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
    发明公开
    半导体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13283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286158.4

    申请日:2022-03-22

    Inventor: 田边广光

    Abstract: 在半导体装置的IGBT区(1a)中,势垒区(13)布置在漂移层(11)的上方,并且接触沟槽(17)布置在半导体衬底(10)中相邻的栅极沟槽(14)之间。第一电极(23)嵌入在接触沟槽(17)中。连接区(20)布置在接触沟槽(17)的底表面与势垒区(13)之间,并连接到势垒区(13)和第一电极(23)。此外,发射极区(18)和接触区(19)在与栅极沟槽(14)的布置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布置。因此,可以使半导体装置小型化。

    半导体芯片以及使用了该半导体芯片的半导体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775039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680036701.8

    申请日:2016-05-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具备:开关元件(11a~16a),具有栅极电极;第1控制焊盘(71),与上述栅极电极电连接,被施加控制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的电压;以及第2控制焊盘(72),在上述开关元件接通时,在与上述第1控制焊盘之间构成供控制电流流过的电流路径,上述第1控制焊盘以及上述第2控制焊盘中的某一方的控制焊盘被配置成被另一方的控制焊盘夹着。

    半导体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80808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680081227.0

    申请日:2016-12-01

    Inventor: 田边广光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备:具有第1主面(10a)以及第2主面(10b)的半导体基板(10);形成在第1主面的表层的第1区域(14);与第1区域邻接的漂移区域(12);比漂移区域浓度高的电荷蓄积区域(13);以及具有从第1主面在深度方向上延伸并将第1区域及电荷蓄积区域贯通而形成的沟槽(16)、和形成在沟槽的内部的栅极电极(18)的沟槽栅极(15)。沟槽栅极具有栅极电极上被施加栅极电压的主沟槽(15a)、和栅极电极上被施加与主沟槽不同的电压的伪沟槽(15b)。主沟槽和伪沟槽将电荷蓄积区域夹入,伪沟槽与电荷蓄积区域的接触面积(S1)大于主沟槽与电荷蓄积区域的接触面积(S2)。

    半导体芯片以及使用了该半导体芯片的半导体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07750392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80036701.8

    申请日:2016-05-27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具备:开关元件(11a~16a),具有栅极电极;第1控制焊盘(71),与上述栅极电极电连接,被施加控制上述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的电压;以及第2控制焊盘(72),在上述开关元件接通时,在与上述第1控制焊盘之间构成供控制电流流过的电流路径,上述第1控制焊盘以及上述第2控制焊盘中的某一方的控制焊盘被配置成被另一方的控制焊盘夹着。

    半导体器件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79788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110380839.9

    申请日:2011-11-25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101,210,301,401),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半导体衬底具有元件区(30,330,430),所述元件区(30,330,430)包括IGBT区(Xi)和邻近所述IGBT区设置的二极管区(Xf)。在所述IGBT区中形成IGBT元件(100)。在所述二极管区中形成二极管元件(20)。第一导电类型的重掺杂区(40,208,340,440)位于所述元件区周围的所述第一表面侧上。第一导电类型的吸收区(22,222,322,422,522)位于所述元件区周围的所述第二表面侧上。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半导体区(523)位于所述元件区周围的所述第二表面侧上。

    半导体器件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67846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230031.7

    申请日:2012-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具有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衬底(10)、第二导电类型沟道区(13)和第二导电类型减薄区(18)。邻近于半导体衬底(10)的衬底表面(10a)形成沟道区(13)和减薄区(18)。此外,空穴阻挡层(19)形成在每个减薄区(18)中,以将减薄区(18)划分为邻近于衬底表面(10a)的第一部分(18a)和邻近于减薄区(18)的底部的第二部分(18b)。空穴阻挡层(19)的面密度小于或等于4.0×1012cm-2,以使得耗尽层能够穿通空穴阻挡层(19),由此限制击穿特性降低。

    半导体器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94778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04031.3

    申请日:2010-01-27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的半导体衬底(10)。主区域(11)和感测区域(13)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侧上。RC-IGBT形成于所述主区域(11)中,且用于传输与流经所述RC-IGBT的电流成比例的电流的感测元件(32)形成于所述感测区域(13)中。所述感测元件(32)的集电极区(24)和阴极区(25,27)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10)的所述第二表面侧上。所述集电极区(24)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感测区域(13)的正下方。所述阴极区(25,27)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是位于所述感测区域(13)的正下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