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024118.2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后框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压溃而增大冲击吸收能量的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后框架(12)和梁构件(13)。后框架具有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以及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在接近梁构件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31)及外侧壁(32)。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在相对于各第一筋条(38、39)向车身前方离开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及外侧壁。第一外侧筋条形成为比第一内侧筋条增加脆弱性。

    车身后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2756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141137.3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边梁(1)、后侧车架(3)、横梁、纵臂、臂安装托架(14)、闭塞板(10)。纵臂将前端部经由安装构件(9)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后侧车架(3)的前部区域(3F)。臂安装托架(14)固定于后侧车架(3)的截面内,具有将安装构件(9)紧固固定的固定螺母(20)。托架加强构件(22)对臂安装托架(14)进行加强。闭塞板(10)将后侧车架(3)的前部区域(3F)的上方侧的开口闭塞。托架加强构件(22)将车宽方向的两侧的端部结合于边梁(1)和横梁,并将上部结合于闭塞板(10)。

    车身的后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51445.9

    申请日:2023-02-22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有效果地提高后侧车架对车辆的碰撞造成的载荷的输入的耐受性。本发明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后侧车架(10),在车身(1)的后部的底板部(2)中的车宽方向的外侧朝车身(1)的前后方向延伸;前横梁(30),连结于后侧车架(10)的第一连结部(31);后横梁(40),在位于比第一连结部(31)更靠后侧处的第二连结部(41)连结于后侧车架(10);臂安装部(17),被设于后侧车架(10);以及加强构件(60),在后侧车架(10)的剖面内沿车宽方向延伸而对臂安装部(17)进行加强,加强构件(60)被配置于车身(1)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连结部(31)与第二连结部(41)之间的位置。

    车辆后部结构
    4.
    发明公开
    车辆后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182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598413.5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具有较高刚性以确保车体安全性。车辆后部结构包括:后部底板面板,包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后侧车侧架;车轮罩,配置于所述后侧车侧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以及支腿,从所述后侧车侧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且所述支腿构成为所述车轮罩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支腿包括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较所述后侧车侧架突出地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

    车身后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1966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024118.2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后框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压溃而增大冲击吸收能量的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后框架(12)和梁构件(13)。后框架具有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以及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第一内侧筋条(38)及第一外侧筋条(39)在接近梁构件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31)及外侧壁(32)。第二内侧筋条(41)及第二外侧筋条(42)在相对于各第一筋条(38、39)向车身前方离开的部位处分别形成于内侧壁及外侧壁。第一外侧筋条形成为比第一内侧筋条增加脆弱性。

    车身后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27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116775.X

    申请日:2022-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边梁(1)、后侧车架(3)、横梁、侧门(11)、纵臂、臂安装托架(14)、托架加强构件(22)。侧门(11)在与边梁(1)的车宽方向外侧重叠的位置内置有门梁(12)。纵臂将前端部经由安装构件(9)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后侧车架(3)的前部区域(3F)。托架加强构件(22)将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结合于边梁(1)的上方的内角部(ci),将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结合于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

    车身后部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2756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116775.X

    申请日:2022-0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边梁(1)、后侧车架(3)、横梁、侧门(11)、纵臂、臂安装托架(14)、托架加强构件(22)。侧门(11)在与边梁(1)的车宽方向外侧重叠的位置内置有门梁(12)。纵臂将前端部经由安装构件(9)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后侧车架(3)的前部区域(3F)。托架加强构件(22)将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结合于边梁(1)的上方的内角部(ci),将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结合于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

    车身的后部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49269.5

    申请日:2023-02-22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有效果地提高后侧车架对车辆的碰撞造成的载荷的输入的耐受性。一种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后侧车架,在车身的后部的底板部中的车宽方向的外侧朝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轮罩,配置于车宽方向上的后侧车架的外侧,后侧车架中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的壁部的至少一部分是由轮罩形成,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设置于后侧车架的剖面内的分隔构件,分隔构件的车宽方向的其中一端部接合于由轮罩形成的外侧的壁部,并从外侧的壁部朝车身的前方侧且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且车宽方向的另一端部接合于后侧车架的内侧的壁部。

    车身的后部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142197.1

    申请日:2023-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有效果地提高副车架的连接强度的车身的后部结构。本发明的车身的后部结构包括:底板面板(3),构成车身(1)的后部的底板部(2);后侧车架(10),在底板面板(3)中的车宽方向的外侧沿车身(1)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副车架(5),被设置在底板面板(3)的下方而对悬架零件予以支撑,后侧车架(10)包括紧固副车架(5)的副车架紧固部(60),副车架紧固部(60)连结后侧车架(10)与底板面板(3)。

    车身后部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2756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141137.3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该车身后部结构具备边梁(1)、后侧车架(3)、横梁、纵臂、臂安装托架(14)、闭塞板(10)。纵臂将前端部经由安装构件(9)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后侧车架(3)的前部区域(3F)。臂安装托架(14)固定于后侧车架(3)的截面内,具有将安装构件(9)紧固固定的固定螺母(20)。托架加强构件(22)对臂安装托架(14)进行加强。闭塞板(10)将后侧车架(3)的前部区域(3F)的上方侧的开口闭塞。托架加强构件(22)将车宽方向的两侧的端部结合于边梁(1)和横梁,并将上部结合于闭塞板(1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