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98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584204.0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nventor: 彭磊 , 贺利工 , 孙元广 , 吴嘉 , 王仲林 , 蔡涵哲 , 王晓潮 , 王芳玲 , 邓澄远 , 陈虹兵 , 叶霞飞 , 王治 , 王镇波 , 赵丹彤 , 黄显楠 , 林俊彦
IPC: G06F16/22 , G06F16/25 , G06F40/17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影响的分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导入模块,从外部导入表格文件,并以数据表的形式存储至临时数据库;线网图生成模块,将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表导入Button控件及LineShape控件得到线网示意图;有效路径搜索模块,根据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表生成对应的路径数据表;站间OD分配模块,根据数据表以及用户输入的路径分配方式生成对应的站间OD分配表;客流影响分析模块,根据站间OD分配表及线网示意图,实现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客流影响的时空可视化处理。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使用门槛低、能够将新线与既有线网的站间OD分别产生的客流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39753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948383.8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任碧能 , 吴嘉 , 阮莹 , 姜美利 , 王仲林 , 尹华拓 , 赵峰 , 贺利工 , 姬霖 , 孙元广 , 蔡涵哲 , 邹江源 , 滕显飞 , 陈芃睿 , 侯西蒙 , 林龙锋 , 曹立 , 冯静霆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线路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地铁线路拆解布置结构,包括依序接驳的第一线路、连接线路以及第二线路;第一线路、连接线路以及第二线路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线以及右线;第二线路的左线与连接线路的左线接驳,第二线路的右线与连接线路的右线接驳;连接线路的左线通过联络线与第一线路的左线接驳,连接线路的右线通过联络线与第一线路的右线接驳,还公开了一种地铁线路施工方法,其包括地铁线路拆解布置结构,在先期建设实施时,对车站主体进行施工,并敷设接驳第一线路、连接线路以及第二线路;后期改线时,增加敷设第三线路以及第四线路,本发明拆解结构简单,且能够避免拆解后产生的废弃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41823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0089160.2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F18/214 , G06F18/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站接驳方式分担率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并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构建数据集;将所述数据集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根据当前切分规则生成部分决策节点指定的初始回归树,再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初始回归树进行后剪枝得到基础回归树;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生成所述基础回归树的剩余部分,并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剩余部分进行后剪枝,生成最终回归树;根据所述最终回归树中每个叶节点对应的数据集中各类接驳方式的人数占比,预测车站各类接驳方式的分担率。本申请能够实现对车站接驳方式分担率的合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14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30857.2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30/0203 , G06Q50/40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仿真的快慢车时刻表变化下客流OD修正方法及应用,根据全网进出站刷卡详单数据获取研究时段内全网分时客流OD矩阵和通勤客流分时OD矩阵,为相关OD匹配快慢车线路的上下车站点,划分不同乘客类型,提取受快车时刻表影响的客流需求,按照不同乘客类型、依据快慢车出行时间差分别建立和标定乘客乘车选择Logit模型,基于优化后的时刻表仿真客流车次选择过程,并依据发车时刻调整乘客进站时刻,得到修正后的全网分时OD需求矩阵用于优化后快慢车方案的开行效果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4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1681757.2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虚拟编队的列车动态解耦和耦合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于需要虚拟解耦或虚拟耦合的列车,通过调整前车和后车的速度实现解耦和耦合,其中,可以根据前车和后车解耦后的线路情况和耦合前的线路情况,按不同的应用情况控制前车和后车的间距;同时本发明以最小安全追踪距离作为解耦或耦合完成的依据,改进了计算最小安全追踪距离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获得列车间更精确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列车进行解耦或耦合的灵活变化,提高了列车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1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30857.2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30/0203 , G06Q50/30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仿真的快慢车时刻表变化下客流OD修正方法及应用,根据全网进出站刷卡详单数据获取研究时段内全网分时客流OD矩阵和通勤客流分时OD矩阵,为相关OD匹配快慢车线路的上下车站点,划分不同乘客类型,提取受快车时刻表影响的客流需求,按照不同乘客类型、依据快慢车出行时间差分别建立和标定乘客乘车选择Logit模型,基于优化后的时刻表仿真客流车次选择过程,并依据发车时刻调整乘客进站时刻,得到修正后的全网分时OD需求矩阵用于优化后快慢车方案的开行效果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2795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3269.1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普遍存在的平高峰客流差异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在线联挂解编的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列车在线联挂解编作业流程分析,根据作业流程分析出不同车站配线联挂解编的能力计算方法;基于全线平峰时段所需的“N”编组列车数量,得到所需的联挂解编作业点数量;通过在线路折返站、场段接轨站设置联挂解编配线,实现高峰小时列车“N+N”联挂运行,平峰时段列车采用“N”编组运行,达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低碳、环保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4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81757.2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虚拟编队的列车动态解耦和耦合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于需要虚拟解耦或虚拟耦合的列车,通过调整前车和后车的速度实现解耦和耦合,其中,可以根据前车和后车解耦后的线路情况和耦合前的线路情况,按不同的应用情况控制前车和后车的间距;同时本发明以最小安全追踪距离作为解耦或耦合完成的依据,改进了计算最小安全追踪距离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获得列车间更精确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列车进行解耦或耦合的灵活变化,提高了列车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223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45658.1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B61L27/16 , G06Q10/0631 , G06Q10/1093 , G06Q50/26 , G06N3/006 , G06N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客流分配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建立了考虑大小交路与快慢车模式的时刻表优化模型,考虑列车运行间隔、列车服务频率、列车起讫点等约束条件,以最小化乘客总旅行时间、企业车公里费用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大小交路和快慢车模式的多目标时刻表优化模型。基于快慢车运营条件下乘客选择行为分析建立客流分配模型,考虑乘客在快慢车运营下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详细讨论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换乘以及选择行为,并建立客流分配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41823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9160.2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站接驳方式分担率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并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构建数据集;将所述数据集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根据当前切分规则生成部分决策节点指定的初始回归树,再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初始回归树进行后剪枝得到基础回归树;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生成所述基础回归树的剩余部分,并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剩余部分进行后剪枝,生成最终回归树;根据所述最终回归树中每个叶节点对应的数据集中各类接驳方式的人数占比,预测车站各类接驳方式的分担率。本申请能够实现对车站接驳方式分担率的合理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