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遮物帘结构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982314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164266.2

    申请日:2019-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遮物帘结构和车辆,其中,遮物帘结构包括遮物帘外壳、帘杆和设置在帘杆两端的遮物帘连接组件,遮物帘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锁紧件,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内端盖和第一弹性件,内端盖能够朝向帘杆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内端盖复位的回复力;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外端盖和第二弹性件,外端盖能够朝向帘杆的方向运动,并与内端盖产生运动,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外端盖复位的回复力;锁紧件与外端盖活动连接,能够锁止外端盖与内端盖的相对运动。本发明能够调节长度,从而安装在具有不同长度尺寸的安装位置,适用性强,不受车型限制。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结构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98231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164266.2

    申请日:2019-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遮物帘结构和车辆,其中,遮物帘结构包括遮物帘外壳、帘杆和设置在帘杆两端的遮物帘连接组件,遮物帘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锁紧件,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内端盖和第一弹性件,内端盖能够朝向帘杆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内端盖复位的回复力;第二定位机构包括外端盖和第二弹性件,外端盖能够朝向帘杆的方向运动,并与内端盖产生运动,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外端盖复位的回复力;锁紧件与外端盖活动连接,能够锁止外端盖与内端盖的相对运动。本发明能够调节长度,从而安装在具有不同长度尺寸的安装位置,适用性强,不受车型限制。

    一种烟火式安全开关及汽车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981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61255.7

    申请日:2023-04-24

    Inventor: 佟洋 马瑞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火式安全开关及汽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烟火式安全开关包括壳体、第一电导体、切断组件和复位组件;切断组件包括分别位于壳体内部的烟火致动器和活塞,第一电导体的至少部分与活塞相对设置,烟火致动器用于在被触发时驱动活塞朝向第一电导体移动,以切断第一电导体;复位组件与壳体活动连接,复位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复位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复位组件与第一电导体间隔设置,当复位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复位组件分别与第一电导体切断处两侧的所述第一电导体电性连接。本发明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实现烟火式安全开关的电路恢复。

    汽车座椅、汽车及汽车追尾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0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39966.8

    申请日:2024-06-26

    Inventor: 马瑞 张永刚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领域,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汽车及汽车追尾控制方法。该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座椅控制器。座椅骨架包括座椅靠背、座椅底座、连接组件和座椅发生器,座椅靠背通过连接组件与座椅底座连接,座椅控制器与座椅发生器电连接,用于点爆座椅发生器,座椅发生器推动连接组件以放倒座椅靠背。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汽车与目标车辆的相对运动数据以及目标车辆的车辆类型,生成预测信号;当确定预测信号为追尾信号时,检测汽车的A柱内的气流变化的压力信号;根据压力信号确定是否点爆汽车的座椅发生器;当确定点爆座椅发生器时,点爆座椅发生器,以放倒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通过本申请提高了追尾时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安全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811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97716.8

    申请日:2023-06-30

    Inventor: 佟洋 马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安全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状态信息和乘员的类型信息,类型信息包括身体信息和面部信息;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和类型信息控制安全带的回收力值。本发明通过识别乘员的类型信息进而控制安全带针对不同类型的乘员施加个性化的回收力,消除乘员胸部与安全带之间的间隙,提高了乘员乘车时的安全性,同时,避免了过大的回收力对乘员造成伤害,提高了乘员使用安全带的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