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87970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58833.7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B60H1/00335 , F28D1/05391 , F28D2021/0085 , F28F9/0204 , F28F9/026 , F28F9/0273 , F28F9/02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发器。其中,在蒸发器的下风头侧管列设置第一~第三管组,在下风头侧管列设置第四和第五管组。在下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三管组的换热管所连通的第三分区,设置将第三分区内分为换热管所面对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空间隔离且制冷剂流入的第二空间的分流用阻力部件,在分流用阻力部件形成多个制冷剂通过孔。在下风头侧上集管部设置切断制冷剂向第三分区的第一空间流动的流动切断部件。用制冷剂连通路使下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三分区和上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四分区连通。该蒸发器适用于构成车辆空调的制冷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0210925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13513.1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5B2400/24 , F28D1/05391 , F28D20/0034 , F28D20/02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3/025 , Y02E60/142 ,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其具备相互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扁平状冷媒流通管(13)和配置在冷媒流通管(13)的单面侧且钎焊于冷媒流通管(13)并且内部封入有蓄冷材料的扁平状蓄冷材料容器(15)。蓄冷材料容器(15)具备容器本体部(21)和内容积增大部(22),该容器本体部(21)被钎焊在冷媒流通管(13),该内容积增大部(22)与容器本体部(21)的下风侧相连并且被设置成与冷媒流通管(13)相比突出到下风侧,并且厚度方向的尺寸比容器本体部(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在蓄冷材料容器(15)内配置有从容器本体部(21)到内容积增大部(22)的内部散热片(23)。
-
公开(公告)号:CN102455088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110342640.7
申请日:2011-10-25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 , F28D1/05391 , F28F9/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于构成汽车空调的冷冻循环的蒸发器。在蒸发器(1)的风下游侧上集液部(5)中设置有与风下游侧管列(11)的第一~第三管组(11A、11B、11C)的热交换管(9)的上端部连通的第一~第三分隔区(15、16、17)。制冷剂在热交换管内从下向上流动的上升流管组即第二管组(11B)、和制冷剂在热交换管内从上向下流动的下降流管组即第三管组(11C)构成管组群。在第二分隔区(16)内的第三分隔区(17)侧部分设有将第二分隔区内上下分隔以阻碍制冷剂向上流动的阻隔板(39)。在比阻隔板靠下的部分设有阻止制冷剂从第二分隔区向第三分隔区流动的流动阻止部件(41),在比阻隔板靠上方的部分使两分隔区(16、17)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2264564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80152315.5
申请日:2009-12-21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nventor: 高木基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 B60H1/00335 , B60H1/005 , F28D1/0333 , F28D1/05366 , F28D20/02 , F28D2020/0008 , F28D2020/0013 , F28D2021/0085 , F28F17/005 , Y02E60/145
Abstract: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具有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部12,其将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并且互相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12彼此之间形成有通风间隙13、13A。在所有通风间隙13、13A中的一部分的多个通风间隙13A,配置有封入有蓄冷材的蓄冷材容器14并将其钎焊于两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在剩余的通风间隙13中,配置有波纹散热片15并将其钎焊于两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在蓄冷材容器14的两侧面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23,将凸部23的突出端部钎焊于制冷剂流通管12。根据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抑制冷却性能的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604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75685.2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 F28D1/05391 , F28F9/02 , F28F9/02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1),具有制冷剂入口集流部(7)和制冷剂出口集流部(8)以及连通两集流部的制冷剂循环路径。由第1板(23)、第2板(24)和中间板(25)构成的制冷剂进出部件(5)跨接于制冷剂入口集流部和制冷剂出口集流部。在制冷剂进出部件设置一端与制冷剂入口集流部的制冷剂入口(9)连通且另一端在制冷剂进出部件的后侧缘开口的流入路(26)、和一端与制冷剂出口集流部的制冷剂出口(11)连通且另一端在制冷剂进出部件的后侧缘开口的流出路(27)。在第1和第2板分别形成流入路用外方鼓出部(31、33、34)和流出路用外方鼓出部(32、35)。在中间板以使流入路和流出路交叉的方式形成切口(36、39)和贯通孔(37)。采用该蒸发器可将膨胀阀设置在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1713605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78981.8
申请日:2009-10-09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91 , F25B39/022 , F28D2021/0085 , F28F1/128 , F28F9/0224 , F28F9/0278 , F28F9/1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该蒸发器(1)的热交换管(4)是通过将被施以了冲压加工的两片长方形金属板彼此接合成层叠状而形成的。通过使形成热交换管(4)的两片金属板向外侧鼓出,在热交换管(4)上设置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下两端开口的至少一个冷媒流通部(45)。在热交换管(4)的上下两端中的与冷媒流通部(45)相对应的部分,设置通过管插通孔(18、22)而插入集液箱(2、3)的集液部内的插入部(53)。在热交换管(4)的上下两端部的插入部(53)中的除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外的部分,形成向热交换管(4)的长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55)。
-
公开(公告)号:CN201926206U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20652902.0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就近设置换热器用连接装置的换热器。蒸发器,具备:具有层叠的第1板和第2板的冷媒流入流出部件和具有两端开口了的冷媒通路的膨胀阀安装部件在冷媒流入流出部件的两个板之间通过使两板向外鼓出而形成流入通路和流出通路。在膨胀阀安装部件的各冷媒通路的一端开口的周围设置嵌入冷媒流入流出部件的流入通路和流出通路的端部开口内的嵌合凸部。冷媒流入流出部件的两板的面临流入通路内和流出通路内的面和膨胀阀安装部件的嵌合凸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相互嵌合的接合凸部和接合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202188700U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20199197.8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的下风头侧管列设置第一~第三管组,在下风头侧管列设置第四和第五管组。在下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三管组的换热管所连通的第三分区,设置将第三分区内分为换热管所面对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空间隔离且制冷剂流入的第二空间的分流用阻力部件,在分流用阻力部件形成多个制冷剂通过孔。在下风头侧上集管部设置切断制冷剂向第三分区的第一空间流动的流动切断部件。用制冷剂连通路使下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三分区和上风头侧上集管部的第四分区连通。该蒸发器适用于构成车辆空调的制冷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201992914U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020652893.5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抑制在冷媒流入流出部件的第1板和第2板与换热器用连接装置的嵌合凸部之间发生钎焊不良的换热器。在冷媒流入流出部件的第1板和第2板之间介置有中间板。在中间板形成有使第1板和第2板的流入通路用向外鼓出部彼此以及第1板和第2板的流出通路用向外鼓出部彼此连通的切口,使得从所有板的层叠方向观察时,冷媒流入流出部件的流入通路和流出通路交叉。中间板的形成流入通路的入口侧端部和流出通路的出口侧端部的切口的两侧缘部,进入第1板和第2板的圆角与嵌合凸部之间的间隙内并靠近嵌合凸部的外周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