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92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07933.2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F18/241 , A61B5/11 , G06F18/2411 , G06F18/214 , G06F8/60 , G06F9/448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inyML和MATLAB多模型部署的人体运动识别方法,包括:采集穿戴者在不同场景下的惯性传感器IMU的运动数据;对采集到的惯性传感器IMU运动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不同场景对其标签标注,制作数据集;构建CNN运动识别模型,将该模型的识别率优化到最佳状态;基于MATLAB构建SVM模式识别分类器模型,调整该模型让准确率达到最优;在对上述生成的两种模型混合部署到嵌入式平台,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完成识别。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基于TinyML和MATLAB多模型部署的人体运动识别方法,避免多传感器方法在处理和训练大量数据的繁琐,具有更强的鲁棒性,解决了传统状态机转换在面对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识别不精确,在步态相位识别和转换带来更高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21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75036.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F16F9/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负刚度特性的磁流变隔振器,包含磁流变弹性体(MRE)、铁片、圆形磁铁、圆柱中心轴、电磁线圈、上下底板、外套筒、条形磁铁等部件,其中磁流变弹性体、铁片、圆形磁铁组成多层磁流变弹性体结构,圆形磁铁为MRE提供了一部分初始磁场,电磁线圈位于多层磁流变弹性体结构和外套筒之间,可以实时控制作用于MRE的磁场强度,进而控制MRE隔振器的刚度和阻尼。条形磁铁和磁铁支架等组成负刚度产生单元,分别安装于隔振器对称的两侧。本发明将负刚度特性引入到半主动隔振器中,能够将半主动控制的减振效果提高到主动控制水平,而且稳定性好、系统成本低。本发明可应用于高铁横向振动控制,提高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3520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077201.6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60N2/50 , B60N2/52 , B60N2/54 , F16F9/53 , F16F9/32 , F16F9/36 , F16H57/08 , F16H1/36 , F16H1/32 , F16H57/023 , H02J7/14 , H02K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减振抗冲击复合功能的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座椅悬架,包括基座、自感应自供电部件和变刚度变阻尼转动阻尼器。自感应自供电部件主要由高速发电机实现;变刚度变阻尼转动阻尼器包括外阻尼单元,内阻尼单元,扭力弹簧和弹簧座;基座的两侧各有一个剪式结构,分别用于装配变刚度变阻尼转动阻尼器和自感应自供电部件。本发明不仅能同时实现变刚度变阻尼以进一步提高座椅悬架的减振性能,还可以收集振动能量并转化成电能实现自供电。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对冲击载荷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同时实现了结构的紧凑性并降低了成本。本发明能够满足各类车辆及其它交通运输工具对保护驾乘人员的技术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352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77201.6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60N2/50 , B60N2/52 , B60N2/54 , F16F9/53 , F16F9/32 , F16F9/36 , F16H57/08 , F16H1/36 , F16H1/32 , F16H57/023 , H02J7/14 , H02K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减振抗冲击复合功能的变刚度变阻尼磁流变座椅悬架,包括基座、自感应自供电部件和变刚度变阻尼转动阻尼器。自感应自供电部件主要由高速发电机实现;变刚度变阻尼转动阻尼器包括外阻尼单元,内阻尼单元,扭力弹簧和弹簧座;基座的两侧各有一个剪式结构,分别用于装配变刚度变阻尼转动阻尼器和自感应自供电部件。本发明不仅能同时实现变刚度变阻尼以进一步提高座椅悬架的减振性能,还可以收集振动能量并转化成电能实现自供电。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对冲击载荷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同时实现了结构的紧凑性并降低了成本。本发明能够满足各类车辆及其它交通运输工具对保护驾乘人员的技术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67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90184.6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 B60G1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姿态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IMU解算的磁流变悬架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惯性传感器在车身初始安装位置处的测量数据,建立车身坐标系,确定悬架四角的空间坐标位置;对车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解获得解算公式,分析得到的车辆悬架四角测量点的垂向加速度;结合测量数据以及车辆悬架四角的空间位置,通过解算公式计算车辆悬架四角的垂向加速度;通过H∞控制算法得到期望力值,实时控制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磁流变悬架。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基于IMU解算的磁流变悬架控制方法及系统,简化了布置过程,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结合控制算法,满足磁流变悬架系统在各种路况和行驶工况下的高精度控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585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159801.3
申请日:2022-09-22
IPC: F16F15/04 , F16F15/027 ,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隔振、波导和振动聚集的夹层板。该夹层板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以及设置在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多个带隙调控单元。带隙调控单元包括上弹性体、铁芯振子、线圈和下弹性体。上弹性体、下弹性体的相对侧面与铁芯振子的两端分别固定。上弹性体、下弹性体的相背侧面与上隔板、下隔板的相对侧面分别固定。上弹性体和下弹性体均采用磁流变体;线圈绕置在铁芯振子的外侧。本发明的夹层板结构中磁流变弹性体和铁芯振子线圈作为芯层,将磁源和振子合二为一,电磁线圈可提供内置磁场,无需增设外部磁铁或电磁装置,极大节省了空间占用。本发明提供的夹层板在改变电流供给方式的情况下即可在隔振板、波导板和振动波集中板三个用途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55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30984.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负刚度特性的主动‑半主动复合减振系统,包括主动控制作动器、负刚度组件、磁流变阻尼单元以及悬架套筒。主动控制作动器由圆筒式直线电机来实现,主要包括电机轴、动子和定子;负刚度组件包括内环形磁铁和外环形磁铁;磁流变阻尼单元实现半主动控制,包括一个阻尼器缸、活塞杆、活塞和电磁线圈。阻尼器缸与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电机轴同时充当磁流变阻尼单元的活塞杆,贯穿圆筒式直线电机和磁流变阻尼单元;内环形磁铁固定在定子铁芯上;外环形磁铁通过悬架套筒与电机轴相连。本发明结合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负刚度特性各自的优势,不仅能够将半主动控制的减振效果提高到主动控制水平,而且稳定性好、系统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15524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61795.2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T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矢量场回归的三维细胞图像实例分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三维细胞图像分割中细胞紧密粘连、难以分离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三维细胞图像原始数据和标签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实例分割深度回归神经网络的构建;实例分割深度回归神经网络的训练;三维细胞距离图的获得;三维细胞实例分割结果的获得。本发明通过将分割任务转换成为回归任务,利用回归任务去学习前景像素到背景像素的欧式距离,利用前景像素到其最近背景像素的方向矢量去更好地学习前景和背景信息,同时也包含了细胞的方向信息、利用color loss去进一步加强方向信息的学习,简单、高效地提升了三维细胞的分割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5524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1461795.2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T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矢量场回归的三维细胞图像实例分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三维细胞图像分割中细胞紧密粘连、难以分离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三维细胞图像原始数据和标签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实例分割深度回归神经网络的构建;实例分割深度回归神经网络的训练;三维细胞距离图的获得;三维细胞实例分割结果的获得。本发明通过将分割任务转换成为回归任务,利用回归任务去学习前景像素到背景像素的欧式距离,利用前景像素到其最近背景像素的方向矢量去更好地学习前景和背景信息,同时也包含了细胞的方向信息、利用color loss去进一步加强方向信息的学习,简单、高效地提升了三维细胞的分割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55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430984.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负刚度特性的主动‑半主动复合减振系统,包括主动控制作动器、负刚度组件、磁流变阻尼单元以及悬架套筒。主动控制作动器由圆筒式直线电机来实现,主要包括电机轴、动子和定子;负刚度组件包括内环形磁铁和外环形磁铁;磁流变阻尼单元实现半主动控制,包括一个阻尼器缸、活塞杆、活塞和电磁线圈。阻尼器缸与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电机轴同时充当磁流变阻尼单元的活塞杆,贯穿圆筒式直线电机和磁流变阻尼单元;内环形磁铁固定在定子铁芯上;外环形磁铁通过悬架套筒与电机轴相连。本发明结合了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负刚度特性各自的优势,不仅能够将半主动控制的减振效果提高到主动控制水平,而且稳定性好、系统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