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641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1811639581.8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33/48 B29C70/5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为筒状结构。所述模具本体的外表面为成型表面,所述模具本体由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成型件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成型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用时,将碳纤维材料缠绕在模具本体的外表面,成型后,沿模具本体的轴向拉动第一成型件的第一端,由于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成型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这种结构便于第一成型件与第二成型件脱离,减小第一成型件与已成型的管状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筒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7650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811639561.0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70/6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筒缠绕成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内蒙皮缠绕固化加工;S2.内环筋缠绕固化加工;S3.外蒙皮和外环筋缠绕固化加工;步骤S2包括:S201.将至少两个内环筋原材料缠绕到已固化的内蒙皮外侧,在内环筋之间安装泡沫芯;S202.对内模、已成型的内蒙皮和未成形的内环筋施加温度,使内环筋固化成型。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泡沫芯能够充当内环筋在缠绕固化成型过程中的模具,使得内环筋在成型过程中,其形状能够控制,从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内环筋成型后产生的斜边,进而能够减少一次修切打磨步骤,精简了加工步骤。

    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及脱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7641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39491.9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33/48 B29C70/5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及脱模方法,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至少两个能够沿管状结构的径向向管状结构的轴心移动的第一成型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及脱模方法,在脱模时,先使第一成型件沿径向方向移动,则在此过程中,第一成型件与管状结构的内壁完全分离,再沿管状结构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成型件,在此过程中,第一成型件与管状结构内壁不会产生摩擦,从而能够降低脱模难度。

    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641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39581.8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33/48 B29C70/5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为筒状结构。所述模具本体的外表面为成型表面,所述模具本体由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成型件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成型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用时,将碳纤维材料缠绕在模具本体的外表面,成型后,沿模具本体的轴向拉动第一成型件的第一端,由于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成型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这种结构便于第一成型件与第二成型件脱离,减小第一成型件与已成型的管状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筒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7650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39561.0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70/6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筒缠绕成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筒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内蒙皮缠绕固化加工;S2.内环筋缠绕固化加工;S3.外蒙皮和外环筋缠绕固化加工;步骤S2包括:S201.将至少两个内环筋原材料缠绕到已固化的内蒙皮外侧,在内环筋之间安装泡沫芯;S202.对内模、已成型的内蒙皮和未成形的内环筋施加温度,使内环筋固化成型。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泡沫芯能够充当内环筋在缠绕固化成型过程中的模具,使得内环筋在成型过程中,其形状能够控制,从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内环筋成型后产生的斜边,进而能够减少一次修切打磨步骤,精简了加工步骤。

    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81235U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22274311.3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33/48 B29C70/5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为筒状结构。所述模具本体的外表面为成型表面,所述模具本体由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成型件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成型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用时,将碳纤维材料缠绕在模具本体的外表面,成型后,沿模具本体的轴向拉动第一成型件的第一端,由于沿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成型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此,这种结构便于第一成型件与第二成型件脱离,减小第一成型件与已成型的管状结构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脱模。(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超声自动化C扫描高效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224166U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20630114.8

    申请日:2018-04-28

    发明人: 郭青 陈剑 王旭

    IPC分类号: G01N29/04 G01N29/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自动化C扫描高效检测系统,包括控制主机,与控制主机相连的输入设备、装夹机械装置、超声扫查检测装置和数据采集及图像处理装置;控制主机内储存有每种构型被检件预设固化后形成的装夹方式预设信息、检测参数预设信息和检测数模预设信息,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被检件构型信息,并根据被检件构型信息,调取与输入被检件构型相对应的装夹方式预设信息、检测参数预设信息和检测数模预设信息,分别发送给装夹机械装置、超声扫查检测装置,并控制装夹机械装置、超声扫查检测装置按照预设信息对被检件进行装夹和扫描检测,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并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R角探头超声检测螺杆定位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06460003U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20190680.7

    申请日:2017-03-01

    IPC分类号: G01N29/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头超声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R角探头超声检测螺杆定位夹具,其包括:螺杆;对称设置的零件夹头,所述螺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零件夹头上,且零件夹头上对称设置有匹配R角结构中两端结构的凹槽,所述零件夹头间设置有与所述螺杆平行的滑杆;R角探头模块,所述R角探头模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滑杆从所述R角探头模块内部穿过并与其配合,所述R角探头模块中包括用于超声波检测的探头,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探头进行长度、深度方向的定位,达到精确高效半自动化100%检测复合材料零部件R角的R角探头超声检测螺杆定位夹具。

    梁距检测夹具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59631U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20191437.7

    申请日:2017-03-01

    IPC分类号: G01B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腔体零件的内部梁距检测,特别是一种梁距检测夹具,其包括:支撑杆件;动力产生装置,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安装在支撑杆件一端,且动力产生装置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支撑杆件另一端的传动部件;测头组,所述测头组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件上并位于与所述动力产生装置相对的一端,且测头组能够被所述传动部件驱动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杆件的方向移动,并根据移动距离测量零件内部的梁距,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大尺寸零件内部梁距进行测量的梁距检测夹具。

    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381234U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22273564.9

    申请日:2018-12-29

    IPC分类号: B29C33/48 B29C70/5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至少两个能够沿管状结构的径向向管状结构的轴心移动的第一成型件。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状结构成型内模,在脱模时,先使第一成型件沿径向方向移动,则在此过程中,第一成型件与管状结构的内壁完全分离,再沿管状结构的轴向方向移动第一成型件,在此过程中,第一成型件与管状结构内壁不会产生摩擦,从而能够降低脱模难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