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569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6587.7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内部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其连接结构包括预埋管片连接件和用于连接固定隧道内部结构物的结构连接件,所述预埋管片连接件与盾构管片内的盾构管片主筋相连浇筑后固定在一起,所述结构连接件的一端与隧道内部结构物的主筋相连,结构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用与预埋管片连接件相连的固定端头结构。通过在管片内预埋连接件,配合结构连接件实现隧道内各种部件的快速连接固定,连接调整操作简便,施工高效,结构稳定可靠;无需对管片钻孔,提高了结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2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3897.0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管廊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盾构管片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管片圆环包括钢筋混凝土管片及预埋在其上的预埋槽道,所述盾构管片圆环内设有分舱隔板,所述分舱隔板下方通过钢‑砼牛腿支撑,所述钢‑砼牛腿安装连接在所述预埋槽道上,所述预埋槽道上连接有用于支撑布置综合线缆的托架。本发明盾构管廊隧道及其施工方法,空间利用率高,便于施工组装,稳定性好,便于维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68561.9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设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从专业数据库中提取专业数据,根据预先定义的隧道设计参数和专业数据进行荷载计算和约束计算,得到隧道荷载和隧道约束;根据预先定义的隧道工况,以及不同隧道工况下的隧道荷载的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建立结构计算模型,并基于结构计算模型进行内力计算,得到隧道内力;提取不同隧道工况下的隧道内力进行配筋计算,得到配筋结果,并不断调整配筋结果直至隧道结构强度和隧道结构变形满足预先定义的隧道设计条件;根据上述计算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数据生成隧道结构计算书;其中,结果数据包括隧道荷载、隧道约束、隧道内力和配筋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站式设计隧道,提高隧道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486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49088.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区间设计中基于建筑物数据自动生成图纸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导入的房调平面图和导入房调表进行识别,获得建筑物数据;2)对建筑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建筑物数据对地铁建设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过滤出相关建筑物,生成相关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数据、监测点数据和绘图数据;3)将保护措施数据、监测点数据和绘图数据在图形化交互界面中展示,并可在图形化交互界面中对上述数据进行修改;4)根据相关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数据、监测点数据和绘图数据生成图纸。本发明通过对建筑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建筑物数据对地铁建设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并过滤出相关建筑物,生成相关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数据、监测点数据和绘图数据,并生成施工图纸。
-
公开(公告)号:CN106372293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610753533.6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基准线的构筑物BIM模型创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数据生成空间三维线路;S2、提取构筑物平面中心的位置,根据其和空间三维线路的关系生成不连续构筑物三维模型;S3、建立线路里程点对应的局部坐标系并依其绘制相应的结构轮廓,基于空间三维线路对结构轮廓扫掠放样生成连续构筑物三维模型;S4、生成完整的构筑物BIM模型。本发明创建了构筑物BIM模型,实现了构筑物布置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其生成的模型直观形象,且更新修改模型极为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率。此外,本发明生成的模型建立起了构筑物全生命周期数据库,从而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更多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3617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382883.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21F17/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隧道荷载评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待评估隧道所对应的计算断面的位置坐标,根据计算断面的位置坐标在预设的三维地质和隧道的融合模型中,以通过计算断面并垂直于线路的平面为基准,作剖切图,根据剖切图确定计算断面所在地层、地质分层情况以及各地层的地层参数,在计算断面处的隧道衬砌上选取若干计算节点,根据剖切图确定每个计算节点的所处地层确定各节点上方地质分层情况以及地层参数,再计算各节点处的水土压力值,为该节点处荷载。本发明方案能够解决人工选取断面费时和人工读取断面所处地层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提高隧道断面选取、所在地层判断和隧道荷载计算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905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88314.2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7/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整体预制中隔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多个中隔墙预制模块、化学锚栓、第一钢筋接驳器、第二钢筋接驳器和纵梁;多个中隔墙预制模块沿隧道长度方向排列,两个中隔墙预制模块之间卯榫连接;中隔墙预制模块的顶部连接有一个“π”字形水平限位件,中隔墙预制模块的顶部连接于水平限位件的凹槽,水平限位件通过化学锚栓连接于隧道的内衬顶部;中隔墙预制模块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钢筋接驳器,第一钢筋接驳器采用钢筋连接多个第二钢筋接驳器;两个纵梁分别位于中隔墙预制模块的两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中隔墙与隧道内侧连接稳固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36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82883.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21F17/1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隧道荷载评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待评估隧道所对应的计算断面的位置坐标,根据计算断面的位置坐标在预设的三维地质和隧道的融合模型中,以通过计算断面并垂直于线路的平面为基准,作剖切图,根据剖切图确定计算断面所在地层、地质分层情况以及各地层的地层参数,在计算断面处的隧道衬砌上选取若干计算节点,根据剖切图确定每个计算节点的所处地层确定各节点上方地质分层情况以及地层参数,再计算各节点处的水土压力值,为该节点处荷载。本发明方案能够解决人工选取断面费时和人工读取断面所处地层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提高隧道断面选取、所在地层判断和隧道荷载计算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80296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93322.0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6B9/00 , E06B3/38 , E05F15/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人防及防淹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通风区域通风的临时防淹防护密闭门及其建造方法,所述通风区域包括通向外界环境的风道和地铁运营区域,临时防淹防护密闭门包括门框和门扇;所述门框设朝向风道的一面为抵抗冲击波或水压的迎击面;所述门扇的底端铰接于所述门框的底侧,且所述门扇位于所述门框的迎击面的一侧,所述门框背向所述迎击面的一面设有电葫芦,所述电葫芦上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连接所述门扇,且所述电葫芦通过牵引绳带动所述门扇旋转并闭合于所述门框。在战时可以防空,在平时防淹,出现紧急情况可以迅速将门扇关闭,保障车站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52298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610720751.X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管片三维精细化拼装的建模方法,包括:根据隧道的设计轴线,以拼装衬砌环几何中心点到设计轴线的距离最小为原则,得起始里程范围内管片类型信息和拼装点位信息的组合;存储步骤S1得到的管片类型信息和拼装点位信息;拼装点位信息包括管片中心坐标;根据步骤S1得到的管片类型信息,对每种管片类型建立一种管片元件;根据步骤S1得到的拼装点位信息,利用三维建模平台建立一系列以管片中心坐标为原点的局部坐标系;依据管片类型信息及拼装点位信息,将每个管片元件放置在对应的局部坐标系中。本发明拼装结果能直观地表现管片的设计效果和线路拟合情况,为施工人员确定管片的最佳拼装位置提供依据,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施工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