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61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9476.5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作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作模具钢表面强化方法,所述冷作模具钢采用脉冲爆炸‑等离子体技术和深冷处理技术协同处理。本发明将PDP技术和深冷处理技术相结合,在PDP处理过程中同时进行深冷处理,一方面,深冷处理可以改善冷作模具钢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材料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被处理样品表面熔化区域冷却速度大幅加快,PDP处理可以将材料表层晶粒尺寸细化至纳米量级,即实现冷作模具钢的表面纳米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冷作模具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404909.4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CN)
Abstract: 一种易氧化金属专用金相抛光剂的制备方法,所述金相抛光剂包括纳米级氧化铈或氧化镧磨粒、分散剂、PH调节剂、醇基或者油基/醇基混合液体。所述制备方法如下:向铈盐或者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陈化生成沉淀物,洗涤、干燥、焙烧,制得氧化铈或氧化镧磨粒。将磨粒球磨成纳米级磨粒;加入分散剂、PH调节剂、醇基或者油基/醇基混合液体,在高速切削分散机中混均,得到易氧化金属专用金相抛光剂。本发明采用油基或者油基/醇基混合液体作为分散体系,能够防止易氧化金属在抛光过程中氧化;在弱碱性环境下,本发明抛光剂磨粒可有效去除易氧化金属样品表层的应力层、氧化膜。
-
公开(公告)号:CN1135644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62698.8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铜铬合金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色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铜铬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对铜铬合金中的杂质具有净化作用,可以减少固溶杂质造成的晶格畸变而降低点阵对电子的弹性散射,改善铜铬合金的导电性能。Cr相作为Cu‑Cr合金的增强相,稀土元素能够促进Cr相析出,Cr相析出增多,起到析出强化作用,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此外,Cr相在铜基体中以树枝晶结构存在,稀土元素会促进Cr相球化、细化,且均匀分布,改善了组织的宏观偏析现象,为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且,稀土元素还可细化铜合金的晶粒,起到细晶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铜铬合金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4591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062522.3
申请日:2019-11-03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IPC: C02F1/461 , C02F101/34
Abstract: 一种亚氧化钛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沉积法,在钛基底表面制备TiO2层;再通过还原法将TiO2层还原为Ti4O7层,制得Ti4O7电极。所述方法步骤包括钛片表面清洁、TiO2层的制备、Ti4O7层的制备。本发明中工艺步骤不复杂,通过调节工艺参数控制制备工艺,工艺可控性和工艺稳定性较高。通过降解模拟有机废水测试制备的亚氧化钛电极的电化学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亚氧化钛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氧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83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757113.5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剧烈塑性加工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属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模具由一个凹模、一个横向凸模和三个竖向凸模组成,凹模内有与凸模配套的一个横向型腔和三个竖向型腔,凸模形状均为圆柱体,横向凸模底面直径为竖向凸模底面直径的1~2倍。使用本发明对材料变形加工时,可在三个拐角位置发生剪切变形,材料流动非常充分;可不取出材料而进行多个道次的循环加工;只采用一套模具,通过调整凸模最终位置即可获得不同截面形状的型材;可加工纯金属、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材料细化充分,加工工作效率高,节省模具,获得的工件尺寸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253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010635411.3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铜铁合金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色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稀土铜铁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25~0.5%的稀土元素,8~20%的Fe和余量的Cu。本发明在Cu‑Fe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能够起到净化合金、细化晶粒、促进Fe相析出的作用,提高Cu‑Fe合金的导电性能;合金中铁元素含量多,铜的用量少,降低生产成本;稀土元素的用量较多,能够减少铁元素对于合金导电性能的影响。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稀土铜铁合金的电导率达到56%IACS以上,抗拉强度达到768MPa以上,延伸率达到2.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0248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41782.4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的压铸成型方法,其基于历史非晶母合金的质量及成分配比及其对应的非晶母合金的合金熔体浇注温度训练生成非晶合金加热模型;基于非晶合金加热模型根据录入的非晶母合金的质量及成分配比输出对应的合金熔体浇注温度,并根据合金熔体浇注温度输出对应的加热融化模式及注料工作模式;将非晶母合金原料置于坩埚,基于加热融化模式实现非晶母合金原料的加热熔化加工,并将合金熔体注入入料桶内;根据注料工作模式实现压铸模具、压铸模具与入料桶之间输料管的预真空处理;根据所述注料工作模式实现隔断阀的启闭,使得合金熔体进入压铸模具,从而精确控制合金熔体浇注温度。本发明实现了浇筑温度和压铸工艺的的智能化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76384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60029.8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采用置换反应的粉末制备Cu-Ag合金的方法,所述合金成分的质量百分比Ag为0.1%~50%,其余为Cu。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先将一定数量和尺寸的Cu粉加入到AgNO3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滤出并洗净、烘干,然后以500~790MPa、在室温下压制20~60s成坯锭,随后坯锭以550~650MPa、在800~900℃压制30~65s,之后以速度0.2~0.6mm/s在300~400℃进行4~8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再进行多道次拉拔至截面收缩率为99.9975%~99.9999%,得到丝材,最后在150~400℃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高强度高导电Cu-Ag合金。本发明整个制备过程在固相温度区间进行,原料无熔化、烧损,有效避免了Ag在Cu中的固溶,合金成分精确且兼具高导电性能和高力学性能,应用范围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151906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527584.3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采用铜屑和铁屑制备Cu‑Fe合金的方法,所用纯Cu切屑和纯Fe切屑的质量比为4~99∶1。先将尺寸为(0.1~11)mm×(0.1~4.9)mm×(0.01~1.57)mm的纯Cu切屑和尺寸为(0.1~6.5)mm×(0.1~2.7)mm×(0.01~1.46)mm的纯Fe切屑均匀混合;再将混合后的切屑在600~890MPa、室温下压制25~65s,得到冷压坯锭;然后冷压坯锭在650~750MPa、900~1000℃下压制35~70s,得到热压坯锭;热压坯锭在800~900℃按照挤压比25~36∶1、挤压速度0.1~0.5mm/s挤压成棒材;然后将棒材在室温下进行多道次冷拉拔至截面收缩率为99.75%~99.99%,得到丝材,最后将丝材在200~500℃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高强度高导电Cu‑Fe合金。采用本发明制备的Cu‑Fe合金无需熔化过程,不但能够有效避免原材料的氧化、烧损,而且能够大大减少Fe在Cu中的固溶,从而显著提高Cu‑Fe合金的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2369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51036.6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 贵溪奥泰铜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Cu-Fe原位合金箔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气雾化制粉获得近球形的Cu-Fe原位合金粉体,然后采用冷喷涂工艺在基材上喷涂制备Cu-Fe原位合金涂层,最后去除基材并采用冷轧工艺对Cu-Fe合金板材进行轧制,获得具有宽频电磁屏蔽效果的Cu-Fe原位合金箔材。本发明方法制备的Cu-Fe原位合金箔材同时结合了高导电的铜对高频电磁场的屏蔽效果和铁磁性的铁对低频磁场的屏蔽效果,且铜和铁为在合金中原位结合;采用冷喷涂工艺制备Cu-Fe原位合金板材具有工艺简单、快速,组织致密、均匀,孔隙率低的优点,通过轧制变形成箔材后,合金中的Fe相形成纤维结构,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屏蔽效果。本发明所制备的Cu-Fe原位合金电磁屏蔽箔材对频率在400MHz-10GHz范围的电磁波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