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335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1377718.4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型材为由一板材经辊压或冲压、焊接形成上下两空腔组成的带有异形截面的空心封闭型材;其中,上部空腔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下部空腔为L形空腔,其上端面中部与上部空腔下端之间设与上部空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板材弯折结合的第一焊接点;下部空腔上端面与车身部件连接;下部空腔L形的内侧面为直角形;下部空腔的外侧面为斜面,该外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孔;下部空腔底部内侧端向外延伸形成与钢制电池包壳体底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板材两端部闭合连接而成,第二连接部上设第二焊接点。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只需一道热成形工序,成本较低,且可按需要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弯曲,以适应相应的结构设计。

    一种镁合金挤压型材热矫直-时效一体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33653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04167.1

    申请日:2020-11-02

    Abstract: 一种镁合金挤压型材热矫直‑时效一体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包括:基座,其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导轨;拉伸矫直机,包括两辆小车,设于基座导轨上两端,小车上分设可导电夹头;绝热保温箱,设置于基座上,位于两辆小车之间;绝热保温箱包括上、下箱体及通入绝热保温箱内的热风导入、导出管道、热风发生器;下箱体内设可升降的支撑平台、升降调节驱动装置;控制器,小车、直流电源发生装置、热风发生器、驱动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本发明解决了加热效率不高、加热型材均匀性不好、加热前的挤压型材自重易导致挠度增加,以及时效处理时间流程长、时效后型材又发生弯曲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并实现拉伸矫直和时效处理工艺一体化加工处理。

    一种镁合金挤压型材热矫直-时效一体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365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011204167.1

    申请日:2020-11-02

    Abstract: 一种镁合金挤压型材热矫直‑时效一体化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包括:基座,其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导轨;拉伸矫直机,包括两辆小车,设于基座导轨上两端,小车上分设可导电夹头;绝热保温箱,设置于基座上,位于两辆小车之间;绝热保温箱包括上、下箱体及通入绝热保温箱内的热风导入、导出管道、热风发生器;下箱体内设可升降的支撑平台、升降调节驱动装置;控制器,小车、直流电源发生装置、热风发生器、驱动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本发明解决了加热效率不高、加热型材均匀性不好、加热前的挤压型材自重易导致挠度增加,以及时效处理时间流程长、时效后型材又发生弯曲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并实现拉伸矫直和时效处理工艺一体化加工处理。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335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377718.4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型材为由一板材经辊压或冲压、焊接形成上下两空腔组成的带有异形截面的空心封闭型材;其中,上部空腔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下部空腔为L形空腔,其上端面中部与上部空腔下端之间设与上部空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板材弯折结合的第一焊接点;下部空腔上端面与车身部件连接;下部空腔L形的内侧面为直角形;下部空腔的外侧面为斜面,该外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孔;下部空腔底部内侧端向外延伸形成与钢制电池包壳体底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板材两端部闭合连接而成,第二连接部上设第二焊接点。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只需一道热成形工序,成本较低,且可按需要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弯曲,以适应相应的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汽车座椅骨架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352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03249.4

    申请日:2020-11-02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汽车座椅骨架,其包括:头枕骨架、靠背骨架、座垫骨架和底座;其中,所述头枕骨架和靠背骨架为一体结构,所述头枕骨架、靠背骨架为板框结构,其分别包括板体及位于两侧的边框;所述板体及边框上设置筋条;所述座垫骨架连接于所述靠背骨架下,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座垫骨架底部。本发明所述轻量化汽车座椅骨架,解决现有钢结构座椅骨架的轻量化和生产效率不足的缺点,且采用一体式结构,提高整体的刚度和强度。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537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613937.2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前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左门槛总成、右门槛总成、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及车顶,其中,前地板总成包括两根前后平行布置的第一、第二前座椅横梁,垂直设置于第一、第二前座椅横梁之间中部的两根前地板前纵梁,垂直设置于第二前座椅横梁外侧面中部并与两根前地板前纵梁对应的两根前地板后纵梁,设置于第一、第二前座椅横梁及前地板前纵梁、前地板后纵梁下的前地板面板以及连接于两根前地板前纵梁上的仪表横梁后安装支架。本发明优化零件结构设计,大部分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少数关键部件使用热冲压成型钢材料,这样不仅提高了白车身的强度、刚度、耐久、碰撞及安全性能,还显著减轻了车身总成的重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