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7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49297.1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衬砌掉块对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测试方法,包括a.构建隧道衬砌掉块条件下汽车驾驶的虚拟环境,b.采集处于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驾驶的驾驶员行为信息,c.对采集的行为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隧道内衬砌掉块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本发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仪的结构原理,建立了测试运营隧道内衬砌掉块病害对行车安全性影响的虚拟现实实验平台,无需到实际运营的隧道中对衬砌掉块病害进行直接测试,并且能够提高运营隧道衬砌掉块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评估的效率,实现了在虚拟运营隧道场景中定量测试不同衬砌掉块条件对隧道运营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为测试运营隧道衬砌掉块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新方法,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389635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11213.0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隧道地下水合理排放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选择一种隧道防排水类型,所述隧道防排水类型为全封闭式防水、半封闭式防水或控制排放型防排水中的一种;S2)确定步骤S1中所选隧道防排水类型的隧道总涌水量;S3)确定隧址区植被群落的生态需水量;S4)根据步骤S2和S3中分别确定的隧道总涌水量和生态需水量确定地下水排放量的大小。本发明的确定隧道地下水合理排放量的方法,从理论上合理量化了地下水排放量,提高了富水隧道的结构安全以及耐久性,并为保护富水隧址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5241490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548383.0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渗漏水对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测试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a.构建不同渗水条件下的隧道虚拟环境,并使驾驶员在所述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驾驶;b.采集驾驶员的行为信息,并统计隧道虚拟环境内的渗水位置及渗水量;c.根据驾驶员的行为信息和虚拟环境中的渗水位置及渗水量,判定隧道内渗水条件下行车安全性等级;本发明无需到实际运营的隧道中对渗漏水病害进行直接测试,提高了运营隧道渗漏水分级及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评估的效率,实现了在虚拟运营隧道场景中定量测试不同渗水量对隧道运营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为运营隧道渗漏水分级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新方法,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92276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510549297.1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衬砌掉块对在役隧道运营安全性影响的测试方法,包括a.构建隧道衬砌掉块条件下汽车驾驶的虚拟环境,b.采集处于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驾驶的驾驶员行为信息,c.对采集的行为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判断隧道内衬砌掉块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本发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仪的结构原理,建立了测试运营隧道内衬砌掉块病害对行车安全性影响的虚拟现实实验平台,无需到实际运营的隧道中对衬砌掉块病害进行直接测试,并且能够提高运营隧道衬砌掉块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评估的效率,实现了在虚拟运营隧道场景中定量测试不同衬砌掉块条件对隧道运营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为测试运营隧道衬砌掉块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新方法,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742623U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20134187.X
申请日:2014-03-24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复合抗水压结构,它主要由堵水加固圈、初期支护、洞身防排水网络系统和二次衬砌四部分组成,所述洞身防排水网络系统包括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防水板和二次衬砌背后的环向、纵向排水管,所述堵水加固圈、初期支护、洞身防排水网络系统和二次衬砌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复合抗水压结构,充分发挥了围岩作为承载结构可分担外水压力的作用,促进了衬砌结构与围岩在外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协调,丰富了提高隧道抗水压能力的工程措施,并提高了隧道的安全与耐久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