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组件及电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4161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70086.3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转子组件及电机,转子组件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拉杆、螺母以及第一挡环,拉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螺杆段和轴端,头部与第一端盖远离转子铁芯的一端抵接,以实现对第一端盖的轴向限位,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杆段并与转子铁芯靠近第二端盖的一端抵接,以实现转子铁芯的轴向限位,以使第一端盖与转子铁芯沿轴向固定,且便于控制预紧力。在通过螺母紧固的基础上,还设置第一挡环,第一挡环与轴端过盈配合并与第二端盖远离转子铁芯的一端抵接,从而实现第一端盖、转子铁芯以及第二端盖之间的轴向固定,此外,装配的过程中不会损坏转子铁芯,且当转子组件高速转动时,第一挡环不易脱落。

    电机、电机水道及其设计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262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494264.7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水道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针对电机水道的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确定要分析和优化的设计变量。针对电机整机尺寸限制、壳体强度限制限定电机水道各个设计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在各个设计变量取值范围内选取数个设计值,根据设计变量的种类以及各设计变量的设计值,建立控制因素水平表及控制因素正交表,控制因素为各设计变量。对控制因素正交表每组设计变量在对应水平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组控制因素在对应水平下的目标值。计算各个设计变量对应水平下目标值的目标平均值及计算各个设计变量在各水平下目标平均值的方差值。根据方差值和设计变量的目标平均值获得设计变量的目标设计值。本申请提高了电机水道的优化速率。

    轴承损耗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轴承损耗的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9139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92734.2

    申请日:2023-08-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轴承损耗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轴承损耗的测试系统,该方法包括:以测功机与光滑轴的连接处为原点构建三维坐标系;控制各固定装置对各轴承分别施加第一径向力或第二径向力;控制环境调节箱将箱内温度调节至第一预设温度,并控制测功机以第一预设转速驱动光滑轴转动;通过测功机获取稳态转矩,根据稳态转矩和第一预设转速计算轴承的损耗功率,损耗功率与稳态转矩和第一预设转速成正比,稳态转矩为测功机转速恒定的情况下轴承的转矩,损耗功率用于表征轴承的损耗速度。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滑轴的自重发生变化,导致轴承内圈的摩擦力改变以及引入新的风磨损耗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电机交流铜耗和铁耗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09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550194.6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交流铜耗和铁耗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根据磁密值获取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铁耗相差倍数值;根据第一预设转速和励磁电流值确定第一总损耗和第二总损耗;获取电机的轴承损耗、风摩损耗以及直流铜耗;根据第一总损耗、第二总损耗、轴承损耗、风摩损耗和直流铜耗获取第一交流铜耗和铁耗总和值和第二交流铜耗和铁耗总和值;根据第一交流铜耗和铁耗总和值、第二交流铜耗和铁耗总和值和铁耗相差倍数值获取第一电机的第一交流铜耗值、第一铁耗值和第二电机的第二交流铜耗值和第二铁耗值,实现对电机交流铜耗和铁耗的精准分离获取,有利于准确预测电机的效率和温升。

    一种六相扁线绕组结构及六相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89714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43863.7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相扁线绕组结构及六相电机,该六相扁线绕组结构包括:六相扁线绕组;六相扁线绕组包括第一组三相绕组和第二组三相绕组,第一组三相绕组和第二组三相绕组之间存在空间相位差;每相扁线绕组包括a个支路绕组,支路绕组绕线在定子槽内,定子槽内具有2M个槽层,支路绕组的总线型包括1种I‑pin和(2M‑3)种U‑pin;六相扁线绕组绕设的定子槽总槽数为24N,六相扁线绕组所属电机的极数为4N,支路绕组为整距绕组且跨距为6。本发明中,第一组三相绕组和第二组三相绕组存在空间相位差,可减少谐波,提高电机性能;有效减少了支路绕组所需的线型种类,降低成本;整距绕组结构规整,能降低高转速交流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