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6207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18153.7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重耦合触发结构,包括空心筒状的第一触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触发结构底部的第二触发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触发结构配合的塞子触发结构,所述第二触发结构为向内侧方向倾斜设置的倒角。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三重耦合触发结构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耐撞性结构最大限度地吸收冲击动能,且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大大提升了结构的耐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23554.1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9J177/10 , C09J163/00 , C09J11/04 , C09D163/00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由碳纳米管‑丙酮‑树脂混合物涂覆于层间增韧表面上形成的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和由芳纶浆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涂覆于所述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上形成的树脂‑芳纶浆粨‑固化剂粘接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层间增韧表面进行打磨,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孔洞或者凹痕,可以提高层间增韧表面与树脂的接触面积,且碳纳米管和树脂流入孔洞或者凹痕内,达到增韧效果;采用芳纶浆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涂覆于所述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上,固化剂与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中的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提高了粘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724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5221.3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7/11 , G06T17/00 , G06F113/26 , G06F119/14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制造工艺缺陷的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预测方法,步骤一:建立考虑制造工艺缺陷的微观有限元模型;步骤二:确定考虑制造工艺缺陷的复合材料的力学特征;步骤三:确定复合材料中缺陷体积分数与缺陷类型,并建立边界条件;步骤四:建立复合材料失效准则和刚度退化模型;步骤五:根据上述所建立的微观有限元模型、失效准则以及刚度退化模型,进行考虑制造工艺缺陷的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预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能够准确模拟多种缺陷类型以及不同边界条件下材料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预测其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0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9072.9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耐撞性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可靠性优化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建立相关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用于后续优化工作;根据优化设计变量进行采样点的选取,并通过数值模型来获得相应的性能指标;进行变量筛选,确定变量相对重要性,以减少参数集提高优化效率以及优化精度;建立代理模型,并通过选取交叉验证采样点来评估代理模型是否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应用代理模型进行飞行器耐撞性可靠性优化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准确预测飞行器耐撞性响应,避免了数值模拟巨大的计算时间成本,有效地获得了飞行器耐撞性设计的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058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1323554.1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C09J177/10 , C09J163/00 , C09J11/04 , C09D163/00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由碳纳米管‑丙酮‑树脂混合物涂覆于层间增韧表面上形成的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和由芳纶浆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涂覆于所述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上形成的树脂‑芳纶浆粨‑固化剂粘接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层间增韧表面进行打磨,可以在表面上形成孔洞或者凹痕,可以提高层间增韧表面与树脂的接触面积,且碳纳米管和树脂流入孔洞或者凹痕内,达到增韧效果;采用芳纶浆粨‑树脂‑固化剂混合物涂覆于所述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上,固化剂与树脂‑碳纳米管预涂层中的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提高了粘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56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76358.9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3 , B32B9/00 , B32B9/04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结构,为多块单层板层叠粘合形成的层合板结构,所述单层板包括基体和按同一方向排列于所述基体上的纤维,该层合板内的纤维由上至下方向呈螺旋状设置,相邻的所述单层板之间通过粘接界面粘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结构的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吸能性能和抗冲击峰值载荷显著提高,通过设计螺旋角,可使其裂纹扩展路径曲折度增加从而有效地抑制分层且其整体刚度增大,更好地保护了其余零部件以及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1679072.9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耐撞性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设计需求确定可靠性优化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建立相关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用于后续优化工作;根据优化设计变量进行采样点的选取,并通过数值模型来获得相应的性能指标;进行变量筛选,确定变量相对重要性,以减少参数集提高优化效率以及优化精度;建立代理模型,并通过选取交叉验证采样点来评估代理模型是否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应用代理模型进行飞行器耐撞性可靠性优化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准确预测飞行器耐撞性响应,避免了数值模拟巨大的计算时间成本,有效地获得了飞行器耐撞性设计的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75691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376358.9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30/23 , B32B9/00 , B32B9/04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结构,为多块单层板层叠粘合形成的层合板结构,所述单层板包括基体和按同一方向排列于所述基体上的纤维,该层合板内的纤维由上至下方向呈螺旋状设置,相邻的所述单层板之间通过粘接界面粘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结构的设计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吸能性能和抗冲击峰值载荷显著提高,通过设计螺旋角,可使其裂纹扩展路径曲折度增加从而有效地抑制分层且其整体刚度增大,更好地保护了其余零部件以及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05585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52463.3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B32B3/08 , B32B3/28 , B32B7/12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加强筋触发的复合材料波纹夹芯结构,包括上面板、下面板、波纹夹芯以及梯度加强筋,上面板与下面板间隔设置,波纹夹芯设置于上面板与下面板之间,且波纹夹芯的波峰与上面板固定,波谷与下面板固定,梯度加强筋设置于波纹夹芯的波峰与下面板之间和/或设置于波纹夹芯的波谷与上面板之间,梯度加强筋的屈曲强度从一端至另一端呈递增式设置或者递减式设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吸能性能可提高50%以上;通过设置梯度加强筋,其渐进破坏模式可以限制峰值载荷的上升,更好地保护了其余零部件以及人员的安全;采用梯度加强筋,为整体结构提供了一定的横向刚度,改善了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吸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8199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91136.6
申请日:2021-08-0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变形失效机理的波纹夹芯夹层复合材料结构,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和下面板之间固定有波纹夹芯,波纹夹芯中部固定有水平加强筋,所述水平加强筋厚度低于波纹夹芯的厚度。本发明结构简单、质量轻、加工过程简易,可显著提高波纹夹芯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性能,保障运载装备中核心结构与乘员的安全;同时还详细地揭示了改进的波纹夹芯夹层复合材料结构产生的耦合变形机理对结构吸能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