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1075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30365.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F16L3/08 , F16L57/00 , F16L57/02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浅埋地下管线的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包括贝雷架和下横杆,其中,依次连接的多片贝雷架形成一个贝雷桁架梁,所述贝雷桁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冠梁上,所述地下管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贝雷桁架梁,若干所述下横杆将位于所述地下管线两侧的所述贝雷桁架梁之间连接,所述下横杆连接在所述贝雷架的下段上,所述下横杆上放置所述地下管线。该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可以避免传统地下管线支撑结构的缺点,提高了支撑的承载能力,避免了占用基坑坑内施工空间,加强了管线支撑保护力度,减少了现场的施工时间,施工后材料完全可回收不影响二次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75788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359591.3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强基坑支护的内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内支撑结构包括围檩和若干钢管支撑,其中,所述围檩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周围,所述钢管支撑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络端,每根所述钢管支撑的所述固定端和所述活络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侧所述围檩连接。该内支撑结构仅对钢管的端部灌注素混凝土,降低了内支撑结构的自重,减小了内支撑结构的安装难度。内支撑结构拆除时,连接处易切割,钢管内的素混凝土可完全取出,不破坏钢管整体性,有利于钢管的运输、回收和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4363501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2796125.3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加强基坑支护的内支撑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围檩和若干钢管支撑,其中,所述围檩设置在所述基坑的周围,所述钢管支撑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活络端,每根所述钢管支撑的所述固定端和所述活络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侧所述围檩连接。该内支撑结构仅对钢管的端部灌注素混凝土,降低了内支撑结构的自重,减小了内支撑结构的安装难度。内支撑结构拆除时,连接处易切割,钢管内的素混凝土可完全取出,不破坏钢管整体性,有利于钢管的运输、回收和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4274677U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23115752.2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F16L3/08 , F16L57/00 , F16L57/02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浅埋地下管线的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包括贝雷架和下横杆,其中,依次连接的多片贝雷架形成一个贝雷桁架梁,所述贝雷桁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冠梁上,所述地下管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贝雷桁架梁,若干所述下横杆将位于所述地下管线两侧的所述贝雷桁架梁之间连接,所述下横杆连接在所述贝雷架的下段上,所述下横杆上放置所述地下管线。该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可以避免传统地下管线支撑结构的缺点,提高了支撑的承载能力,避免了占用基坑坑内施工空间,加强了管线支撑保护力度,减少了现场的施工时间,施工后材料完全可回收不影响二次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8721.3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刚度协调支护设计方法。通过获取围岩特性曲线,利用等效法和刚度叠加法获得整体支护结构的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基于收敛‑约束变形协调原理,确定围岩‑支护结构平衡状态下整体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围岩压力,进而得到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系数,以该稳定性系数判定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并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最优支护参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为纯数值计算,优化周期短,可快速得到刚度协调的高应力软岩隧道初支二衬结构设计方案,及时根据围岩条件修改设计方案,得到最优结果,更加合理有效地抑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保障隧道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53694.9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原富水地层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隧道前方进行超前地质探测,确定不良地质的厚度和位置;封闭工作面施作止浆墙,在止浆墙与初期支护接触面施作锚杆或钢管;根据隧道实际情况设计注浆孔,待止浆墙强度满足要求且检查无渗漏水时,钻孔得到注浆孔;进行超前注浆,同时以钻杆取芯后的钻孔作为排水孔进行排水,当注浆效果满足要求时,结束超前注浆,拆除止浆墙,继续开挖隧道。本发明对富水软弱岩层进行超前预测、超前加固‑排水处理,提高岩石的整体性以及抗渗能力,减少了富水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带来围岩大变形的可能性,为后续开挖、施工、使用等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802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1810689709.5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技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钻孔含水层水流流速流向测定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测定方法包括:在多个钻孔中设置电极;对其中一个钻孔中的电极供电;在供电电极的钻孔中投入电解质,并记录投放时间;测量其余钻孔中的电极电位,并记录电位测量时间;确定含水层水流的流速和流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多钻孔条件,利用充电法,在多个钻孔中布置测试系统,通过等电位点测量,可以高效、快捷、准确、无放射性污染地测定深孔地下水的流速流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322203.1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立井钻井法凿井钻头吸渣口布置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煤矿立井钻井施工参数;步骤S2,确立煤矿立井钻井现场与相似模型之间的相似转化关系;步骤S3,改变钻头吸渣口布置的影响因素多次建立钻井排渣的数值模型;步骤S4,钻井排渣数值模型计算;步骤S5,定义排渣效果评判指标;步骤S6,分析排渣计算结果;步骤S7,确定钻头吸渣口的布置方式;步骤S8,制作钻头,进行模型试验验证。建立了用于模拟气举反循环排渣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改变钻头吸渣口的数量、间距、面积比和总吸附面积确定了吸渣口的布置方式,提高井底吸渣速度,改善排渣效率,可对钻头的研发和吸渣口的布置提供有益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88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1810074861.2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巨厚冲积层单井多层段注浆新型套管与施工方法,所述套管由内层注浆管和套在所述内层注浆管外部的外管组成,所述外管包括若干段过滤管和若干段实管,所述过滤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管和所述实管交替设置,所述过滤管设置在所述注浆层段内,所述实管设置在所述非注浆层段内;在所述外管和所述内层注浆管之间设置有止浆塞,在所述套管的顶端设置有闷盖。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时间长、产生费用巨大、技术难度大和安全性低的问题,研发了适合巨厚冲积层单井多层段注浆的新型套管,并且给出了配合新型套管的注浆施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深立井地层加固注浆的安全性,并且大大降低施工风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71892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709100.0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nventor: 杨明 , 陆鹏举 , 程桦 , 杨仁树 , 张鲁鲁 , 初月朗 , 张家乐 , 牛宾 , 申五刚 , 杨新文 , 杨谢生 , 杨立云 , 黎明镜 , 马均志 , 陈伟 , 郑士成 , 王念涛 , 阮杰
IPC: E21F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TBM井下硐室内拆机施工方法,该TBM井下硐室内拆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施工回撤通道及拆机硐室,先拆除TBM的6、7、8号台车并运出;步骤S2、待TBM的主机和1‑5号台车推进至拆机硐室后,进行主机和1‑5号台车部分的拆除及运输;步骤S3、利用连续皮带机拆装的时间间隙,进行TBM主驱动的运输;上述步骤S1~S3中,均是采用在硐室圆周顶部方向,根据受力计算结果设置多排吊点,每个吊点与对应的锚索相配合进行吊拆,并装车上运。本发明采用单吊点锚索吊装,先拆后配套设备再拆主机,其中盾体、刀盘分块焊接位置需刨除,结构简单,工艺稳定,虽效率较慢,但拆卸洞断面尺寸进行缩小和优化,减少拆卸洞施工工程量,使TBM拆机总工期缩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