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786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418086.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7/06 , C07K7/08 , C07K14/00 , A61K38/08 , A61K38/10 , A61K38/16 , A61K8/64 , A61P1/02 , A61P1/04 , A61P17/00 , A61P17/02 , A61P17/18 , A61Q19/00 , A61Q19/02 , A61Q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新多肽及其应用,所述新多肽在较低浓度下可促进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增殖和人表皮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够促进创伤和溃疡的修复,改善皮肤美感,且毒副作用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制备治疗创面、烫伤、溃疡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或改善皮肤美感的日化用品。
-
公开(公告)号:CN110609110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03220.8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分析和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织修复因子PA1的含量测定方法在美洲大蠊及其相关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了组织修复因子PA1作为对照品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专属性,操作简便,可用于美洲大蠊药材、提取物及其相关产品(康复新液等)的质量控制,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00546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044061.1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07/91 , A61K31/343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杂萜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杂萜化合物命名为Callistrilone E和epi‑Callistrilone E,结构如式I所示。它们是由环聚酮‑间苯三酚‑单萜杂合形成的新化合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葡菌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对真核细胞毒性很低,预示它们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62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13000.4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11/96 , C07D493/10 , A61K31/35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环聚酮类化合物和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及应用,所述多环聚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与现有抗骨肉瘤化疗药物不同,为具有全新结构的化合物,同时发明人经过实验发现所述多环聚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骨肉瘤细胞143B和U2OS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抗骨肉瘤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该结果进一步表明本申请的多环聚酮类化合物能够显著抑制骨肉瘤的生长,有望发展成一类新型抗骨肉瘤药物,可用于治疗骨肉瘤及其所引起的骨关节疼痛和肺病等疾病。进一步地,本发明采用的多环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高效且简洁,同时具有良好的原料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0911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903220.8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分析和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织修复因子PA1的含量测定方法在美洲大蠊及其相关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了组织修复因子PA1作为对照品及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专属性,操作简便,可用于美洲大蠊药材、提取物及其相关产品(康复新液等)的质量控制,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0054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44061.1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07/91 , A61K31/343 , A61P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杂萜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杂萜化合物命名为Callistrilone E和epi‑Callistrilone E,结构如式I所示。它们是由环聚酮‑间苯三酚‑单萜杂合形成的新化合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葡菌和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对真核细胞毒性很低,预示它们具有良好的药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59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61660.X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7/06 , C07K7/08 , C07K14/00 , A61K38/08 , A61K38/10 , A61K38/16 , A61K8/64 , A61P1/02 , A61P1/04 , A61P17/00 , A61P17/02 , A61P17/18 , A61Q19/00 , A61Q19/02 , A61Q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新多肽及其应用,所述新多肽在较低浓度下可促进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增殖和人表皮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够促进创伤和溃疡的修复,改善皮肤美感,且毒副作用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制备治疗创面、烫伤、溃疡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或改善皮肤美感的日化用品。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6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1418086.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7/06 , C07K7/08 , C07K14/00 , A61K38/08 , A61K38/10 , A61K38/16 , A61K8/64 , A61P1/02 , A61P1/04 , A61P17/00 , A61P17/02 , A61P17/18 , A61Q19/00 , A61Q19/02 , A61Q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新多肽及其应用,所述新多肽在较低浓度下可促进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增殖和人表皮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够促进创伤和溃疡的修复,改善皮肤美感,且毒副作用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于制备治疗创面、烫伤、溃疡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或改善皮肤美感的日化用品。
-
公开(公告)号:CN11768300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44437.6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07/00 , A61K31/343 , A61P31/04 , B01D11/02 , B01D11/04 , B01D1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苯三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构型为7S,1′R,4′S,5′R,7′R,10′R。该间苯三酚衍生物由酰基间苯三酚与gorgonane型倍半萜杂合形成,是具有新颖骨架结构的化学实体。该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真核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好。#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7683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144437.6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07/00 , A61K31/343 , A61P31/04 , B01D11/02 , B01D11/04 , B01D1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苯三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构型为7S,1′R,4′S,5′R,7′R,10′R。该间苯三酚衍生物由酰基间苯三酚与gorgonane型倍半萜杂合形成,是具有新颖骨架结构的化学实体。该化合物在低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真核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好。#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