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豆制品抑制白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6308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811464146.6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豆制品抑制白点的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将发酵好的豆制品置于超声波中进行酪氨酸的震碎处理,然后添加福东链霉菌培养,使福东链霉菌产生抑制酪氨酸生成的酸性蛋白酶抑制剂,随后进行防腐剂添加、巴氏消毒、包装步骤。本发明利用超声波及生物抑制剂解决了豆酱产品中的白点问题。本发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制出的豆酱在货架期几乎没有白点附着容器壁的问题,并且对豆瓣酱的口感没有任何影响,在市场中销售便捷。

    一种发酵豆制品抑制白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6308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64146.6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豆制品抑制白点的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将发酵好的豆制品置于超声波中进行酪氨酸的震碎处理,然后添加福东链霉菌培养,使福东链霉菌产生抑制酪氨酸生成的酸性蛋白酶抑制剂,随后进行防腐剂添加、巴氏消毒、包装步骤。本发明利用超声波及生物抑制剂解决了豆酱产品中的白点问题。本发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制出的豆酱在货架期几乎没有白点附着容器壁的问题,并且对豆瓣酱的口感没有任何影响,在市场中销售便捷。

    一种水果酸奶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285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84750.8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酸奶粉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纯奶和白糖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乳化搅拌罐中,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经均质、灭菌后,冷却得到液态混合乳;(2)将市售酸奶或发酵剂接入液态混合乳进行发酵,42℃恒温培养过夜,得到液态酸奶;(3)选取水果榨汁,得到果汁;(4)将果汁与液态酸奶混合,经均质、灭菌后,进行冷冻处理;(5)将冷冻处理后的酸奶冷冻干燥,得到水果酸奶粉。上述水果酸奶粉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水果酸奶粉即保持了其独特的发酵酸奶风味,加入果汁后又具有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并且流动性好,溶解性好,稳定性高,冲调后口感细腻,储存、使用、运输、品尝简便,在常温下保存可长期保质。

    以海藻酸钠或海藻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14448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06281.0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张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7

    Abstract: 一种以海藻酸钠或海藻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方法,其可采用以海藻酸钠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也可采用由下述方法获得的海藻处理液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将海藻粉与水混合,灭菌;将海藻粉与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混合,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海藻粉质量十分之一的纤维素酶,酶解,酶解后使酶失活;将海藻粉和与硫酸水溶液混合,水解。生物乙醇的制备方法:向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中接种5%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菌种种子液,进行繁殖,然后在28-32℃密封厌氧发酵5-7天;取发酵后液体通过蒸馏得到生物乙醇。本发明可利用海洋藻类资源生产生物乙醇,既节省粮食等经济作物,又不占用耕地和淡水资源,同时发酵后的剩余固体可作为有机肥料,提高了海藻利用率;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工业化生产。

    以海藻酸钠或海藻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14448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606281.0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张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7

    Abstract: 一种以海藻酸钠或海藻为原料制备生物乙醇的方法,其可采用以海藻酸钠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也可采用由下述方法获得的海藻处理液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将海藻粉与水混合,灭菌;将海藻粉与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混合,用NaOH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加入海藻粉质量十分之一的纤维素酶,酶解,酶解后使酶失活;将海藻粉和与硫酸水溶液混合,水解。生物乙醇的制备方法:向灭菌后的发酵培养基中接种5%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菌种种子液,进行繁殖,然后在28-32℃密封厌氧发酵5-7天;取发酵后液体通过蒸馏得到生物乙醇。本发明可利用海洋藻类资源生产生物乙醇,既节省粮食等经济作物,又不占用耕地和淡水资源,同时发酵后的剩余固体可作为有机肥料,提高了海藻利用率;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工业化生产。

    一种石墨烯改性秸秆材料处理黑臭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5494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1025594.6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改性秸秆材料处理黑臭水的方法,其主要是将洗净干燥后的玉米秸秆切成大小均匀块状,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烘干备用;然后浸泡于盐酸溶液中,于50℃‑60℃条件下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1‑2h,将秸秆块取出,水洗、干燥,用氧化石墨烯溶液浸泡上述处理好的秸秆材料,48h后洗涤3次,自然风干;用海藻酸钠溶液常温下浸泡无破损的上述石墨烯改性秸秆块,32h后洗涤风干;将制备好的石墨烯秸秆块浸泡在驯化好的污泥中进行曝气处理,待载体表面生成污泥状的生物膜为止,然后将投加挂膜后的石墨烯改性秸秆材料应用于黑臭废水的处理。本发明处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控、对水质变化稳定性强,载体材料可重复利用。

    一种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09705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49961.6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土壤板结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土壤治理及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微胶囊包括囊体和囊芯;所述囊体为海藻酸钙胶球,所述海藻酸钙胶球由海藻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所述囊芯为解磷菌菌液和壳聚糖溶液的混合液;所述解磷菌菌液的有效活菌浓度为107~1010cfu/ml;所述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1.0%;所述解磷菌菌液与所述壳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4~8:1。本发明提供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促进磷素循环、稳定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有效磷含量、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同时,微胶囊技术的运用能有效维持菌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种石墨烯改性秸秆材料处理黑臭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754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025594.6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改性秸秆材料处理黑臭水的方法,其主要是将洗净干燥后的玉米秸秆切成大小均匀块状,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烘干备用;然后浸泡于盐酸溶液中,于50℃-60℃条件下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1-2h,将秸秆块取出,水洗、干燥,用氧化石墨烯溶液浸泡上述处理好的秸秆材料,48h后洗涤3次,自然风干;用海藻酸钠溶液常温下浸泡无破损的上述石墨烯改性秸秆块,32h后洗涤风干;将制备好的石墨烯秸秆块浸泡在驯化好的污泥中进行曝气处理,待载体表面生成污泥状的生物膜为止,然后将投加挂膜后的石墨烯改性秸秆材料应用于黑臭废水的处理。本发明处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控、对水质变化稳定性强,载体材料可重复利用。

    发酵罐罐外pH实时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80721U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821407028.7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套发酵罐罐外的pH实时检测系统,该系统由针头、硅胶管、蠕动泵、pH电极、pH电极不锈钢护套、密封圈、带有螺纹口的不锈钢容器、宝塔接头、螺母、垫片组成;该套系统利用蠕动泵压力抽出发酵罐内的发酵液,在外部已灭菌装置中进行pH检测后,回流到发酵系统中,不带来发酵液损失,同时依靠精密设计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不仅实现了对发酵罐中发酵液的pH实时检测,避免了经常人工取样到外部检测的延时和发酵罐染菌风险;而且改变了原传统发酵模式中,将pH电极直插入发酵罐中需经受发酵罐高温高压灭菌带来的电极老化、结构破坏等问题,延长了pH电极的使用寿命,且保证了发酵系统的稳定;同时,该套系统成本低,操作效果好,可调节性强,易于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