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784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0488927.8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均布载荷作用下变厚度圆板最大径向弯矩的确定方法:用一个内半径为a的夹紧装置将一个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v、中心点处厚度为h0、厚度变化系数为α且厚度h自中心沿径向坐标r向四周呈自然对数函数#imgabs0#变化的变厚度圆板周边固定夹紧,从而形成一个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变厚度圆板结构,并对该变厚度圆板横向施加中心点处载荷为q0、载荷变化系数为β且载荷自中心沿径向坐标r向四周呈二次函数q0(1+βr2/a2)变化的非均布载荷q,使变厚度圆板产生轴对称变形,那么基于该变厚度圆板轴对称变形问题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中心点处载荷q0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变厚度圆板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径向弯矩Mrm。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2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48885.7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18/20 , G01M5/00 , G06F18/214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模态频率非平稳变异的桥梁损伤预警方法,属于桥梁服役性能预警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不同环境温度作用模式下主梁多模态频率的区间聚类;步骤2,多模态频率局部化协整的环境效应隐式消除模型的建立;步骤3,基于协整模型误差的桥梁损伤预警指标构造;步骤4,统计分析预警指标的概率分布并设置动态基准控制限值;步骤5,通过对比预警指标在线估计值与基准控制限值的统计偏差,判断桥梁服役健康状态。本发明方法消除了环境温度对非平稳频率序列的非线性影响,同时克服了变化环境下经典线性协整理论在桥梁损伤识别中存在的预测误差大、误警率畸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01559.6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薄膜在横向非均布载荷作用下最大挠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用一个内半径为a的夹紧装置将一个厚度为h、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v的圆形薄膜周边固定夹紧,从而形成一个外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圆形薄膜结构,并对该圆形薄膜横向施加中心点处载荷为q0、载荷变化系数为α且载荷自中心沿径向坐标r向四周呈二次函数q0(1+αr2/a2)变化的非均布载荷q,使圆形薄膜产生轴对称变形,那么基于该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问题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圆形薄膜中心点处的载荷q0和载荷变化系数α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挠度wm。
-
公开(公告)号:CN11695022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509032.3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PVC‑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有第一梁连接部,第二PVC‑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第二梁连接部,第一PVC‑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第二PVC‑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垂直扣合固定连接;顶部PVC‑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底部具有第一柱连接部;底部PVC‑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顶部具有第二柱连接部,第一柱连接部用于与第二柱连接部嵌合固定连接且穿过第一梁连接部和第二梁连接部的外侧并将第一PVC‑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第一PVC‑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固定在顶部PVC‑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和底部PVC‑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之间,结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厂化程度高,整体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06673.3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PVC‑FRP管型钢混凝土柱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相互连接的PVC‑FRP管以及设置在所述PVC‑FRP管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通过第一连接件中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连接件中的第二卡接槽卡接连接,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相互连接;本发明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处传力路径明确可靠,施工方便,通过在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L型底板和第二L型底板形成相互卡接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的方式,并与套筒以及法兰固定连接,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可恢复能力,还可提高结构延性和抗剪能力,此外,PVC‑FRP管型钢混凝土柱可提前预制,构件均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34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86139.1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04B38/02 , C04B33/138 , C04B33/132 , C04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不含造孔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铁尾矿60~70份、石英砂18~26份、助熔剂2~6份、烧结助剂4~6份和发泡剂3~5份。本发明提供的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制备原料中不含有造孔剂,同时具有较低的干密度及较高的抗压强度。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的气孔率为55~68%,干密度为180~278g/mm3,抗压强度为0.7~2.8MPa,导热系数为0.057~0.087,符合《外墙外保温泡沫陶瓷》的性能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06669.7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设锚定板式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节点结构的锚定端钢板结构位于柱纵筋结构的内侧,锚定钢板上端板和锚定钢板下端板分别位于锚定端钢板结构的两端,柱纵筋结构分别穿过锚定钢板上端板和锚定钢板下端板,锚定端钢板结构的外侧设置有锚定钢腹板,锚定钢腹板的两端分别与上钢隔板和下钢隔板连接,上钢隔板和下钢隔板分别位于柱纵筋结构的外侧,各锚定钢腹板的外侧分别与一钢梁连接,上PVC‑FRP管、下PVC‑FRP管以及节点结构中均浇注有混凝土。本发明能够对节点进行增强,同时,提高PVC‑FRP管钢筋混凝土柱延性和承载力,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3926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04852.8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薄膜在横向非均布载荷作用下最大应力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采用一个内半径为a的夹紧装置将一个厚度为h、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v的圆形薄膜周边固定夹紧,从而形成一个外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圆形薄膜结构,并对该圆形薄膜横向施加中心点处载荷为q0、载荷变化系数为α且载荷自中心沿径向坐标r向四周呈二次函数q0(1+αr2/a2)变化的非均布载荷q,使圆形薄膜产生轴对称变形,那么基于该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问题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圆形薄膜中心点处载荷q0和载荷变化系数α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圆形薄膜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应力σm。
-
公开(公告)号:CN1162833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0086139.1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04B38/02 , C04B33/138 , C04B33/132 , C04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按质量份数计,不含造孔剂,包括以下制备原料:铁尾矿60~70份、石英砂18~26份、助熔剂2~6份、烧结助剂4~6份和发泡剂3~5份。本发明提供的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制备原料中不含有造孔剂,同时具有较低的干密度及较高的抗压强度。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泡沫陶瓷外墙保温材料的气孔率为55~68%,干密度为180~278kg/m3,抗压强度为0.7~2.8MPa,导热系数为0.057~0.087,符合《外墙外保温泡沫陶瓷》的性能指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378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88927.8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均布载荷作用下变厚度圆板最大径向弯矩的确定方法:用一个内半径为a的夹紧装置将一个杨氏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v、中心点处厚度为h0、厚度变化系数为α且厚度h自中心沿径向坐标r向四周呈自然对数函数#imgabs0#变化的变厚度圆板周边固定夹紧,从而形成一个半径为a的周边固定夹紧的变厚度圆板结构,并对该变厚度圆板横向施加中心点处载荷为q0、载荷变化系数为β且载荷自中心沿径向坐标r向四周呈二次函数q0(1+βr2/a2)变化的非均布载荷q,使变厚度圆板产生轴对称变形,那么基于该变厚度圆板轴对称变形问题的静力平衡分析,利用中心点处载荷q0的测量值,就可以确定变厚度圆板轴对称变形后的最大径向弯矩Mr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