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83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15419.4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车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方向盘、扭矩传感器、转向输入轴、模式离合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转向输出轴、旋转编码器、电动机、安全离合器、转向齿轮、转向齿条、控制器;方向盘经扭矩传感器与转向输入轴相连;方向盘经扭矩传感器与转向输入轴相连;转向输入轴经模式离合器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中的蜗杆相连接,电动机的输出轴经安全离合器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中的蜗轮相连接;无人驾驶时,控制器选择位置伺服控制方法,实现了无人驾驶自动控制模式的精准角度和角速度控制;人工控制时,控制器选择力矩控制方法,实现了人工控制模式的良好驾驶体验;高可靠性的安全冗余设计,保证了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安全驾驶;能够实现长时间巡航控制。

    一种基于PZT堆栈的主动磁气混合轴承

    公开(公告)号:CN11323667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626709.2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ZT堆栈的新型主动磁气混合轴承,包括定子、空气箔片组件及PZT堆栈组件,所述空气箔片组件包括空气箔片轴承座、波箔及顶箔,所述顶箔覆盖在所述波箔的内表面,二者一同装进所述空气箔片轴承座内,所述PZT堆栈组件包括两个PZT堆栈固定块、PZT堆栈垫块及PZT堆栈,所述PZT堆栈固定块与所述定子连接,所述PZT堆栈夹设于两个所述PZT堆栈固定块之间,所述PZT堆栈的顶端抵接所述定子,底端抵接所述PZT堆栈垫块,所述空气箔片轴承座对应所述PZT堆栈垫块的位置沿径向方向贯穿设有槽口,所述PZT堆栈垫块穿过所述槽口抵接所述波箔,所述PZT堆栈通电后发生径向形变,驱动所述波箔发生形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PZT堆栈的新型主动磁气混合轴承运行稳定性较高。

    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4069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163186.8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4 Y02T10/7022 Y02T10/7077 Y02T10/7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器及控制方法,由发动机、发动机ECU、电子节气门控制器、直流起动机、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三相全控整流器、滤波电容、电压采样电阻、电流传感器、续流二极管和三相全控整流调压移相触发器组成。发动机由起动机启动后拖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发电输出三相交流电压到晶闸管三相全控整流器,整流器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经两个串联滤波电容滤波后,三相全控整流调压移相触发器采集增程器输出电压和电流得到输出功率,并根据功率调整导通角实现的功率闭环控制。电子节气门控制器采集发动机转速,调整节气门开度,实现发动机转速的闭环控制。本发明公开的电动汽车增程器及控制方法具有成本低、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一种智能车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23183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415419.4

    申请日:2012-10-2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车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方向盘、扭矩传感器、转向输入轴、模式离合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转向输出轴、旋转编码器、电动机、安全离合器、转向齿轮、转向齿条、控制器;方向盘经扭矩传感器与转向输入轴相连;方向盘经扭矩传感器与转向输入轴相连;转向输入轴经模式离合器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中的蜗杆相连接,电动机的输出轴经安全离合器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中的蜗轮相连接;无人驾驶时,控制器选择位置伺服控制方法,实现了无人驾驶自动控制模式的精准角度和角速度控制;人工控制时,控制器选择力矩控制方法,实现了人工控制模式的良好驾驶体验;高可靠性的安全冗余设计,保证了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安全驾驶;能够实现长时间巡航控制。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仿真与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7667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104522.1

    申请日:2013-03-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仿真与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采用PCI接口和微处理器进行通信,具有可靠性高、数据传输率高以及可扩展性好的特点;采用动力部件的数学模型模拟实际的动力部件的工作状态,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单元、PCI总线处理单元、显示单元、接口板卡;显示单元和PCI总线处理单元均与微处理器单元相连,接口板卡通过PCI总线与PCI总线处理单元相连,接口板卡与待测整车控制器相连,能够方便的对整车结构、相关动力部件参数、操作谱好/路谱以及接口板的端口属性进行配置,系统的通用性较强;采用该发明对混合动力整车控制器进行测试,缩短了测试周期,降低了测试成本,且测试结果稳定性好,精度高。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02252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57862.0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开关量采集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BDM调试接口、电源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PWM输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及GPS模块;通过采用集成化设计,运用集成器件代替分立元件进行信号处理和输出,减少了电气连接,降低了整车控制器工作中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整车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设计的PWM输出模块能够对电机进行控制,无需再单独开发电机控制器,节约了研发和设计成本,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自动行驶和人员远程遥控行驶,车辆数据的实时记录与传输及车辆的实时定位,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可裁剪性强,精确度高,控制方便等优点。

    一种基于PZT堆栈的新型主动磁气混合轴承

    公开(公告)号:CN11323667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626709.2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ZT堆栈的新型主动磁气混合轴承,包括定子、空气箔片组件及PZT堆栈组件,所述空气箔片组件包括空气箔片轴承座、波箔及顶箔,所述顶箔覆盖在所述波箔的内表面,二者一同装进所述空气箔片轴承座内,所述PZT堆栈组件包括两个PZT堆栈固定块、PZT堆栈垫块及PZT堆栈,所述PZT堆栈固定块与所述定子连接,所述PZT堆栈夹设于两个所述PZT堆栈固定块之间,所述PZT堆栈的顶端抵接所述定子,底端抵接所述PZT堆栈垫块,所述空气箔片轴承座对应所述PZT堆栈垫块的位置沿径向方向贯穿设有槽口,所述PZT堆栈垫块穿过所述槽口抵接所述波箔,所述PZT堆栈通电后发生径向形变,驱动所述波箔发生形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PZT堆栈的新型主动磁气混合轴承运行稳定性较高。

    一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9835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307258.1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能够对转向车轮的角度进行精确的控制,采用路感电机的位置伺服方式对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进行限位,代替了常用的机械式限位机构。采用冗余设计的双转向电机同时接收主控制器的发出的相同的控制指令,工作于位置伺服控制模式,对转向齿轮进行驱动,既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又能够实现精确的转向轮角度控制;路感电机、第一转向电机和第二转向电机均采用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即使发生绕组短路故障也不会产生阻尼转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路感回馈转矩的路感系数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调整,实现了路感强度的个性化配置,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一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9835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07258.1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能够对转向车轮的角度进行精确的控制,采用路感电机的位置伺服方式对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进行限位,代替了常用的机械式限位机构。采用冗余设计的双转向电机同时接收主控制器的发出的相同的控制指令,工作于位置伺服控制模式,对转向齿轮进行驱动,既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又能够实现精确的转向轮角度控制;路感电机、第一转向电机和第二转向电机均采用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即使发生绕组短路故障也不会产生阻尼转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路感回馈转矩的路感系数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调整,实现了路感强度的个性化配置,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