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能源碳表装置及碳排放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753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0108.9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碳表装置及碳排放计算方法,碳表装置可以及时获取上级电网的碳排放因子、供热碳排放因子,实现园区内综合能源网络节点的碳排放流率的动态计算,最终实现各个能源节点碳排放的精确计量。通过碳表装置组网完成数据交互,基于分布式计算的特性,最大化利用边缘计算能力,解决传统方案基于集中潮流计算而存在的高算力、高网络通信要求等问题,可以降低碳排放监测技术的成本和推广难度。本发明构造了逐级递推的分布式计算方法,配套分布式部署在综合能源园区中源测、网侧、负荷侧的碳表,该方法将碳表装置进行层级划分,分级进行碳排放计算,通过碳表装置组网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和分布式计算控制。

    基于需求响应与合成氨的氢基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002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48334.7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响应与合成氨的氢基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属于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运行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氢基能源系统设备参数与运行数据,作为氢基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的基本参数;建立计及不确定性的风光出力模型、电解槽运行模型、合成氨系统运行模型以及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模型;基于P2X需求响应和合成氨系统,结合计及不确定性的风光出力模型、电解槽运行模型、合成氨系统运行模型以及电‑氢混合储能系统模型,建立氢基能源系统经济运行模型,将氢基能源系统设备参数与运行数据输入氢基能源系统经济运行模型,得到氢基能源系统的最优运行参数,从而合理制定氢基能源系统的调度计划,为系统的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微功率无线通讯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70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24761.8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微功率无线通讯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射频功率放大电路、第一射频匹配电路、第二射频匹配电路、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多模射频处理器电路和供电模块;多模射频处理器电路与射频功率放大电路连接;射频功率放大电路通过第一射频匹配电路与接收天线连接;射频功率放大电路通过第二射频匹配电路与发射天线连接。通过设置射频功率放大电路、第一射频匹配电路、第二射频匹配电路、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多模射频处理器电路和供电模块。延长了模组的续航时间,并且使得模组支持多种通信制式,适用性更强。

    基于机器学习的配电网智能设备网络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44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58542.7

    申请日:2023-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配电网智能设备网络安全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配电网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多个分支模型;获取传输至配电网智能设备的IP报文,其中一个分支模型结合传输至配电网智能设备的IP报文进行训练和检测畸形IP报文;实时抓取传输至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网络流量数据,其中一个分支模型对传输结合配电网智能设备的数据流量进行训练和检测数据流量是否异常。实现了对配电网智能设备通信的智能监控,实现对畸形报文、网络攻击的实时检测,并且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发现的异常样本的学习,能够逐步完善其内部的参数,检测的精准度得到逐步的提高,便于后续安全防护。

    一种能源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2914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692544.3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源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能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基本参数的初始值、能源生产参数的初始值和能源消费参数的初始值;对基本参数的初始值进行拟合转换,得到N个档位的能源总量数据和N个档位的碳排放总量数据;将N个档位的能源总量数据和N个档位的碳排放总量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对能源生产参数的初始值和能源消费参数的初始值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的能源生产参数的第一目标拟合值和能源消费参数的第二目标拟合值。本发明通过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两方面对碳排放进行拟合分析,得到符合边界条件的第一目标拟合值和第二目标拟合值,通过第一目标拟合值和第二目标拟合值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