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17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82360.6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运行图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于每一车次,根据列车的历史实际停留时长和列车的初始运行图中的计划停留时长,生成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实际扰动停留场景;以所有供电分区在所述实际扰动停留场景下消耗的总净牵引能量的期望值最小为目标,构建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对所述列车运行图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求解结果对所述初始运行图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列车运行图。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列车运行图的优化效果,根据优化后的列车运行图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4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211681757.2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虚拟编队的列车动态解耦和耦合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于需要虚拟解耦或虚拟耦合的列车,通过调整前车和后车的速度实现解耦和耦合,其中,可以根据前车和后车解耦后的线路情况和耦合前的线路情况,按不同的应用情况控制前车和后车的间距;同时本发明以最小安全追踪距离作为解耦或耦合完成的依据,改进了计算最小安全追踪距离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获得列车间更精确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列车进行解耦或耦合的灵活变化,提高了列车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84618.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编组方法、系统、终端、介质及程序,通过获取轨道交通系统乘客、站台和列车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轨道交通系统乘客、站台和列车信息,将站台划分低峰站台、平峰站台和高峰站台,之后当站台从所述平峰站台切换为所述高峰站台时,以第一预设方式将列车进行挂联扩编后,控制所述站台切换为所述平峰站台,当站台从所述平峰站台切换为所述低峰站台时,以第二预设方式将列车进行解编作业,本申请能够根据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在列车组进行扩编或解编,从而缓解了旅客运输压力,实现闭环运营控制,提高了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61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09162.4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B61L27/00 , G06Q10/067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列车调度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通过获取待调度列车的线路数据、列车数据、客流数据以及运行基本参数,并根据获取到的数据,以线列车总牵引能耗成本及乘客总出行时间成本加权和最小为目标,构建协同优化模型,并基于所述协同优化模型的列车到发时刻约束、追踪间隔时间约束、列车停站变量与乘客分配变量间的关联约束、车底运用变量与列车编组变量间的关联约束以及列车时刻表变量与车底运用变量间的关联约束下对所述协同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待调度列车的双方向列车开行频率备选方案、时刻表以及车底编组方案并据此对列车进行调度。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达到减少乘客出行时间、提高列车运输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037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62890.7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F18/2431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类多指标的城际铁路车站低客流原因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各车站日均进出站量数据、计算各车站周边全日出行产生量,并采用自然间断点法筛选低客流车站;S2:针对站点周边有一定出行规模但客流较低的车站,建立城际铁路车站客流潜力指标模型,采用CRITIC赋权法对指标模型赋权,并计算每个车站的车站需求综合评价指标和线路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S3: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所有车站分为四类,根据分类结果判别各车站的低客流原因。本发明分别从车站需求角度和线路竞争力角度建立车站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实现对不同车站的低客流原因分类识别,可为下一步城际铁路客流提升策略的研究作铺垫。
-
公开(公告)号:CN11881083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0784618.5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编组方法、系统、终端、介质及程序,通过获取轨道交通系统乘客、站台和列车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轨道交通系统乘客、站台和列车信息,将站台划分低峰站台、平峰站台和高峰站台,之后当站台从所述平峰站台切换为所述高峰站台时,以第一预设方式将列车进行挂联扩编后,控制所述站台切换为所述平峰站台,当站台从所述平峰站台切换为所述低峰站台时,以第二预设方式将列车进行解编作业,本申请能够根据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在列车组进行扩编或解编,从而缓解了旅客运输压力,实现闭环运营控制,提高了运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795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3269.1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普遍存在的平高峰客流差异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在线联挂解编的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列车在线联挂解编作业流程分析,根据作业流程分析出不同车站配线联挂解编的能力计算方法;基于全线平峰时段所需的“N”编组列车数量,得到所需的联挂解编作业点数量;通过在线路折返站、场段接轨站设置联挂解编配线,实现高峰小时列车“N+N”联挂运行,平峰时段列车采用“N”编组运行,达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低碳、环保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41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81757.2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虚拟编队的列车动态解耦和耦合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于需要虚拟解耦或虚拟耦合的列车,通过调整前车和后车的速度实现解耦和耦合,其中,可以根据前车和后车解耦后的线路情况和耦合前的线路情况,按不同的应用情况控制前车和后车的间距;同时本发明以最小安全追踪距离作为解耦或耦合完成的依据,改进了计算最小安全追踪距离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获得列车间更精确的最小安全追踪距离,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列车进行解耦或耦合的灵活变化,提高了列车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98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584204.0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nventor: 彭磊 , 贺利工 , 孙元广 , 吴嘉 , 王仲林 , 蔡涵哲 , 王晓潮 , 王芳玲 , 邓澄远 , 陈虹兵 , 叶霞飞 , 王治 , 王镇波 , 赵丹彤 , 黄显楠 , 林俊彦
IPC: G06F16/22 , G06F16/25 , G06F40/17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影响的分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导入模块,从外部导入表格文件,并以数据表的形式存储至临时数据库;线网图生成模块,将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表导入Button控件及LineShape控件得到线网示意图;有效路径搜索模块,根据临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表生成对应的路径数据表;站间OD分配模块,根据数据表以及用户输入的路径分配方式生成对应的站间OD分配表;客流影响分析模块,根据站间OD分配表及线网示意图,实现新线开通对既有线网客流影响的时空可视化处理。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使用门槛低、能够将新线与既有线网的站间OD分别产生的客流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