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9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198605.2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处理方法和复合材料,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流管、翅片以及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相固定,所述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集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翅片位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之间;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涂层;所述涂层覆设于所述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和所述翅片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上;所述涂层包括微纳粒子和通过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所述微纳粒子包括通过亲水基团修饰的二氧化硅和/或二氧化钛,所述聚合物对应的所述单体包括带有亲水基团的丙烯基类单体。本申请换热器的涂层亲水耐久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40269.6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探头和气体检测探头的制造方法,气体检测探头包括壳体和检测元件;检测元件包括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第一壳体部的至少部分和第二壳体部的至少部分均凸出于第三壳体部;且第二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相配合而形成在第一壳体部的外围侧;所述第二壳体部的至少部分周向围绕所述第一壳体部;壳体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壳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第一壳体部与第三壳体部密封配合,第一腔密闭设置;第二壳体部设有贯穿设置的导孔部;导孔部与第二腔相连通;第一元件收容于第一腔,第二元件收容于第二腔。本申请的气体检测探头更利于实现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26613.0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包括:壳体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感测模块和板部件,所述板部件包括主电路板,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连接于主电路板的多个电子元件;板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壳体的至少部分周向围绕检测单元设置;感测模块包括芯体部和导电连接部,芯体部与板部件固定连接且芯体部至少部分位于板部件的第二表面所在侧,芯体部的信号感测区域包括压力感测区域和温度感测区域;导电连接部电性连接芯体部的压力感测区域与电子元件,导电连接部电性连接芯体部的温度感测区域与电子元件。本申请有利于产品尺寸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68277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23091.9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流管、翅片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相固定,所述换热管设有若干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集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相固定;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疏水层,所述疏水层包括微纳米层与疏水涂料层,所述微纳米层构造于所述换热器的基材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基材为所述集流管、所述翅片和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个,且至少部分所述微纳米层连接于所述基材与所述疏水涂料层之间;所述微纳米层包括形成微纳米粗糙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微纳粒子,所述疏水涂料层包括饱和脂肪酸盐。本申请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疏水层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0745390.5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环境温度和目标出风温度,至少根据环境温度与预设第一阈值,选择至少根据环境温度与预设第二阈值,或至少根据目标出风温度、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第一温差,控制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其中,预设第一阈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相较于相关技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9612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368696.8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换热器及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件的换热管,所述第一集流件分隔成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集流部设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通过所述换热管连通至所述第一出口形成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二进口通过所述换热管连通至所述第二出口形成第二换热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03712277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210380651.9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所述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喷射器(12)和中间换热器(6);制热模式时,由第二换热器(102)的出口流出的工质分成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第一流路中,工质由该高温侧(62)流出后通过驱动入口进入喷射器(12)中,由该喷射器(12)的喷射出口喷出后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在该第一支路中,工质经过低温侧(61)流回压缩机(1)中;在第二支路中,工质经过第三换热器(3)通过旁路引流口流入喷射器(12)中。该空调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效率,保证高寒环境下热量的需求,从而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发热部件的稳定高效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707736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210379733.1
申请日:2012-09-29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喷射器和连接于压缩机进口之前的闪发器;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等模式,制冷和制热模式时,工质由压缩机出口出来经过高温侧换热器换热放出热量,然后工质进行节流后分成两支路或分成两支路后进行节流:其中一支路的工质通过驱动入口进入喷射器并由其喷射出口喷出,然后工质进入闪发器中进行气液分离分成两路,一路气态工质被吸入压缩机中,另一路液态工质节流后进入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三换热器中吸收热量制冷,然后经过换热后的工质通过旁路引流口进入喷射器中。该空调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效率,保证高温和高寒环境下冷量和热量的需求,从而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发热部件的稳定高效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673718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210364693.3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及其翅片,所述翅片包括并排且交替设置的若干第一翅片单元及若干第二翅片单元,其中每一个第一翅片单元包括面向流体流入方向的第一窗翅,每一个第二翅片单元包括面向流体流入方向的第二窗翅,所述第一窗翅与所述第二窗翅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窗翅与所述第二窗翅在所述流体流入方向上错开以在所述第一窗翅与所述第二窗翅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窗翅与所述第二窗翅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不相等的上半部分面积与下半部分面积。由于上、下半部分面积不同,对流体的阻碍就不同,由此便会产生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差进而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较佳的扰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193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10116386.3
申请日:2012-04-20
Applicant: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和冷却液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可为冷却液循环系统提供冷源,包括压缩机、压缩机进气口前的汽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接的车内冷凝器、车厢外热交换器、车内蒸发器;车内冷凝器与车厢外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及旁通流路、中间换热器,从、车厢外热交换器通向车内蒸发器、中间换热器的管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节流元件,使制冷剂循环系统在制冷模式时,经车厢外热交换器冷凝的制冷剂经节流元件节流后可通向车内蒸发器、中间换热器。本发明能实现对电池的冷却,同时采用热泵形式,可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来用于制热,提高效率,节约用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