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421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0701.8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0/64 , B60K1/00 , B60K1/0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冷却结构,其能够保护供给配管及排出配管免受车辆侧面碰撞时的载荷的影响,同时能够提高电池壳体内的空间效率。收容于电池壳体(62)且从电池壳体的外部向电池冷却部(63)导入冷却介质的供给配管(65)具备:第一供给配管部(651),其通过位于一方侧的电池模块(61)与电连接箱(64)之间;以及第二供给配管部(652),其通过两个电池模块之间。收容于电池壳体且从电池冷却部向电池壳体的外部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配管(66)具备:第一排出配管部(661),其通过位于另一方侧的电池模块与电连接箱之间;以及第二排出配管部(662),其通过两个电池模块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8897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0731376.X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58 , H01M50/249 , H01M50/26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B60L50/64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套大型化的蓄电池装置和搭载有该蓄电池装置的电动车辆。蓄电池装置(10)具备:蓄电池模块(20),其层叠有多个蓄电池单体(21);水套(40),其对蓄电池模块(20)进行冷却;以及固定板(60),其具有固定蓄电池模块(20)的托架(61A、61B)。水套(40)的上表面(41)与蓄电池模块(20)对置,水套(40)的下表面(42)与固定板(60)对置。在水套(40)的下表面(42)上固定有弹性部件(45A、45B),托架(61A、61B)具有供弹性部件(45A、45B)嵌合的嵌合部(65)。
-
公开(公告)号:CN1119421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0410701.8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0/64 , B60K1/00 , B60K1/0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冷却结构,其能够保护供给配管及排出配管免受车辆侧面碰撞时的载荷的影响,同时能够提高电池壳体内的空间效率。收容于电池壳体(62)且从电池壳体的外部向电池冷却部(63)导入冷却介质的供给配管(65)具备:第一供给配管部(651),其通过位于一方侧的电池模块(61)与电连接箱(64)之间;以及第二供给配管部(652),其通过两个电池模块之间。收容于电池壳体且从电池冷却部向电池壳体的外部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配管(66)具备:第一排出配管部(661),其通过位于另一方侧的电池模块与电连接箱之间;以及第二排出配管部(662),其通过两个电池模块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88970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0731376.X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58 , H01M50/249 , H01M50/26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B60L50/64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水套大型化的蓄电池装置和搭载有该蓄电池装置的电动车辆。蓄电池装置(10)具备:蓄电池模块(20),其层叠有多个蓄电池单体(21);水套(40),其对蓄电池模块(20)进行冷却;以及固定板(60),其具有固定蓄电池模块(20)的托架(61A、61B)。水套(40)的上表面(41)与蓄电池模块(20)对置,水套(40)的下表面(42)与固定板(60)对置。在水套(40)的下表面(42)上固定有弹性部件(45A、45B),托架(61A、61B)具有供弹性部件(45A、45B)嵌合的嵌合部(65)。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0705.6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其能够抑制组件件数的增加,同时能够稳定地支承电池模块。车辆用电池单元(60)具备:电池模块(61);以及电池壳体(62),其收容电池模块(61)。电池壳体(62)具备壳体主体(80)、以及对该壳体主体(80)的上部开口进行密封的壳体盖部(90)。在壳体主体(80)上设置有作为前后加强部件的中央框架(85),该中央框架(85)配置于壳体主体(80)的底面部(81),且沿车辆(1)的前后方向延伸。中央框架(85)具有对电池模块(61)进行支承的第一电池支承部(851)。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03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274420.1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侧面碰撞时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的保护容易且能够均匀地冷却蓄电池的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冷却装置。制冷剂供给配管(15)及制冷剂排出配管(16)在车身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多个冷却构件(14)从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朝向车宽方向两侧延伸,制冷剂通路(14a、14b)在冷却构件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折回,因此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不易损伤而防止制冷剂的泄漏,不仅如此,而且制冷剂在冷却构件的内部进行U字型掉头地流动,因此能够均等地冷却蓄电池(13)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及车宽方向内侧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38603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0274420.1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侧面碰撞时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的保护容易且能够均匀地冷却蓄电池的电动车辆的蓄电池冷却装置。制冷剂供给配管(15)及制冷剂排出配管(16)在车身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多个冷却构件(14)从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朝向车宽方向两侧延伸,制冷剂通路(14a、14b)在冷却构件的车宽方向外端部折回,因此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在车宽方向中央部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制冷剂供给配管及制冷剂排出配管不易损伤而防止制冷剂的泄漏,不仅如此,而且制冷剂在冷却构件的内部进行U字型掉头地流动,因此能够均等地冷却蓄电池(13)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及车宽方向内侧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690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0585.X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L58/26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冷却结构,其能够容易地吸收多个电池冷却部之间产生的尺寸误差。车辆用电池单元(60)具备:多个电池冷却部(63),它们配置在电池模块的下方;供给配管(65),其向多个电池冷却部导入冷却介质;以及排出配管(66),其从多个电池冷却部排出冷却介质。供给配管及排出配管具备通过在车宽方向上排列配置的至少两个电池模块(61)之间,且将多个电池冷却部彼此进行连结的第二供给配管部(652)及第二排出配管部(662),第二供给配管部及第二排出配管部具有能够沿前后方向伸缩的树脂制的波纹配管部(656、666)、以及沿车宽方向弯折的树脂制的曲线配管部(657、658、667、668)。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0582.6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2/36 , H01M10/613 , H01M10/657 , B60L50/6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高电压部被浸水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电池单元(60)具备:多个电池模块(61);电池冷却部(63);供给配管(65),其向电池冷却部(63)导入冷却介质;排出配管(66),其从电池冷却部(63)排出冷却介质;电压检测线(71),其从多个电池模块(61)延伸;电池控制装置(67),其与电压检测线(71)连接,且配置于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上方;以及电池壳体(62),其收容它们。供给配管(65)及排出配管(66)配置于比电池单体端子(211)及多个电池模块(61)的输出端子(132)靠下方的位置,并且被配管罩(68)覆盖,电压检测线(71)配置于配管罩(68)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69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010410585.X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B60L58/2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