其位于第二齿轮的轴向一侧且能够与第二齿轮接合;以及布置在输出轴上的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以及第二同步器,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空套在输出轴上,第二同步器位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且能够与第三齿轮或第四齿轮接合,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859138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82289.9

    申请日:2018-04-02

    Inventor: 李至浩 王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离合器、通过所述离合器能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的内燃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变速器输入轴、变速器输出轴、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电机抗扭连接的电机轴、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抗扭连接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变速器输出轴抗扭连接的第二齿轮。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电机轴上安置与所述电机轴抗扭连接的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抗扭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二齿轮抗扭连接。

    电机的定子和电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2501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080105592.7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一种电机的定子,定子绕组包括缠绕到定子铁芯的多相绕组,绕组呈波浪形地连续缠绕,缠绕的层数为2N,绕组的相数为S,每相绕组的极数为2P,定子铁芯形成有4×S×P个槽,每相每极包括两个导线组,每个导线组包括2根在相邻的槽内并行缠绕的导线,导线组的节距包括正常节距、跳线节距和错位节距,跳线节距包括第一节距和第二节距,错位节距包括第三节距和第四节距,正常节距为y,第一节距为y‑1,第二节距为y+1,第三节距为y,第四节距为y+2,每个导线组每间隔P‑1个非跳线节距使用一个跳线节距,每个导线组在至少一处相邻的层之间使用一个错位节距,跳线节距和错位节距能使同一个导线组的两个导线在沿周向的缠绕方向上换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

    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9073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83287.5

    申请日:2020-08-06

    Inventor: 李至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该变速器包括彼此同轴且嵌套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入轴用于与第一电机始终传动联接,第二输入轴用于与第二电机始终传动联接,第二输入轴能够经由同步啮合机构与第一输入轴抗扭地连接;该变速器还包括用于与发动机能够经由离合器传动联接的第三输入轴,第三输入轴与第一输入轴始终抗扭地连接。因此,包括该变速器的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各种需要的工作模式,而且无论车辆的速度如何,发动机均能够向离合器传递扭矩,从而保证了混合动力系统在各种车辆速度下的工作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能够确保该车辆在各种速度下的车辆性能。

    混合动力手自动一体变速器及混合动力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92634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978347.1

    申请日:2018-08-24

    Inventor: 李至浩 王欢 胡良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手自动一体变速器及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手自动一体变速器包括:齿轮组、单离合器、双离合器、驱动电机和同步器,其中:所述单离合器,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所述齿轮组连接,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齿轮组;所述双离合器,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齿轮组连接,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齿轮组;所述同步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或者所述发动机与所述齿轮组断开连接,或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或者所述发动机与所述齿轮组以不同速比连接。应用上述方案,既可以提高性能,又可以降低成本。

    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597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282290.1

    申请日:2018-04-02

    Inventor: 李至浩 王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该混合动力变速器包括:通过离合器与内燃机连接的变速器输入轴,变速器输出轴,空套地设置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空套地设置在所述变速器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以及抗扭地设置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一同步器,其中,第一同步器被安置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并且第一同步器能够与第一齿轮或者与第三齿轮抗扭连接,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被抗扭地连接,并且在变速器输出轴上设置与变速器输出轴抗扭连接的第二同步器,第二同步器能够与第四齿轮抗扭连接。

    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752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281840.8

    申请日:2018-04-02

    Inventor: 李至浩 陈振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变速器和车辆,包括:通过离合器与内燃机连接的变速器输入轴,变速器输出轴,空套地设置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空套地设置在变速器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第四齿轮和第六齿轮,以及抗扭地设置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一同步器和抗扭地设置在变速器输出轴上的第二同步器,其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啮合,其中,第一同步器能够与第一齿轮或者与第三齿轮抗扭连接,并且第二同步器能够与第四齿轮或者与第六齿轮抗扭连接,将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抗扭地连接,并且将第四齿轮和第六齿轮抗扭地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