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翼子板安装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68370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710182060.X

    申请日:2007-10-24

    Inventor: 光山壮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3 B60R2021/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翼子板安装结构,即使当在机罩和翼子板之间的分界线部,比作为所述翼子板的相应的固定件的车身侧结构件设置得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时,该结构也可以获得对行人的良好保护能力。在前翼子板(10)和机罩(20)的分界线部(22)设置得比挡板上部构件(14)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的主体中,由上部托架(26)和下部托架(28)组成的冲击吸收托架(24)以悬臂支撑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在箭头A方向旋转变形,外侧第二倾斜部(28B)接触直立壁部(18D),之后,从弯曲部(52)开始,从内侧第二倾斜部(28C)到外侧第二倾斜部(28B),以连续方式发生弯曲变形。因此获得在F-S特性曲线的后半部分中的反作用力。

    车辆翼子板安装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68370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182060.X

    申请日:2007-10-24

    Inventor: 光山壮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63 B60R2021/3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翼子板安装结构,即使当在机罩和翼子板之间的分界线部,比作为所述翼子板的相应的固定件的车身侧结构件设置得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时,该结构也可以获得对行人的良好保护能力。在前翼子板(10)和机罩(20)的分界线部(22)设置得比挡板上部构件(14)更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偏移的主体中,由上部托架(26)和下部托架(28)组成的冲击吸收托架(24)以悬臂支撑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在箭头A方向旋转变形,外侧第二倾斜部(28B)接触直立壁部(18D),之后,从弯曲部(52)开始,从内侧第二倾斜部(28C)到外侧第二倾斜部(28B),以连续方式发生弯曲变形。因此获得在F-S特性曲线的后半部分中的反作用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