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管弯头穿管设备及穿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59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49959.5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管弯头穿管设备及穿管方法,属于弯头穿管技术领域,包括中心轴、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若干升降台以及预制固定架;第一支撑座一端转动设置在中心轴上;第一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的一端具有法兰顶推机构以及内管夹紧机构;第二支撑座一端转动设置在中心轴上;第二支撑座的转动端的底部位于第一支撑座的顶部;第二支撑座上具有第二凸出部;若干升降台沿中心轴的周向设置;其中,地面上具有用于升降台升降的升降槽,升降槽内具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的顶升端与升降台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在外管弧长较短时,外管固定框架与内管固定架之间发生碰撞干涉的问题。

    电永磁吸盘弱磁移位调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400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20157.5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永磁吸盘弱磁移位调型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上位机,上位机用于发送调型命令和调磁命令;顶升杆,顶升杆控制端与上位机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实施调型命令;电永磁吸盘控制器,电永磁吸盘控制器输入端与上位机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调磁命令调节磁力大小;电永磁吸盘,电永磁吸盘控制端与电永磁吸盘控制器输出端连接,用于实施调磁命令;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电永磁吸盘上,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上位机输入端连接,用于检测电永磁吸盘与模具之间的压力,并对上位机提供压力数据,通过上述系统能够提高型面调节精度,避免型面移动时脱离电永磁吸盘。

    叶片模具用自动铺丝系统及铺丝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289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220260.X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模具用自动铺丝系统及铺丝方法,该系统包括:支撑架;连接架,设置在支撑架上,设置有底座,连接架能够在铺丝作业区域内移动;多轴机械臂,安装在底座上,能够沿垂直于铺丝作业区域平面的方向上下运动、以及沿多个方向转动;铺丝单元,安装在多轴机械臂上,能够输出电热丝,并将电热丝压合至叶片模具表面;第一检测单元,安装在底座上,用于检测叶片模具的表面信息和位置信息;移动驱动机构,用于控制连接架及其上的底座的移动;控制单元,用于生成铺丝路径,根据铺丝路径控制多轴机械臂、铺丝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和移动驱动机构动作,以进行电热丝的铺丝。本发明能够实现叶片模具上电热丝的自动铺丝,提高电热丝铺设质量。

    柔性可加热型面及其制备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10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20185.7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可加热型面及其制备方法,柔性可加热型面包括:金属网层,金属网层为孔隙结构,由弹簧与金属丝编制而成,金属网层用于复合材料支撑框架;隔热层,隔热层包覆于金属网层外侧,隔热层用于金属网层连接,同时对金属网层隔热;电加热层,电加热层通过隔热层设置在金属网层上平面,电加热层用于对型面加热;导热层,导热层设置在电加热层上平面,导热层用于对电加热层热量快速导热至表层。本发明同时具有柔韧性、气密性、耐老化性、电绝缘性、耐高低温性、可加热性,可以实现表面层加热底层隔热、层面随形的效果,满足不同叶片型号制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种铅蓄电池极板高精度称重及分选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512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053643.1

    申请日:2023-0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蓄电池极板高精度称重及分选一体化装置,属于铅蓄电池极板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铅蓄电池极板称重及分选技术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基座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称重分选部分、带传动输送部分以及控制装置;其中称重分选部分通过转动杆动力传输装置带动由转动杆与转动固定杆组成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快速地进行圆周运动,可以在极板沿原传送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高精度的重量传感器对每个极板进行单独称重,同时自动地按重量区间完成极板的分选过程,有效地增加了极板称重与分选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精度和效率;通过自动化高精度地进行极板重量测量与分选,可以显著地提高铅蓄电池的性能。

    一种全地形行走轮椅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3698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708467.0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履带的全地形行走轮椅,它包括一种全地形行走轮椅,它包括轮椅主体、履带行走机构、前履带越障机构、后履带越障机构和辅助动作机构。巧妙地将越障能力强大的履带机构应用于轮椅上,极大的提高了轮椅户外活动范围和行走能力,外出应用更加方便。多节可以折叠履带的设计,极大的减小了轮椅的体积,方便通行。履带驱动和履带动作都使用电动驱动,日常行走和越障等状态切换也不需要辅助,仅使用者独自操作,降低了人工护理成本。多节折叠履带的设计可以广泛适应楼梯、沟壑、台阶、马路牙子、门槛等各种常见地形,应用该轮椅可以实现户外独自自由行走。

    一种旋转分体式多功能轮椅床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58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80453.9

    申请日:2023-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分体式多功能轮椅床,旨在解决特殊人群起身活动与下床移动不便的问题,实现坐姿转身与分离成椅一体化功能。本发明包括床体组件、轮椅组件及对接组件。所述轮椅组件于床架开口侧通过对接组件与所述床体组件完成分离与结合。床椅结合状态下,可完成抬背屈腿、坐姿转身等动作,提高用户的自主能力;床椅分离状态下,可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推行移动,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所述对接组件、轮椅组件与床体组件之间设置回位导轨及导向装置,使轮椅与床体能够准确、稳定地进行相对移动;通过控制接触式通电装置与行程开关,使轮椅离开床体后不再具备调节功能、扶手未归位床体无法启动复位功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一种可侧向旋转分离的多功能护理床

    公开(公告)号:CN115089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08062.X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侧向自动旋转分离的护理床。包括床体部分、轮椅部分。床体部分包括床体框架、旋转分离机构,轮椅部分包括回位对接装置、床椅分离结合锁死装置;轮椅还包括轮椅架、抬背以及曲腿机构、脚板联动机构等;曲腿及脚板联动机构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于轮椅上,控制背板、腿板及脚板的升降;旋转分离机构运用四杆机构原理实现轮椅的旋转加分离功能;回位对接装置固连于旋转分离装置上,通过弹簧与伸缩滑块的配合实现分离结合功能;轮椅位姿变换丰富,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舒适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

    轨道机器人推杆调型系统及调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7770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24739.0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机器人推杆调型系统,包括多个升降推杆,一个或多个轨道,机器人和机械臂,其中将每个推杆设置为不同的颜色或在每个推杆上设置有用于区分每个推杆所处不同位置的不同颜色标记物,并在每个推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推杆升降的旋钮;一个或多个轨道环绕或交叉设置于多个推杆之间;机器人设置于轨道上,并在机器人上设置有用于识别推杆上不同颜色或用于识别不同颜色标记物的颜色识别设备;机械臂可拆卸连接于机器人上,并在机械臂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夹持器;在对推杆的高度进行调节时,机器人能够识别推杆上的任意颜色,在机器人识别不同推杆上的颜色到达指定位置后,机器人控制机械臂上的夹持器旋转推杆上的旋钮,带动推杆升降。

    一种基于连杆机构的单履带式爬楼轮椅

    公开(公告)号:CN117618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78692.0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基于连杆机构的单履带式爬楼轮椅,它包括机架、轮椅主体、履带爬楼机构、连杆机构和平地行走机构;其中轮椅主体设置于机架上部,履带爬楼机构安装在机架下部两侧,连杆机构对称设置于机架两侧,平地行走机构安装于连杆机构之上。本发明在爬楼时,轮椅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轮驱动向履带驱动的转换。本发明以连杆机构和液压杆来代替电机,可以实现轮椅平地行走状态和履带爬楼状态之间的互相转换,从而避免了电机在转换过程中带来的震动与噪音,有效提升了爬楼过程中机器的稳定性,具有安全可靠、稳定舒适、经济实用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