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二合一旋转检测装置的爬缆检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5094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91885.2

    申请日:2022-03-01

    Inventor: 彭力明 管贻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二合一旋转检测装置的爬缆检测机器人。一种带有二合一旋转检测装置的爬缆检测机器人,包括负重系统和用于在缆索上移动的攀爬系统,所述的负重系统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攀爬系统的绞车机构,所述的负重系统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缆索进行表观图像检测和漏磁检测的二合一旋转检测装置。本发明能够对缆索进行全面且精准的检测,并且重量和体积较小,操作方便,而且有利于节能。

    一种多型腔笔杆转动脱螺纹模具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4639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16481.1

    申请日:2021-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型腔笔杆转动脱螺纹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笔杆生产效率低下、笔杆侧面观察窗不好成型以及成型笔杆质量差的问题,本多型腔笔杆转动脱螺纹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驱动件,通过将型芯设置为哈弗型芯结构,并在型腔内设置侧凸,以形成笔杆的侧面观察窗,同时在哈弗型芯上设置多个型腔与第三型芯配合,以同步加工多个笔杆,并通过驱动件带动多个第三型芯中的转动型芯同步转动,实现多个成型笔杆的自动脱模,进而极大的提高了笔杆的生产效率,而且为了保证笔杆的壁厚均匀性,将固定型芯下端插设在转动型芯内,对转动型芯进行定位,并采用两侧同时进浇,以保证施加给转动型芯的力对称,避免转动型芯偏移。

    一种棒料下压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0528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24044.X

    申请日:2020-06-10

    Inventor: 彭力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料下压装置,包括:安装台,其开设有工作空间;随行夹具,其位于工作空间内,随行夹具上活动插设有夹紧筒,夹紧筒开设有夹紧孔,当夹紧筒向上移动时能够使夹紧孔打开;顶升组件,其纵向活动设置于安装台上,顶升组件上端插入工作空间内;下压组件,其下压组件,其纵向活动设置于安装台上,下压组件下端插入至工作空间内;转动凸轮,其设于安装台侧方,下压组件活动抵靠于转动凸轮上,顶升组件与转动凸轮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将棒料压入至随行夹具的固定深度,无需使用机械手结构。

    小型五金零件影像分检机

    公开(公告)号:CN105618390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510373558.9

    申请日:2015-06-26

    Inventor: 彭力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小型五金零件影像分检机,包括振动盘、产品定位机构、旋转检测机构、影像检测装置、合格品分离机构、不良品分离机构、疑似件分离机构和控制系统,振动盘与旋转检测机构衔接,产品定位机构设置在振动盘产品入口附近的工位上且设在旋转检测机构的上方,合格品分离机构、不良品分离机构和疑似件分离机构依次沿旋转检测机构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产品定位机构后侧的工位上,影像检测装置沿旋转检测机构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产品定位机构和合格品分离机构之间的工位上,振动盘产品入口处设置有与产品出口对接的引导机构,靠近引导机构的工位上设置有位置校正机构。该分检机,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故障率低、产品在检测台上的定位精度高、整体效果好。

    缆索检查机器人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53293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150927.3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缆索检查机器人,包括驱动半框和抱缆半框,驱动半框内设有四个上下、左右对称布置的圆柱形驱动滚轮,四个驱动滚轮由同一驱动电机同步驱动,抱缆半框上设有抱缆电机,抱缆电机通过抱缆传动机构与抱缆半框内的压紧板连接,压紧板面向驱动半框的一面设有四个上下、左右对称布置的圆柱形压紧滚轮,驱动半框和抱缆半框闭合围抱缆索时,驱动滚轮及压紧滚轮的轮面内侧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围抱缆索的菱形结构,缆索检查机器人还包括地面遥控装置,缆索检查机器人上设有摄像头。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爬缆机器人攀爬、越障能力差,且无法攀爬直径较小的缆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缆索巡视机器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53291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150772.3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缆索巡视机器人,包括驱动框和抱缆框,驱动框两侧各设有一对上下布置的圆柱形驱动滚轮,两对驱动滚轮由同一驱动电机同步驱动,抱缆框上设有抱缆电机,抱缆电机通过抱缆传动机构与抱缆框内的压紧板连接,压紧板靠近驱动框的一面两侧各设有一对上下布置的圆柱形压紧滚轮,驱动框和抱缆框闭合围抱缆索时,驱动滚轮及压紧滚轮的轮面内侧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围抱缆索的菱形结构,缆索巡视机器人还包括地面遥控装置,缆索巡视机器人上设有摄像头。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缆索巡视机器人攀爬、越障能力差,且无法攀爬直径较小的缆索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种爬缆机器人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9527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094269.1

    申请日:201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爬缆机器人,旨在提供一种抱揽效果好、可平稳爬升并具有良好的越障效果的爬缆机器人。它包括沿缆索圆周方向对称设置的两小车及设置在两小车上用于抱紧缆索的抱紧装置,所述抱紧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两小车前部和后部上的相互平行的导轨,导轨与缆索轴线相垂直;所述各导轨上可滑动的设有两滚轮支架,各滚轮支架与小车的车体之间沿导轨方向上设有弹簧;所述各滚轮支架上设有绕转轴转动的滚轮,所述转轴倾斜设置并与缆索轴线相垂直;所述滚轮在缆索上形成四点支撑夹持;所述滚轮中至少有一滚轮上设有驱动装置。

    一种基于负重切换机制的斜拉索机器人爬索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073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854623.0

    申请日:2020-08-24

    Inventor: 彭力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重切换机制的斜拉索机器人爬索系统与方法,涉及缆索检测领域,包括上行走轮结构、负重结构和下行走轮结构,上行走轮结构设有卷线器,卷线器与负重结构上的导轮通过提拉线连接。本发明通过上下走轮结构交替运行,同时利用卷线器对提拉线进行不同的收放控制,从而使得负重结构在上行或下行时,依靠固定与斜拉索上的上行走轮结构或下行走轮结构提供静摩擦力,并依靠该静摩擦力作为称重力,而无需负重结构上下行过程中对斜拉索施加额外的受力以使负重结构靠动摩擦力上行,因此使得攀爬机器人的负重能力更强,同时对斜拉索的损伤更小。

    一种棒料翻转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244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524058.1

    申请日:2020-06-10

    Inventor: 彭力明

    Abstract: 本发明机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料翻转装置,包括:安装台,其端部设置有工作空间,工作空间内活动设置有棒料夹具;顶料组件,其纵向活动设置于安装台上,顶料组件上端插入工作空间内;转料组件,其横向活动设置于安装台上,转料组件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下压组件,其纵向活动设置于安装台上,下压组件下端插入至工作空间内且位于棒料上方;第一凸轮,顶料组件、下压组件以及转料组件均与第一凸轮连接,当第一凸轮转动时能够带动下压组件向下移动、顶料组件向上移动以及转料组件向前移动;第二凸轮,第二凸轮与旋转轴连接,当第二凸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旋转轴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方便对小型棒料进行翻转。

    一种棒料翻转组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2274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524055.8

    申请日:2020-06-10

    Inventor: 彭力明

    Abstract: 本发明机械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料翻转组件,包括:安装台,其具有工作空间;用于承载棒料的承载夹具,其位于所述工作空间内;前移组件,其一端横向活动插入至所述安装台,所述前移组件端部伸入至所述工作空间内,当所述前移组件向前移动时其端部能够抵靠于所述承载夹具;翻转组件,其横向活动插设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翻转端部与所述前移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翻转组件端部设置有夹槽,所述前移组件向前移动时能够带动翻转组件向前移动并使夹槽夹住棒料;抵靠组件,其设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抵靠组件端部位于所述承载夹具上并抵靠于棒料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凸轮带动翻转轴实现对棒料的翻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