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轧钢用辊型滚动导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274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1017325.0

    申请日:2024-07-29

    IPC分类号: B21B39/14 B21B28/02 B21B27/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线材导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材轧钢用辊型滚动导卫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臂,两个所述安装臂上均转动连接有导辊,两个所述安装臂上均安装设置有安装面板与侧支架,刮擦机构,设置在侧支架上,在导辊导出线材时,对导辊的表面杂质进行刮擦清理,通过刮板与第二刮板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多个按压弹簧的弹力按压刮板会与导辊表面进行接触,对导辊表面的杂质污垢进行清理,当导辊导出高温线材时,在触发筒内部水银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导热杆会推动第二刮板与导辊的表面紧密接触,以此清理残留在导辊表面的氧化皮,保证导辊的线材导出效果。

    一种热轧圆棒双圆弧孔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818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76276.7

    申请日:2024-07-20

    IPC分类号: G06F30/17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圆棒双圆弧孔型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定基本参数;S2、设计孔型高计算公式;S3、设计孔型宽计算公式;S4、设定孔型辊缝、扩张角;S5、在二维坐标系做基圆C1,通过扩张角与槽口宽再设计一段圆弧C2,完成双圆弧设计;S6、将轧辊加工、装配后,上轧制线进行圆棒生产;相较于传统的大侧壁式的圆弧孔型,本申请利用槽底基圆与孔型扩张角,通过扩张角与槽口宽再设计一段圆弧,两端圆弧相切,以形成双圆弧孔型设计方法,该孔型经过热轧圆棒系列产品生产实践应用,成品宽度方向尺寸得到稳定控制,不圆度超标、直径超标和耳子等不合格品大幅降低,轧制合格率达到99.99%以上,可更好地满足生产制造需求。

    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盘螺及其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9263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86392.7

    申请日:2024-07-23

    摘要: 本发明涉及热轧带肋钢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盘螺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坯料加热至1040~1100℃S2、将加热后的钢坯经高压水除鳞后再进行粗轧轧制、中轧轧制,剪切头尾后,再次进行中轧轧制、预精轧轧制;S3、穿水冷却,接着剪切头尾后,进行精轧轧制,得到热轧盘螺,之后进行穿水冷却,将热轧盘螺吐丝成型为盘螺,本申请通过合金成分及轧制工艺结构的合理设计,其采用高V低Si、Mn化学成分配方以解决硅铁、硅锰合金价格上涨的问题,该配方可实现热轧带肋钢筋盘螺的性能稳定及低成本生产大幅度降低了合金成本,实现了热轧带肋钢筋盘螺晶粒细化、组织均匀、最大力总延伸率高、性能改良,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种轧钢棒材用控制轧制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47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26712.2

    申请日:2024-09-23

    IPC分类号: B21B45/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钢棒材用控制轧制冷却装置,属于轧钢棒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用于整个冷却装置的支撑安装;冷却座设于底板的顶部,用于对输送的轧钢棒材进行穿水冷却,所述冷却座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蓄水的通槽。本发明通过在冷却座上设置初始冷却槽和二段冷却槽,二段冷却槽内的换热水流入蓄水腔,通过水泵将蓄水腔内的水从喷水头喷出,对棒材进行预降温,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对棒材的冷却效果,还能对换热水进行充分的利用,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降低了整体能源的消耗;通过启动推动气缸带动冷却座进行来回移动,还可以同时带动套管来回转动,以此可以加速冷却水与换热水之间的流动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棒材的冷却效果。

    一种减少轧辊消耗的孔型结构设计与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7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86375.3

    申请日:2024-07-23

    IPC分类号: B21B27/02 B23P1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轧辊消耗的孔型结构设计与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计第一道次箱型孔型、第三道次六角弧底孔型;S2.设计箱型孔型与六角弧底孔型配辊间距一致,并将两个孔型配辊图;S3.设计第一道次和第三道次数控加工程序;S4.吊运新轧辊放置在数控车床上,先使用第三道次加工程序进行加工;S5.放置在第三道次参与轧钢;S6.轧制后下线,将轧辊放置在数控车床上,调出第一道次加工程序;S7.找加工中心线、对刀,按第一道次孔型加工,此时第一道次孔型将第三道次孔型全部覆盖;S8.加工后,放置在第一道次参与轧钢,其通过第一道次和第三道次孔型设计入手,包括弧度、侧壁、孔型高,有效减少轧辊消耗,实现了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