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11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1314225.3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过滤膜组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组件湿态存储处理方法,将臭氧水在一定的进水压力和进水流量下通过待处理膜组件,对待处理膜组件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将臭氧水处理完成后的膜组件进行塑封保存。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本方法的膜组件湿态存储处理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确保膜组件存储过程中不滋生细菌,保证性能的稳定,且膜组件在使用前不需要用纯水冲洗,可直接使用,整个过程亦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88402.5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亲水性多孔膜接触角的测试方法,其方法是根据Young‑Laplace方程中压力、浸润液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函数关系,以一种低表面张力溶液为参比浸润液,以待测接触角溶液为浸润液,以气液置换方式,运行湿曲线,获得两种溶液透的透气流量‑进气压力曲线;在两条曲线中段平行区,进行线性拟合;选取任意位置,读取相同透气流量对应的压力值,带入优化Young‑Laplace方程,获得待测溶液的接触角,即为表观平衡接触角;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多孔材料粗糙度率,结合表观平衡接触角计算本征接触角,计算多孔材料的本征接触角;该方法方法简单,测量数据准确性高,实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33045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49389.1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离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膜为双层结构,所述复合膜包括外侧的亲水超滤表皮层和内侧的疏水PTFE支撑层,所述亲水超滤表皮层初始接触角为20°-85°,所述亲水超滤表皮层的厚度为2μm-50μm,表面的微孔结构呈圆形且均匀分布,微孔的平均孔径为5nm-100nm,所述亲水超滤表皮层的断面为海绵状孔,所述疏水PTFE支撑层初始接触角为108°-158°,其微孔结构为由微细纤维间缝隙形成的点线状分离孔,分离孔的平均孔径为750nm-4000nm,孔隙率为65%-8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结构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具备持久疏水性和高效分离性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高效、经济、环保,制得的复合膜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3045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84843.6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天津日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防水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强度防水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具有高强度的多孔骨架结构,所述高强度防水聚四氟乙烯多孔膜的微观形貌呈无取向的丰富致密的蛛网状结构、粗壮的“海星”结构或圆孔结构,所述高强度防水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在无支撑物时的真防水能力不低于0.35MPa。本发明改变了聚四氟乙烯多孔膜的多孔骨架结构,由传统的点线状多孔结构转变为致密的网状结构、高强度海星结构和圆孔结构,膜的微观形貌不再是膨体结构,提升了膜的表层及内部密度和强度,不易分层,使膜具有高的弹性模量,强度高且形变量小、形变易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140828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291100.X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离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表面微孔由粗壮的微原纤维构成,呈现出裂隙或针刺状孔结构,常规节点‑微细纤维状微孔结构消失。该微孔膜的微孔孔径分布均匀、平均孔径20nm‑600nm,机械强度提高、拉伸断裂应力40MPa‑100MPa。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了此微孔结构PTFE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在PTFE分散树脂中添加0.3wt%‑30wt%热塑性全氟聚合物粉末;对PTFE型坯进行两次烧结处理,第一次烧结处理实现型体中PTFE分散树脂熔融比例0.5wt%‑55wt%,第二次烧结处理实现对拉伸成孔后型体微孔结构的定型固化。本发明有效提高了PTFE微孔膜手感硬度即机械强度,微孔结构更加均匀、机械稳定性更强,孔径大小易于调节,产品性能和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40828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91100.X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离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表面微孔由粗壮的微原纤维构成,呈现出裂隙或针刺状孔结构,常规节点-微细纤维状微孔结构消失。该微孔膜的微孔孔径分布均匀、平均孔径20nm-600nm,机械强度提高、拉伸断裂应力40MPa-100MPa。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了此微孔结构PTFE微孔膜的制备方法,在PTFE分散树脂中添加0.3wt%-30wt%热塑性全氟聚合物粉末;对PTFE型坯进行两次烧结处理,第一次烧结处理实现型体中PTFE分散树脂熔融比例0.5wt%-55wt%,第二次烧结处理实现对拉伸成孔后型体微孔结构的定型固化。本发明有效提高了PTFE微孔膜手感硬度即机械强度,微孔结构更加均匀、机械稳定性更强,孔径大小易于调节,产品性能和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111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89960.3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PTFE水处理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亲水性PTFE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PTFE中空纤维膜、覆盖在PTFE中空纤维膜表面的聚多巴胺层,其特征在于:在聚多巴胺层表面构造改性亲水功能层,改性亲水功能层是CaCl2和Na2CO3两种无机盐溶液在膜表面原位生成CaCO3形成的功能层;聚多巴胺层覆盖在PTFE中空纤维膜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本发明通过将聚多巴胺层覆盖修饰的PTFE中空纤维膜依次经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处理,重复操作此步骤,清洗干燥后,得到CaCO3亲水改性的PTFE中空纤维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未大量使用有机溶剂,提高了环境友好性;可以通过PTFE中空纤维膜内表面的亲水改性,实现对膜内部本体结构的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0529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2435.3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相超亲水PTFE的制备方法,使用亲水硅油水溶液作为水相改性液,无需酒精等醇类物质浸泡预处理,将聚四氟乙烯粉末、聚四氟乙烯膜或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等放入水相改性液中浸泡,制备超亲水的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该方法大大提高了亲水效率,减少了其它醇类等溶剂的置换,提高了PTFE的亲水性,扩展了在过滤行业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3045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149389.1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离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膜为双层结构,所述复合膜包括外侧的亲水超滤表皮层和内侧的疏水PTFE支撑层,所述亲水超滤表皮层初始接触角为20°‑85°,所述亲水超滤表皮层的厚度为2μm‑50μm,表面的微孔结构呈圆形且均匀分布,微孔的平均孔径为5nm‑100nm,所述亲水超滤表皮层的断面为海绵状孔,所述疏水PTFE支撑层初始接触角为108°‑158°,其微孔结构为由微细纤维间缝隙形成的点线状分离孔,分离孔的平均孔径为750nm‑4000nm,孔隙率为65%‑8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结构聚四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具备持久疏水性和高效分离性能。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高效、经济、环保,制得的复合膜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717719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58131.3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涂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的方法,步骤如下:1)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将其按比例超声分散在良溶剂中;2)选取聚砜等超滤膜作为基底膜,浸泡在亲水化溶剂中进行表面亲水化处理;3)配制氧化石墨烯改性剂的分散液;3)将氧化石墨烯溶液和改性剂水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喷枪料液罐中,将两种料液分多次地交替喷涂在浸润后的基底膜上,最终获得可连续制备、可在任意面积的基底膜上实现喷涂制膜过程、低操作压力、高脱盐稳定性的氧化石墨烯复合纳滤膜。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可控,耗时少,具有可扩展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