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595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62675.3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赖氨酸螯合钙仿瓜子形微囊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赖氨酸直接与煅烧扇贝壳粉进行水浴螯合反应,制备生物钙来源的赖氨酸螯合钙;再通过铁离子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高粘液滴,在界面张力和重力下平衡产生的异型结构,将螯合钙包埋于异型结构的复合肠溶凝胶微囊中,所制得的产品具有胃液不分解、肠道的滞留时间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7510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010386275.9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C11B1/02 , C11B1/00 , C11B3/00 , C11B3/04 , C11B3/06 , C11B3/10 , C11B5/00 , A23L33/115 , A23D9/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鳐鱼肝油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鳐鱼肝清洗后冷冻贮藏,获得冷冻鱼肝;将冷冻鱼肝粉碎,获得鱼肝浆;将鱼肝浆超声解冻后,离心处理,得到粗鱼肝油;向粗鱼肝油中加入脱胶剂处理,再加入烧碱进行脱酸处理,获得脱酸鱼肝油;脱酸鱼肝油用热盐水洗涤至中性后,用活性白土进行脱色处理,获得脱色鱼肝油;脱色鱼肝油置于40℃、60r/min下减压蒸馏,获得脱臭鱼肝油;其中,脱胶剂由柠檬酸和磷酸混合而成;将脱臭鱼肝油冷却至室温,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和抗坏血酸,获得所述鳐鱼肝油。该方法使得鱼肝油的提取率提高,EPA和DHA的含量提高,鱼肝油的理化指标达到SC/T3502‑2016标准的一级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99065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010815439.5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A23L33/165 , A23L33/10 , A23L17/50 , A23L5/20 , A61K35/618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鱿鱼天然黑色素螯合铬(III)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针对天然黑色素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无法在溶液体系进行螯合反应的技术瓶颈,利用固相螯合法生产鱿鱼天然黑色素螯合铬(III)盐,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条件温和且绿色环保,适合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制得的的鱿鱼天然黑色素螯合铬(III)盐生物利用率高,产品生物活性高,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能够促进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提高免疫力保健食品和药品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7182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940297.2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须菜膳食纤维以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龙须菜洗净、烘干、粉碎成粉末;将粉末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50~100进行混合,并通过胶体磨进行研磨均质,以获得龙须菜混悬液;将龙须菜混悬液的pH调至3.0~7.0,并于60℃~100℃的温度下,搅拌提取1h~3h;将提取液趁热离心,沉淀冻干,获得龙须菜不溶性膳食纤维;上清液中加入2~5倍体积的60℃预热好的95%乙醇,静置于4℃下醇沉12h;醇沉后的上清液离心处理,收集沉淀,获得龙须菜可溶性膳食纤维。该方法有效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提取过程中无废水、废渣产生,提取工艺简单、得率好,不污染环境,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180508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47069.4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多孔吸油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包括如下比例的组分制成:丙烯酰胺类单体∶片状亲水纳米粘土∶过硫化物∶去离子水∶N,N,N,N-四甲基乙二胺=1-3g∶2-6g∶60-100mg∶20-25mL∶100-200μL。本发明的水凝胶表面粗糙而内部多孔,同时因为丙烯酰胺类单体的疏水基团,使干燥后的水凝胶可以吸附大量的油类物质,在制备疏松多孔的吸油水凝胶材料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水凝胶吸附浮油,效果显著,分离彻底。
-
公开(公告)号:CN11017281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68226.X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D06M10/02 , D06M15/03 , C08B37/08 , D06M101/20 , D06M101/22 , D06M101/30 , D06M101/34 , D06M101/32 , D06M1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等离子体接枝壳寡糖及其衍生物的表面抗菌改性的方法,采用壳寡糖及其衍生物作为无纺布的表面接枝材料,将无纺布通过常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然后以共价键结合壳寡糖及其衍生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8787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96622.8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C08B37/08 , D06M15/03 , D06M11/76 , D06M11/74 , D06M11/79 , D06M13/292 , D06M101/06 , D06M101/12 , D06M101/32 , D06M101/34 , D06M101/38 , D06M101/28 , D06M1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壳聚糖衍生物复合贝壳阻燃织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0.1‑0.3mol的壳聚糖溶解于500‑1500ml,1‑5wt%醋酸溶液中,加入0.1‑0.3mol的双(4‑羧苯基)苯基氧化膦,升温至70‑95℃,保温3‑5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聚糖衍生物阻燃剂。纤维织物浸渍于壳聚糖溶液中1‑30min,控干,50‑80℃干燥2‑6小时;然后,纤维织物浸渍1‑5wt%的壳聚糖衍生物阻燃剂复合物悬浮液1‑30min,控干,50‑80℃干燥2‑6小时;重复1‑20次,得到壳聚糖衍生物阻燃织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环保,阻燃要求达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0628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43513.1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持续的贝壳纳米片层结构的剥离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WSP煅烧以去除有机物;步骤B:将煅烧的WSP和助磨剂装入研磨罐中,将研磨罐装入行星式球磨机中,研磨过程结束后,向研磨罐中加入去离子水,并再次球磨,以将WSP分散到水中;步骤C:将研磨的混合物洗涤数次以除去多余的助磨剂,然后离心以除去没剥离好的贝壳粉,转移上清液以得到最终的贝壳纳米片。本发明为废弃贝壳的增值回收提供了一种绿色和可持续的方法,为解决水产养殖副产品的环境影响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558259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150615.3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功能贝壳生物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采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将贝壳磨成精细粉末,洗涤粉末除去贝壳粉中残存的生物质成分,洗涤并干燥,得到贝壳生物钙粉;步骤B:将贝壳生物钙粉分散在盐酸‑多巴胺溶液中,使用缓冲液调节pH值,搅拌后,通过蒸馏水中反复洗涤去除生物钙粉表面残存的反应试剂;步骤C:将获得的聚多巴胺包覆的贝壳生物钙粉在室温下加入AgNO3溶液,磁力搅拌,去除游离银离子,得到还原Ag颗粒官能化贝壳生物钙粉;步骤D:PLA、Ag官能化贝壳生物钙粉用哈普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将丝条切粒,得到材料。本发明的贝壳/PLA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高抗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124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17701.9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C08J3/075 , C08L5/00 , C08L5/04 , C08L5/08 , C08K3/34 , A61L27/02 , A61L27/20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注射海洋多糖全物理交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由预制粘土溶液、海洋聚阳离子多糖预聚液和海洋聚阴离子多糖预聚液混合并交联而成。本发明采用特定的二步高温高压法配制了分散均匀的高固含量的海洋聚阳离子多糖预聚液、海洋聚阴离子多糖预聚液和预制粘土溶液,利用面层带负电、边缘带正电的生物相容纳米粘土片层、与海洋阳离子多糖、阴离子多糖形成强静电相互作用的自组装体系,制备出成分简单安全、力学强度好、可注射的全物理交联海洋多糖水凝胶,其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降解单体无生物学毒性,凝胶孔径分布均匀致密,并能够实现良好的硬度和粘性,适用于人体组织再生和修复等生物医学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