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2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038283.7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持续航空燃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业副产氢气捕获工业锅炉的二氧化碳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材料预处理;S2、使用催化剂将原材料中的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成费托合成气;S3、将S2中获得的费托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烷烃;S4、将S3中获取的液体烷烃加氢异构化生成可持续航空燃料,通过费托合成和加氢异构化等步骤,该工艺能够将工业副产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燃料可以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品,有助于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不仅能够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还能够生成轻质产品(C5至C8烷烃)和重质产品(C16至C24烷烃),可以分别用于进一步的费托合成反应和作为车用第二代生物柴油出售。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4752.2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IPC: B01J29/03 , C10G2/00 , B01J35/64 , B01J35/61 , B01J35/63 , B01J35/30 , B01J35/40 , B01J35/45 , B01J37/02 , B01J37/34 , B01J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气直接制异构烃领域。一种合成气直接制异构烃的多级孔催化剂,该多级孔催化剂由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组成,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计:金属钴:2~30%,金属助剂含量0~10%,壳层载体为65~90%,载体为微孔、介孔和大孔组成多级孔SBA‑15;金属钴和金属助剂为内核被壳层载体包裹,金属钴和金属助剂的颗粒直径为2~10 nm,壳层载体厚度为50~600 nm。本发明还涉及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7651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55164.3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O2加氢制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CO2加氢制烯烃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铁元素、锰元素、钠元素和铼元素;在所述CO2加氢制烯烃催化剂中,锰元素的摩尔量不低于铁元素摩尔量的10%,铼元素的占比为5~8wt‰,钠元素的占比不低于1wt%。本发明的CO2加氢制烯烃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抗积碳能力,能够实现较高的烯烃时空产率,并维持较好的催化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257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50775.4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01J29/46 , C10G2/00 , B01J29/00 , B01J29/85 , B01J29/40 , B01J29/48 , C07C4/06 , C07C11/04 , C07C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费托合成轻油与原油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催化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金属活性组分0.1‑30份;分子筛30‑80份;粘结剂30‑60份;碱金属助剂0.1‑5份;所述金属活性组分为Mo、Mn、Ce和Ni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用于费托合成轻油与原油催化裂解制乙烯和丙烯的产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95028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402865.5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浙江州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列管式换热器和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控温机构,通过设置第一螺管以及第二螺管,使二者与通孔配合使用,以增强该装置的换热效率,通过控制对进水管、第一螺管与第二螺管的供水状态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装置的换热强度进行调节,并通过设置加热翅片可达到对反应器主体进行控温的目的,增加了反应器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434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80046133.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Inventor: C·B·霍德斯 , L·B·J·范登恩克 , T·J·麦克奈特 , A·H·詹森 , E·J·克雷格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煤油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包含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的合成气流;(b)使步骤(a)中提供的该合成气流经受费‑托反应,从而获得包含至少50重量%在高于370℃下沸腾的化合物的费‑托产物;(c)将该费‑托产物分离成至少C1‑C4馏分、H2O和C5+馏分;(d)使如步骤(c)中分离的该C5+馏分经受加氢处理,从而获得至少包含煤油馏分和较重质馏分的混合物;(e)将如步骤(d)中获得的该混合物分离,从而至少获得该煤油馏分和该较重质馏分,其中该煤油馏分具有如通过ASTM D86‑18所确定的至多302℃、优选地至多300℃的最终沸点以及如通过IP170所确定的至少38℃的闪点,其中在步骤(e)的该分离中,如通过ASTM D2892‑15X2所确定的该煤油馏分与该较重质馏分之间的有效分馏点为至少315℃且至多330℃,并且其中在步骤(e)中,基于在步骤(d)中经受加氢处理的该C5+馏分的重量,获得高于70重量%的煤油产率;(f)将如步骤(e)中获得的该较重质馏分的至少一部分馏分再循环至步骤(d)的该加氢处理;其中步骤d)通过使该C5+馏分与第一催化剂接触来进行,其中该第一催化剂包含孔径在5埃与7埃之间并且SiO2/AlO3比率为至少25的分子筛和第VIII族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193316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08955.5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长春吉电氢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原料加氢制备航煤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制氢领域。包括航煤制备中心,在航煤制备中心北侧最远处设置有制氢站a1;在航煤制备中心南侧最远处设置有制氢站b1;以制氢站a1为圆心并以R1为半径作风电制氢圆,风电制氢圆内包含多个第一制氢站;以制氢站b1为圆心并以R2为半径作光伏制氢圆,光伏制氢圆内包含多个第二制氢站;另设置有多个第三制氢站;航煤制备中心调度每个制氢站内的车载PEM制氢耦合装置,车载PEM制氢耦合装置将制备的氢气沿道路运往航煤制备中心以在航煤制备中心合成航煤。本申请利用分布式制氢站所生产的氢气,不仅充分利用了光伏和风能,同时提高了清洁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17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80048149.4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耐思特公司
IPC: C10G3/00 , C10G45/62 , C10G47/02 , C10G55/06 , C10G47/36 , C10G65/12 , C10G45/72 , B01J8/00 ,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至少一种液体运输燃料组分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链烷烃进料作为第一反应段进料的一部分在第一反应段中进行加氢裂化,以获得加氢裂化流出物,该加氢裂化流出物作为第二反应段进料的一部分在第二反应段中进行加氢异构化,以获得加氢异构化流出物,该加氢异构化流出物被进料至分馏,从该分馏中回收至少一种液体运输燃料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915643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80038619.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庄信万丰戴维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从合成气生产烃产物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合成气生成单元、费托单元、分离单元、再循环管线、反富集反应器、二氧化碳源、氢气源和阀系统,该阀系统被配置为在第一配置或第二配置中建立流体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617810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111419909.7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29/141 , C07C31/02 , C07C45/50 , C07C47/02 ,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费托合成和氢甲酰化两个催化反应过程耦合,以实现合成气高选择性一步合成混合醇(C2+混合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费托合成催化剂,在费托合成反应器中,将合成气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烷烃、烯烃和含氧化合物(醇、醛等);合成产物进一步通过氢甲酰化反应器,利用特殊的氢甲酰化催化剂,将其中的烯烃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醛,最后加氢得到混合醇和烷烃的混合物,再经过精馏分离得到混合醇。采用该方法,最终产物中混合醇选择性高于50%,其中甲醇选择性低于1%,是一条合成气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具有极佳前景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