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45085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810178765.9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18 , B60R21/34 , B60R21/02 , B60R21/045 , B60R2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019/1833 , B60R2019/1893
Abstract: 一种车辆冲击吸收结构,包括:承受冲击的顶壁;两个侧壁,其与所述顶壁一体地形成,并从所述顶壁延伸,使得所述侧壁彼此相对,从而形成带角U形横截面。所述侧壁具有波形,在所述波形中交替地且连续地设有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另外,底板与各侧壁的端部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冲击吸收结构还包括形成在各侧壁的一部分上以及所述底板的连接到所述底部部分并且位于所述侧面部分之间的部分上的第一窗口部分,所述各侧壁的一部分包括底部部分的一部分和所述凹陷部分的相对侧面部分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445085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178765.9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小岛压力加工工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18 , B60R21/34 , B60R21/02 , B60R21/045 , B60R2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2019/1833 , B60R2019/1893
Abstract: 一种车辆冲击吸收结构,包括:承受冲击的顶壁;两个侧壁,其与所述顶壁一体地形成,并从所述顶壁延伸,使得所述侧壁彼此相对,从而形成带角U形横截面。所述侧壁具有波形,在所述波形中交替地且连续地设有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另外,底板与各侧壁的端部部分一体地形成。所述冲击吸收结构还包括形成在各侧壁的一部分上以及所述底板的连接到所述底部部分并且位于所述侧面部分之间的部分上的第一窗口部分,所述各侧壁的一部分包括底部部分的一部分和所述凹陷部分的相对侧面部分的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168370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710182060.X
申请日:2007-10-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光山壮志
IPC: B62D2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3 , B60R2021/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翼子板安装结构,即使当在机罩和翼子板之间的分界线部,比作为所述翼子板的相应的固定件的车身侧结构件设置得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时,该结构也可以获得对行人的良好保护能力。在前翼子板(10)和机罩(20)的分界线部(22)设置得比挡板上部构件(14)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的主体中,由上部托架(26)和下部托架(28)组成的冲击吸收托架(24)以悬臂支撑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在箭头A方向旋转变形,外侧第二倾斜部(28B)接触直立壁部(18D),之后,从弯曲部(52)开始,从内侧第二倾斜部(28C)到外侧第二倾斜部(28B),以连续方式发生弯曲变形。因此获得在F-S特性曲线的后半部分中的反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168370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182060.X
申请日:2007-10-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光山壮志
IPC: B62D2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3 , B60R2021/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翼子板安装结构,即使当在机罩和翼子板之间的分界线部,比作为所述翼子板的相应的固定件的车身侧结构件设置得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时,该结构也可以获得对行人的良好保护能力。在前翼子板(10)和机罩(20)的分界线部(22)设置得比挡板上部构件(14)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的主体中,由上部托架(26)和下部托架(28)组成的冲击吸收托架(24)以悬臂支撑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在箭头A方向旋转变形,外侧第二倾斜部(28B)接触直立壁部(18D),之后,从弯曲部(52)开始,从内侧第二倾斜部(28C)到外侧第二倾斜部(28B),以连续方式发生弯曲变形。因此获得在F-S特性曲线的后半部分中的反作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