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351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79950.X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00 , C21D8/12 , C22C33/04 , C21C7/00 , C21C7/064 , C21D1/26 , C21D1/74 , H02K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规格无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超薄规格无取向硅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3.0~3.5wt.%、Al:0.8~1.5wt.%、Mn:0.3~0.7wt.%、Sn:0.05~0.08wt.%、∑(Ce+La)≤0.0035wt.%、∑(C+S+N+Ti)≤0.007wt.%、∑(Cu+Cr)≤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在不增加现有生产难度的前提下,通过对0.50mm和0.35mm无取向硅钢成品进行二次冷轧和二次退火,制备的无取向硅钢能满足高频电机和高端无人机使用性能要求,且该流程工艺适用于超薄规格无取向硅钢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81406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57474.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涂层无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成分:C≤0.0025%,Si 0.8%‑1.2%,Als 0.2%‑0.3%,Mn 0.15‑0.3%,S≤0.005%,P≤0.04%,N≤0.002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生产制造中,控制冷轧压下率,提高表面粗糙度,轧制后板形良好,纵向厚度波动±3μm,横向同板差≤7μm,满足变频压缩机定转子的要求。经酸轧S5和平整机配合使用毛化辊,成品板面粗糙度可达到1.6‑1.9μm。退火采用立式退火炉,提高退火速度。本发明生产的无涂层无取向硅钢二次退火后的铁损对比用传统卧式退火炉生产的同牌号带涂层的无取向硅钢,铁损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3872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48005.3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酸轧高效无取向硅钢表面残油残铁的方法,涉及硅钢生产领域。该减少酸轧高效无取向硅钢表面残油残铁的方法包括对硅钢进行热轧;对硅钢进行常化酸洗;对硅钢进行酸洗连轧;第一冷轧机和第二冷轧机间的单位张力为140N/mm2‑160N/mm2,第二冷轧机和第三冷轧机间的单位张力为150N/mm2‑170N/mm2,第三冷轧机和第四冷轧机间的单位张力为170N/mm2‑190N/mm2,第四冷轧机和第五冷轧机间的单位张力为180N/mm2‑200N/mm2,卷取张力为40N/mm2‑50N/mm2。以抑制铁粉的产生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9762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53607.0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0.3mm厚度以下超薄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Als 0.70~0.95%,Si=(1.4~1.6)*Als+2%,C+S+N≤0.0060%,P≤0.0040%,Sn 0.040~0.070%,Mn 0.2~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铸—热轧—常化—一次冷轧—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最终退火;其兼具低铁损、高磁感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所述超薄无取向电工钢的铁损P1.0/400 10~14W/kg,磁感B5000≥1.69T,屈服强度RP0.2 400~480MPa,抗拉强度Rm为520~600MPa,延伸率A50 15~20%。
-
公开(公告)号:CN117418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35439.5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及其生产方法,成分[C]≤0.0020%,[S]≤0.0025%,[N]≤0.0025%,[Sn]0.040‑0.070%,[P]≤0.0035%,[Mn]+[Si]+[Als]=4.0‑5.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调整Mn、Si和Als的合金量,控制合金[AlS]/[Si]=1/8‑1/6及[Mn]/[Si]=1/5‑1/3的比例,并添加Sn元素,提高材料本身的磁感,配合本申请生产工艺,改善成品磁性能、提高材料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078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83276.2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08 , C22C38/34 , C22C38/28 , C22C38/20 , C22C38/42 , C22C38/50 , C22C38/40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12 ,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频压缩机用高效无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酸连轧末机架作为平整机使用,避免了切换乳化液系统影响生产效率。不添加焊丝可保证焊缝质量,冷轧前不需要对带钢进行感应加热,节约了成本。只成品切一次边,提高了成材率,生产效率高。且,成分简单,成本低。轧制速度达到600‑800m/min,纵向厚度波动在±3μm内,同板差≤5μm,满足高效变频压缩机用定转子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76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33883.8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带钢冷轧断带预测的轧制负荷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带钢当前的压下率ε判定带钢当前是否存在断带风险,若存在,则调整带钢的压下率ε至不存在断带风险,并自适应的调节了带钢当前的轧制负荷。基于轧制原理及力学分析推导出冷轧过程中不发生断带时,轧制负荷与带钢性能、轧辊辊径间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块进行带钢断带风险的预判,又通过该数学模型优化带钢当前的压下率,以降低带钢冷轧过程中的断带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故障提升冷轧机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08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50232.6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1D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中高牌号硅钢胶皮压入缺陷的方法,涉及硅钢生产工艺技术领域。该减少中高牌号硅钢胶皮压入缺陷的方法包括降低拉矫机的延伸率范围;降低拉矫机的矫直辊的插入深度值范围;降低拉矫机的两个弯曲辊的插入深度值范围。降低拉矫机的延伸率范围使得拉矫机主要对硅钢起矫直的作用,由于硅钢在矫直前经过了酸洗,酸洗后的硅钢的表面粗糙度会增大,降低拉矫机的矫直辊以及两个弯曲辊的插入深度值范围能够降低矫直辊和弯曲辊对硅钢板面的下压量,减小硅钢板面与拉矫机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工作辊表面的胶皮粘附在硅钢板面上从而消除胶粉的堆积,有效避免了硅钢表面出现缺陷,提高了硅钢的表面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920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12880.1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1N3/00 , G01N3/08 , G01N3/02 , G01N3/28 , G01N33/00 , G01N33/20 , G01N33/2045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带钢力学性能判定冷轧断带及边部裂口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带钢力学性能判定冷轧断带及边部裂口的方法,其包括:在充分考虑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的基础上,判定带钢冷轧时是否出现断带与边部裂口。该方法能有效减少带钢的冷轧断带及边部裂口缺陷产生,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冷连轧机轧制断带和边部裂口缺陷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故障,提升冷轧机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351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84460.9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4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34 , C22C38/28 , C22C38/20 , C21D1/26 , C21D6/00 , C21D8/12 , C21D1/74 , B22D11/00 , C22C33/04 , C21C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的无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按质量百分比计,无取向硅钢的元素组成包括Si:3.0%~3.5%、Al:0.8%~1.5%、Mn:0.5%~0.9%、Sn:0.05%~0.08%、P≤0.020%,∑(C+S+N+Ti)≤0.0070%,∑(Cu+Cr)≤0.040%,T.O≤0.0010%,其余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全流程工艺的协同调控,以提升钢水的洁净度与成分均匀性,改善后工序带钢的组织织构分布,该无取向硅钢兼具高频低铁损、高磁感和高强度,同时质量控制精度高,材料生产成本低,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领域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