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4799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80093150.X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为了使胎圈部的耐久性提高,在充气轮胎(1)中,胎圈芯(2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分别由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垂直线(25)形成,关于垂直线(25),垂直线(25)的长度CV相对于芯高CH成为了2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关于胎圈芯(21)的第1层(31a)、第2层(31b)及第3层(31c),在相邻的2个层(31)彼此中,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层(31)的胎圈线(30)的数量比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层(31)的胎圈线(30)的数量多2条以上,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单侧的端部的胎圈线(30)彼此的错开量成为了胎圈线(30)的0.5条量,在第1层(31a)及第2层(31b)和第2层(31b)及第3层(31c)中,胎圈线(30)彼此的错开量成为胎圈线(30)的0.5条量的一侧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互相成为相反侧。

    充气轮胎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479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80093150.X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为了使胎圈部的耐久性提高,在充气轮胎(1)中,胎圈芯(2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分别由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垂直线(25)形成,关于垂直线(25),垂直线(25)的长度CV相对于芯高CH成为了20%以上且30%以下的范围内,关于胎圈芯(21)的第1层(31a)、第2层(31b)及第3层(31c),在相邻的2个层(31)彼此中,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层(31)的胎圈线(30)的数量比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层(31)的胎圈线(30)的数量多2条以上,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单侧的端部的胎圈线(30)彼此的错开量成为了胎圈线(30)的0.5条量,在第1层(31a)及第2层(31b)和第2层(31b)及第3层(31c)中,胎圈线(30)彼此的错开量成为胎圈线(30)的0.5条量的一侧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互相成为相反侧。

    充气轮胎
    3.
    发明公开
    充气轮胎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7239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80087337.9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为了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充气轮胎(1)具有:将胎圈线(28)卷成环状而形成且轮胎子午剖面的形状由多边形剖面形成的胎圈芯(21);胎体(6)架设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胎圈部(20)之间,在胎圈部(20)从胎圈芯(21)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通过胎圈芯(21)的轮胎径向内侧而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由覆盖橡胶(6d)覆盖胎体帘线(6c)而形成;卷绕于胎圈芯(21)并由覆盖橡胶(52)覆盖有机纤维帘线(51)而形成的内侧有机纤维加强层(50);以及在内侧有机纤维加强层(50)与胎体(6)之间至少覆盖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圈芯(21)的最内侧的顶点地配置的橡胶加强层(60);胎圈线(28)与胎体帘线(6c)的最短距离为3mm以上。

    充气轮胎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8858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80066535.X

    申请日:2019-06-18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为了确保轮辋组装性并且抑制轮辋打滑,在装接于5°锥度的规定轮辋(R)的充气轮胎(1)中,胎圈芯(21)的胎圈芯底(23)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趋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轮胎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在0°以上且5°以下的范围内倾斜,胎圈部(20)具有胎圈基部(30)、胎趾部(32)以及胎踵部(35),胎圈基部(30)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趋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轮胎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在8°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内倾斜,胎踵部(35)形成为曲率半径R1在25mm以上且30mm以下的范围内,轮辋缓冲橡胶(60)的100%伸长时的模量在5.0MPa以上且8.0MPa以下的范围内,胎趾部(32)的装接于规定轮辋(R)之前和之后的位移量Dt在9.0mm以上且13.5mm以下的范围内。

    充气轮胎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84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0511927.X

    申请日:2018-05-25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胎圈部整体的耐久性提高的充气轮胎。具备:胎体50,具有胎体主体部51和折起部52;钢制增强层60,配设于胎体50的与胎圈芯21所在的一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侧;以及有机纤维增强层70,配设于钢制增强层60的与胎体50所在的一侧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侧,钢制增强层60的外侧边缘部61的高度H1与折起边缘53的高度H2的关系为H1

    充气轮胎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8923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80026302.7

    申请日:2019-04-09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在提高未铺装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的同时改善低噪声性能。横纹槽20、30交替排列,所述横纹槽20、3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槽部21、31,与轮胎赤道CL交叉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槽部22、32,从第一槽部21、31的一端以比第一槽部21、3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的角度倾斜并延伸至轮胎赤道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的胎面端E为止,使第一槽部21、31的另一端连通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纹槽30、20的第二槽部32、22,将第一槽部21、31配置于比各横纹槽20、30的胎面端E侧的端部靠踩踏侧的位置,以第二槽部22、32在内侧区域A中的平均角度θa比在外侧区域B中的平均角度θb小的方式使第二槽部22、32弯曲或弯折,由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槽部22、32彼此连结的周向细槽40和横纹槽20、30划分出的中央花纹块5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L为展开宽度TW的25%~35%。

    充气轮胎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8922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980026290.8

    申请日:2019-04-09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在良好地维持在未铺装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和耐不均匀磨耗性能的同时提高雪上牵引性能。横纹槽(20、30)交替排列,所述横纹槽(20、3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槽部(21、31),与轮胎赤道CL交叉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槽部(22、32),从第一槽部(21、31)的一端以比第一槽部(21、3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的角度倾斜并延伸至轮胎赤道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的胎面端E为止,使第一槽部(21、31)的另一端连通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纹槽(30、20)的第二槽部(32、22),将第一槽部(21、31)配置于比各横纹槽(20、30)的胎面端E侧的端部靠踩踏侧的位置,以第二槽部(22、32)在内侧区域A中的平均角度θa比在外侧区域B中的平均角度θb小的方式使第二槽部(22、32)弯曲或弯折,在由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槽部(22、32)彼此连结的周向细槽(40)和横纹槽(20、30)划分出花纹块(50)的踏面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的浅槽(60)。

    充气轮胎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885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80066535.X

    申请日:2019-06-18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为了确保轮辋组装性并且抑制轮辋打滑,在装接于5°锥度的规定轮辋(R)的充气轮胎(1)中,胎圈芯(21)的胎圈芯底(23)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趋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轮胎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在0°以上且5°以下的范围内倾斜,胎圈部(20)具有胎圈基部(30)、胎趾部(32)以及胎踵部(35),胎圈基部(30)在随着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趋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而向轮胎径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在8°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内倾斜,胎踵部(35)形成为曲率半径R1在25mm以上且30mm以下的范围内,轮辋缓冲橡胶(60)的100%伸长时的模量在5.0MPa以上且8.0MPa以下的范围内,胎趾部(32)的装接于规定轮辋(R)之前和之后的位移量Dt在9.0mm以上且13.5mm以下的范围内。

    充气轮胎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892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302.7

    申请日:2019-04-09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在提高未铺装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的同时改善低噪声性能。横纹槽20、30交替排列,所述横纹槽20、3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槽部21、31,与轮胎赤道CL交叉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槽部22、32,从第一槽部21、31的一端以比第一槽部21、3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的角度倾斜并延伸至轮胎赤道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的胎面端E为止,使第一槽部21、31的另一端连通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纹槽30、20的第二槽部32、22,将第一槽部21、31配置于比各横纹槽20、30的胎面端E侧的端部靠踩踏侧的位置,以第二槽部22、32在内侧区域A中的平均角度θa比在外侧区域B中的平均角度θb小的方式使第二槽部22、32弯曲或弯折,由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槽部22、32彼此连结的周向细槽40和横纹槽20、30划分出的中央花纹块5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L为展开宽度TW的25%~35%。

    充气轮胎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892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290.8

    申请日:2019-04-09

    Inventor: 本田裕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能在良好地维持在未铺装路面上的行驶性能和耐不均匀磨耗性能的同时提高雪上牵引性能。横纹槽(20、30)交替排列,所述横纹槽(20、30)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槽部(21、31),与轮胎赤道CL交叉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槽部(22、32),从第一槽部(21、31)的一端以比第一槽部(21、3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小的角度倾斜并延伸至轮胎赤道的一方侧或另一方侧的胎面端E为止,使第一槽部(21、31)的另一端连通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横纹槽(30、20)的第二槽部(32、22),将第一槽部(21、31)配置于比各横纹槽(20、30)的胎面端E侧的端部靠踩踏侧的位置,以第二槽部(22、32)在内侧区域A中的平均角度θa比在外侧区域B中的平均角度θb小的方式使第二槽部(22、32)弯曲或弯折,在由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槽部(22、32)彼此连结的周向细槽(40)和横纹槽(20、30)划分出花纹块(50)的踏面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弯折点的浅槽(6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