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防振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48815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80034480.2

    申请日:2012-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00 B60K5/04 B60K5/1208 F16F1/3849 F16F7/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第1扭力杆组件(5),其具有:第1杆(11),其一端部(12)固定在发动机(1)上,另一端部(13)固定在车体上;惯量块(15),其被所述第1杆支撑;以及致动器(17),其使所述惯量块沿所述第1杆的轴向往复移动;以及第2扭力杆组件(6),其具有第2杆(63),该第2杆(63)的一端部(61)固定在发动机(1),另一端部(62)固定在经由弹性部件安装在车体上的副车架(2)上。

    车辆用防振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602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82148.2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车辆用防振装置(6)安装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1)的上部、与对所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进行搭载的车体之间,该可变压缩比发动机(1)设置有在活塞(102)与曲轴(103)之间包含上连杆(104)、下连杆(105)以及控制连杆(106)在内的多连杆机构(101),该车辆用防振装置(6)具有:杆主体(63),其一端的第1弹性连接部(61)与所述车体连接,另一端的第2弹性连接部(62)与所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连接;惯性配重件,其支撑于所述杆主体;致动器(64),其使所述惯性配重件在所述杆主体的轴向上往返移动;以及控制单元,其以在所述惯性配重件产生与所述杆主体的轴向的位移速度相应的力的方式,对所述致动器进行控制,所述杆主体的刚性体共振频率设定为比所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弯曲·扭转共振频率低。

    车辆用防振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602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480082148.2

    申请日:2014-09-29

    Abstract: 车辆用防振装置(6)安装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1)的上部、与对所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进行搭载的车体之间,该可变压缩比发动机(1)设置有在活塞(102)与曲轴(103)之间包含上连杆(104)、下连杆(105)以及控制连杆(106)在内的多连杆机构(101),该车辆用防振装置(6)具有:杆主体(63),其一端的第1弹性连接部(61)与所述车体连接,另一端的第2弹性连接部(62)与所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连接;惯性配重件,其支撑于所述杆主体;致动器(64),其使所述惯性配重件在所述杆主体的轴向上往返移动;以及控制单元,其以在所述惯性配重件产生与所述杆主体的轴向的位移速度相应的力的方式,对所述致动器进行控制,所述杆主体的刚性体共振频率设定为比所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弯曲·扭转共振频率低。

    车辆用防振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48815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280034480.2

    申请日:2012-06-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00 B60K5/04 B60K5/1208 F16F1/3849 F16F7/1011

    Abstract: 具有:第1扭力杆组件(5),其具有:第1杆(11),其一端部(12)固定在发动机(1)上,另一端部(13)固定在车体上;惯量块(15),其被所述第1杆支撑;以及致动器(17),其使所述惯量块沿所述第1杆的轴向往复移动;以及第2扭力杆组件(6),其具有第2杆(63),该第2杆(63)的一端部(61)固定在发动机(1),另一端部(62)固定在经由弹性部件安装在车体上的副车架(2)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