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602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75346.X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5D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风炉拱顶温度自抗扰控制方法,具体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热风炉拱顶温度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初始化;获取热风炉拱顶温度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并建立拱顶温度数学模型;根据拱顶温度数学模型计算控制率,再利用改进群粒子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并计算优化后的控制率;根据优化后的控制率对煤气进气量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系统最优的拱顶温度值。本发明通过自抗扰控制器实现对输入给煤量的控制,同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和筛选,从而可以消除控制系统的抖振,从而获取更优的控制结果,有效缓解了拱顶温度大惯性、大滞后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70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75316.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N3/006 , G06F119/02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F精炼炉精炼过程钢液温度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LF精炼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LF精炼炉进站参数,包括钢液入站温度、钢水重量、冶炼时间以及吹氩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初步的LSTM预测模型,将影响钢液温度的参数作为输入量,钢水出站温度作为输出量;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准备好的数据集对LSTM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验证集并调整模型的参数以最小化预测误差,最后利用测试集来评估温度预测模型的性能。本发明改进后的灰狼算法有效的解决了过早的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299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05140.8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连铸结晶器渣厚度检测方法,包括:确定红外相机拍摄位置和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记录红外相机和激光测距仪的内部参数;对采集的保护渣区域的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检测出图像中所有轮廓特征,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计算保护渣的视觉检测厚度;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保护渣液面与激光测距仪间的间距,筛选出有效测量结果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保护渣的激光检测厚度;控制红外相机和激光测距仪,每10S一个周期采集相应数据,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持续获取连铸机保护渣在每个周期的厚度,本发明克服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无法连续测量的问题,并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处理多模态的检测结果,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9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932676.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1N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适应滤波和激光衍射法的煤粉细度在线检测方法,属于煤粉细度测量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在煤粉输送管道中改变压缩空气流量,确保煤粉颗粒流流动稳定,实现等速循环取样;通过对激光进行适当地调整,确保其能够准确地照射到煤粉颗粒流上;使用LMS算法抑制环境噪声,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后削弱噪声影响;利用电荷耦合器件收集衍射光,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衍射环被分散接收在探测器的像素上,每个像素点收集特定角度的衍射光;对采集到的衍射环进行预处理并得到提取角点,计算衍射环相关数据,得到煤粉的细度信息。本发明具有实时性、高精度和自动化等优点,可以实时监测煤粉颗粒的大小和分布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3118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82989.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冶金自备电厂燃气发电机组机炉协调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定期采集的锅炉侧DCS与汽轮机侧DEH历史过程变量数据,构建并更新机炉耦合数学模型;以及基于机炉耦合数学模型设计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器,与锅炉、汽轮机被控对象构成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系统至少周期性完成如下操作:实时采集机组运行数据,同设定值一起输入,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汽轮机调门开度增量和锅炉燃料增量;实时采集调节级压力与机组有功功率对系统进行反馈校正,得到下一时刻汽轮机调门开度量和锅炉燃料量,实现了锅炉与汽轮机的协同控制,有效缓解了因煤气管网波动、燃料热值波动、负荷多变和机炉分散控制导致的机组效率不高、波动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5085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24252.0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5B1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属于发电机组控制技术领域。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初始化发电机组的燃烧过程控制器参数;步骤2、采集发电机组的燃烧过程变量数据,并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步骤3、根据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建立预测输出模型,并消除各控制量和被控量之间的耦合问题;步骤4、采集被控量值,与预测输出模型的输出值进行比对,对预测输出模型的精准度进行判断和校正;步骤5、设计PI‑IGPC控制器。本发明解决了各变量之间的耦合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有效缓解了传统控制方法成本高、精度低、使用寿命短以及发电机组燃烧模型易失配问题,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抗干扰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0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913466.4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N3/006 , G06F18/15 , G06F18/2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蚁群优化SVM直流锅炉管道氧化铁皮量预测方法,属于直流锅炉在线监测技术领域。对直流锅炉过热器管道进行磁性检测,将过热器管道的磁感应强度信号作为输入,直流锅炉过热器管道内氧化皮堆积高度为输出,建立直流锅炉数据库,进行建模数据的选择和预处理,确保模型的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通过蚁群优化算法对SVM模型进行优化训练,寻找最佳的惩罚因子C和高斯核函数参数g,得到最佳氧化皮堆积量预测模型;根据氧化皮堆积量预测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预测;使用蚁群优化算法对SVM的惩罚因子C和高斯核函数参数g进行寻优,提高了氧化皮堆积量预测的正确率,对数据进行选择和预处理保证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86535.4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1 , G06F18/2415 , G06F18/27 , G06F18/2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磨煤机煤粉细度的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磨煤机工作的历史运行数据和煤粉细度的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异常值和量纲的影响,然后使用LSSVM算法建立磨煤机煤粉细度的预测模型,使用主成分分析特征选择方法从原始数据中选择对煤粉细度影响最大的特征,使用选定的特征作为输入,煤粉细度作为输出,建立LSSVM模型,使用贝叶斯优化算法来优化LSSVM模型的超参数,选择径向基核函数和寻优后的正则化参数,利用预处理后的煤粉数据样本进行模型训练,通过比较预测值和实际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煤粉细度,提高了煤炭加工的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9386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4065.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锅炉主汽温自抗扰解耦控制方法,包括:信号检测装置测量本方法涉及的各种信号数据,再将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建立双输入双输出的系统模型,对系统模型进行辨识;对辨识后的系统模型进行解耦,将系统解耦为两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针对系统,设计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实现锅炉主汽温稳定控制;使用萤火虫算法优化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提升主汽温控制系统控制品质,本发明针对燃气发电锅炉主汽温控制过程存在非线性、多扰动等问题,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与解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运用高斯消元法解耦消除炉膛煤气流量与低温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和高温过热器出口温度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13219.4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钢温预测模型与改进PSO的加热炉温优化方法,包括:输入加热炉及钢坯相关信息,如钢坯位置、钢种及尺寸、以及入炉时的温度和加热炉自身相关信息等;根据上一步收集到的信息,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钢坯温度预测模型,并利用炉口测温比对以此修正模型精度;构建加热炉炉温优化目标函数,基于温度场模型预测钢坯温度分布并构建约束条件;应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对炉长划分的多个区段的炉温最佳设定值进行优化搜索,以确定各区段的最优炉温设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