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79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52187.7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9D103/02 , C09D105/00 , C08J7/04 , C08L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清洁性和水油分离性能的超疏水涂层制备方法,属于涂层材料制备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淀粉采用高能行星球磨机进行机械旋转球磨加工;步骤二、将虫胶和淀粉溶解到乙醇中制备虫胶‑淀粉溶液;步骤三、将虫胶‑淀粉溶液喷雾涂覆到基材膜上,固化后得到超疏水涂层。本发明使用全可降解的低表面能的、可食品接触级的材料(淀粉和虫胶)作为超疏水涂层原料,充分降低食品安全隐患,符合环境保护和低碳的要求,将制备的超疏水层应用于食品包装中,能够减少液体食品残留带来的浪费以及微生物粘附造成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366645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1042954.5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2F1/44 , C02F1/04 , B01D61/58 , B01D61/36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废水处理领域内的一种具有热隔离性能的正渗透‑膜蒸馏水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进料液单元、汲取液单元以及馏出液单元,进料液单元与汲取液单元之间设有正渗透膜,汲取液单元与馏出液单元之间设有膜蒸馏膜,进料液单元包括开设在第一支撑板上的进料液流道;汲取液单元包括开设在第二支撑板上的正渗透侧流道和膜蒸馏侧流道,两者之间经隔热屏障隔开;馏出液单元包括开设在第三支撑板上的馏出液流道;正渗透膜设置在进料液流道和正渗透侧流道之间,膜蒸馏膜设置在膜蒸馏侧流道与馏出液流道之间;本发明解决现有废水处理效果性能较差的问题,提高废水处理性能以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268003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10162658.9
申请日:2011-06-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487/2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不对称多取代卟啉金(III)类抗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以不对称多取代卟啉作为配体,在乙酸体系中和氯金酸钾反应,然后通过氯化锂进行离子交换而获得,本发明通过在卟啉环上引入不同较强极性基团,改善了分子的对称性,一方面可强化多取代氯化四苯基卟啉金化合物对癌细胞的靶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促进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体外对SGC-7901和SMMC-7721肿瘤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其中4c和4a的最高抑制率皆高于先导化合物G0,4a的IC50又均小于G0,显示了较强的靶向选择性。本发明制备的不对称多取代卟啉金(III)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好,毒副作用小,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943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88055.6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J37/34 , B01J37/12 , B01J37/02 , B01J31/28 , B01J35/50 , C07C253/18 , C07C25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醛肟脱水反应催化剂领域内的一种管状聚苯胺负载铜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催化剂由苯胺在铜盐与聚合物氮化碳存在下光催化氧化聚合后,再通过在硒氢化钠溶液中浸渍来制备。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获得的催化剂可用于己二醛‑1,6‑二肟的脱水反应,利用聚苯胺形成独特的管状结构,使其内部硒铜物质不会被过度氧化,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催化己二醛‑1,6‑二肟的脱水反应,生成己二腈,而不会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脱肟生成己二醛或进一步氧化生成己二酸,可控制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7314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968893.9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扬州帮杰新材料有限公司 , 扬州大学
IPC: B01J31/06 , C07D401/04 , C08G7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盐酸溶液中添加取代苯胺、2‑甲氧基吡咯、一水合醋酸铜以及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均匀后静置,然后过滤即得所述催化剂。本发明以廉价的取代苯胺以及一水合醋酸铜为原料,用2‑甲氧基吡咯做引发剂,在酸性环境中用过氧化氢氧化聚合制备铜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催化氯代烃参与嘧啶‑2‑胺及其衍生物的偶联反应,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2838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94926.6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食用包装薄膜的成型装置,包括外框,外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外框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双辊扁压机构,双辊扁压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加料机构;外框内一侧设置有初热处理机构;外框内且位于初热处理机构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至少三个整形辊,整形辊的上部设置有补热机构,而整形辊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机构。在加料机构、双辊扁压机构和初热处理机构的共同配合下,多糖分子因初步加热而均匀抱团,其韧性和强度得到提高,使得初步加热后的膜化浆料不易因整形辊表面的凸起出现延长断裂,能够在生产可食用包装膜过程中,有效避免膜化产品出现破损。
-
公开(公告)号:CN10951346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383972.8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J31/04 , C02F1/72 , C02F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胡萝卜素降解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步骤如下,将芳香胺、一水合醋酸铜、1mol/L的盐酸以及30%质量浓度的过氧化氢按照4.5~5.0g:22.0~23.0mg:100 mL:1 mL的比例混合,0~50oC下静置24小时以上,所得沉淀过滤后即得所述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于催化β‑胡萝卜素氧气氧化降解,且制备的催化剂合成成本低、金属含量低,催化效果好,同时,催化β‑胡萝卜素降解时可使用廉价、安全、环保的氧气为氧化剂,实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984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17249.9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B01J23/72 , B01J31/06 , B01J35/10 , C07D239/42 , C07D4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材料化学、催化化学技术领域的一种氟代聚苯胺负载铜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催化剂由对氟苯胺在铜盐存在下氧化聚合制备,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催化甲氨基嘧啶与碘苯的混合物进行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氟代聚苯胺负载铜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用量的0.5~2.5%,其中使用的金属铜含量极低,氟取代聚苯胺可以提高铜催化活性,与传统的铜基催化材料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无需使用复杂且昂贵的配体,从而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整个材料合成过程简单、价格低廉,有望在工业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7050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09904.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POPs在XAD膜/空气之间分配系数的预测模型、建模方法及预测方法。本发明公开了POPs在XAD膜/空气之间分配系数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收集数据:得到多种POPs在不同温度下XAD膜/空气分配系数,建立数据集;步骤b)建立模型:将步骤a)数据集中的数据按升序排列,并且按顺序将每5个数据分为一组,每组的第五个数据放入测试集,其余数据组成训练集;获取数据集中不同化合物的亚伯拉罕描述符以及所述温度、并将其作为自变量建立初始模型;利用LASSO函数,选取使得模型自变量个数最少的λ值为最优超参数,并使用对应的自变量建立最优模型,即预测模型;步骤c)模型验证,可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参数快速有效的预测其在XAD膜和大气中的分配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268003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162658.9
申请日:2011-06-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D487/2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不对称多取代卟啉金(III)类抗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以不对称多取代卟啉作为配体,在乙酸体系中和氯金酸钾反应,然后通过氯化锂进行离子交换而获得,本发明通过在卟啉环上引入不同较强极性基团,改善了分子的对称性,一方面可强化多取代氯化四苯基卟啉金化合物对癌细胞的靶向作用,另一方面可促进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体外对SGC-7901和SMMC-7721肿瘤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其中4c和4a的最高抑制率皆高于先导化合物G0,4a的IC50又均小于G0,显示了较强的靶向选择性。本发明制备的不对称多取代卟啉金(III)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好,毒副作用小,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