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快换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2757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1071082.8

    申请日:2019-1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快换机构,包括车身上的固定座、动力电池、顶升轮盘、锁紧装置以及安装螺杆;安装螺杆具有依次设置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锁紧装置包括固定于动力电池上的安装座和用于将动力电池锁紧于安装螺杆的第二连接段上的卡箍;顶升轮盘套设于第一连接段上,可通过相对转动驱动动力电池朝向固定座移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快换机构,将动力电池固定于车身的安装螺杆,该安装螺杆通过顶升轮盘即可实现车身与动力电池的位置固定,再通过锁紧装置将动力电池固定于安装螺杆上,完成动力电池与车身的锁止固定,该快换机构成本低、重量轻,对原设计变更少,且该快换机构的生产资源多,可靠性高。

    电动车辆的预约充电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70493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46937.2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预约充电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的预约充电装置,在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在获取目标充电装置后,从目标充电装置的可选充电时段确定目标充电时段,即在目标充电时段没有其他电动车辆在充电,确保电动车辆在目标充电时段能充上电,做到了协调电动车辆有序充电;并且分时电价为电力系统或充电装置根据对应时段的电网负荷设定的电价,电网负荷越高,对应时段的分时电价越高,如此,可以引导用户选择分时电价较低的可选充电时段作为目标充电时段,可降低电网负荷,如降低早晚高峰的电网负荷,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电池冷却液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7400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0463216.7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冷却液漏液检测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属于电池管理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及时、全面地检测出冷却液泄漏的技术问题。上述电池冷却液漏液检测方法包括:通过设置于电池包内部的监测单元实时检测电池的性能参数;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外部冷却壶中冷却液的液位,用于冷却该电池的外部冷却液系统中设有该冷却壶;根据实时检测的该冷却液的液位计算该冷却壶中该冷却液的液位的变化量;根据该性能参数和该冷却液的液位的变化量判断该电池的冷却液是否泄漏;当判断该电池的冷却液泄漏时,发出报警提醒。本发明另提供了电池冷却液漏液检测装置、处理单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自适应充电桩控制方法、电子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21440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1518011.5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充电桩控制方法,适用于充电桩,所述方法包括:输出确认信息至所述纯电车辆;基于接收的反馈信息确定所述纯电车辆的车辆类型;按照所述车辆类型对应的功率对所述纯电车辆进行充电。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终端及存储介质。通过本申请方案,一方面在不改变GB27930‑2015现有通讯协议的基础上做了自适应识别处理,即通过直流充电通信协议报文识别大功率纯电充电车辆/大功率充电桩,并对其最大工作电流值进行扩容处理;另一方面,通过报文自适应识别,解决了市场上存在的大功率充电车辆、特制大功率充电桩、国标小功率充电车辆、国标小功率充电桩的兼容性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197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1392761.5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包括电池模组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沿其中轴线方向设有一纵梁,以将所述下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两个对称的用于容置所述电池模组的容置腔;所述纵梁上设有用于与汽车车身中部纵向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部;所述下壳体的左侧设有用于与汽车左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所述下壳体的右侧设有用于与汽车右纵梁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本发明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包结构,其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中央安装点采用横向布置,以致设计难度加大、电池包内空间无法实现最大化利用,且电池包平台扩展性极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