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温电解的海水淡化与制甲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090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682314.3

    申请日:2023-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温电解的海水淡化与制甲烷系统,包括:太阳能能量转换单元,用于提供电能以及热能;海水蒸发单元,用于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与电解及甲烷合成单元生成的高温气体以及太阳能能量转换单元提供的热能换热后进入电解及甲烷合成单元进行电解反应;二氧化碳供给单元用于提供电解及甲烷合成单元所需的二氧化碳;电解及甲烷合成单元用于共电解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利用共电解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经过费托过程合成甲烷;降温分离单元用于对电解及甲烷合成单元出口的产物进行降温并分离得到甲烷和液态水。本发明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产生了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混合气体,可以进一步地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CO2还原制碳黑与循环发电联合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8861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1634128.4

    申请日:2022-12-19

    Inventor: 徐浩然 郑楠 肖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O2还原制碳黑与循环发电联合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SOFC模块,碳层由水蒸气和CO2气化产生燃料气H2和CO,SOFC模块的第一空气极通入O2,O2电离产生O2‑,燃料气在SOFC模块的第一燃料极与O2‑反应生成H2O和CO2实现发电;SOEC模块,SOFC模块中的CO2进入SOEC模块的第二燃料极,并在SOEC模块的第二燃料极发生电解生成CO和O2‑,O2‑在第二空气极失去电子得到O2供应给第一空气极;逆向布多阿尔反应发生装置,第二燃料极产生的CO进入逆向布多阿尔反应发生装置,并发生逆向布多阿尔反应产生CO2和碳黑,碳黑进入SOFC模块气化,产生的CO2作为碳黑制作原料进入第二燃料极发生电解和/或作为碳气化工质进入碳层。本发明闭式循环系统生产碳黑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发电。

    CO2还原制碳黑与循环发电联合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886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34128.4

    申请日:2022-12-19

    Inventor: 徐浩然 郑楠 肖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O2还原制碳黑与循环发电联合系统及运行方法,系统包括:SOFC模块,碳层由水蒸气和CO2气化产生燃料气H2和CO,SOFC模块的第一空气极通入O2,O2电离产生O2‑,燃料气在SOFC模块的第一燃料极与O2‑反应生成H2O和CO2实现发电;SOEC模块,SOFC模块中的CO2进入SOEC模块的第二燃料极,并在SOEC模块的第二燃料极发生电解生成CO和O2‑,O2‑在第二空气极失去电子得到O2供应给第一空气极;逆向布多阿尔反应发生装置,第二燃料极产生的CO进入逆向布多阿尔反应发生装置,并发生逆向布多阿尔反应产生CO2和碳黑,碳黑进入SOFC模块气化,产生的CO2作为碳黑制作原料进入第二燃料极发生电解和/或作为碳气化工质进入碳层。本发明闭式循环系统生产碳黑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发电。

    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和事件相机的视频插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93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02046.6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和事件相机的视频插帧方法,包括:获取低帧率RGB视频中的相邻两帧图像,以及通过事件相机采集的两帧中间对应时间段的事件流;根据所需重建图像的某一帧间时刻划分事件流,并将划分得到的正极性事件信息和负极性事件信息分别处理为按时间均匀切分的事件网格;基于脉冲神经网络构建并训练视频插帧模型,包括图像处理模块、事件流处理模块、基于事件引导的注意力模块、脉冲融合模块以及图像重建模块;利用训练完成的视频插帧模型基于帧图像和事件流对应的事件网格进行视频插帧,该方法能够在更低的计算量和能量消耗下,实现高能效的视频插帧。

    直接碳燃料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4306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1533475.3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碳燃料电池,包括依次设置的碳燃料层、阳极、电解质及阴极,还包括阳极进排气室和阴极室,阳极进排气室设于碳燃料层背离阳极的一侧,阳极进排气室内通入有NO气体作为碳气化工质与碳燃料层发生碳气化反应,并产生包含燃料气体的气化产物;阴极室设于阴极背离电解质的一侧,阴极室内通入有空气,空气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阴极产生的还原产物经过电解质进入阳极,并与进入到阳极的燃料气体发生氧化反应。本发明通过将NO作为碳气化工质参与碳气化反应,能够提高碳气化反应速率,实现碳气化速率与传质速率、电化学反应速率的更优匹配,提高直接碳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促进直接碳燃料电池的高效、大规模利用。

    泡沫金属支撑的自呼吸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16093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61369.X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金属支撑的自呼吸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能够提高电池单元的机械强度,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的体积和成本;还能够促进阳极的电化学反应进行,提高电池片的功率密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设置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多个堆叠的电池单元,其中,电池单元包括:双极板,由阴极板和阳极板桥联构成,两个相邻的双极板之间形成夹持结构;电池片,内置于夹持结构;泡沫金属,阳极板和电池片分别贴合于泡沫金属的两侧,阴极板形成为具有多个通气孔的凹台结构。

    多能源耦合互补和有序转化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371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86233.9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源耦合互补和有序转化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气化反应室、合成反应器、光热耦合催化反应器,生物质/煤的气化提供第一来源的合成气;原料气电解产生第二来源的合成气;第一和第二来源的合成气在合成反应器内生成碳氢燃料;发电时,合成气进入燃料极反应,燃料极流出的气体经过光热耦合催化反应器生成碳氢燃料;气化、电解、发电及光热耦合催化所需要的热源、光源由太阳能提供,电解所需的电能由弃风弃光的不稳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通过耦合互补将来源无序的生物质能,时间无序的太阳能以及不稳定无序的可再生电能转化为稳定的碳氢燃料和电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的“零碳排放”有序转化。

    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1153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34479.X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路径规划方法和和装置,包括:(1)将地图划分成目标区域、正常通行区域和障碍区域,并将地图建模成脉冲神经网络,每个区域对应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元,每个神经元之间通过两条单向突触连接;(2)初始化目标区域对应神经元参数和突触参数;(3)在每个时刻,每个神经元的膜电位根据传入突触的脉冲情况和自充电电流进行更新,且当膜电位大于电位阈值时,发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经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发射脉冲信号后,膜电位归零;(4)在每个时刻,根据是否传递脉冲信号更新每个突触的迹值,根据迹值更新突触的权重;(5)当脉冲信号传递结束后,根据突触的权重值的大小规划路径,得到路径结果。

    碳辅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32570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1453775.0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辅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包括阴极、电解质、阳极及阳极腔,在阴极通入水蒸气作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阳极腔内包含碳燃料和CO2吸收剂,向阳极腔内通入水蒸气作为原位气化工质,水蒸气与碳燃料发生碳气化反应生成CO和H2,阴极产生的氧离子通过电解质传递至阳极,并与阳极腔内产生的CO和H2发生氧化反应,碳气化反应产生的部分CO在阳极腔内与水蒸气发生水气置换反应生成CO2与H2;CO2吸收剂通过吸收水气置换反应产生的CO2促进产生H2。本发明能够实现CA‑SOEC阳极内部气体组分的有效调控,实现碳辅助电解池性能的提升以及能耗的降低,并且实现阴极、阳极同时生成燃料气,显著提升电解池的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