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33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0638997.8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科金龙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热导电铜合金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定重量配比的如下各组分:Co、Ti、Te、Fe、P,余量为Cu;制备方法包括非真空熔炼;均匀化处理;行星轧制;拉拔;时效处理。得到基体中沉淀析出的Cu2Te颗粒致密分布和Fe2P颗粒弥散分布的微观组织;本发明的铜合金管材具有高的强度、优异的耐热性以及良好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4981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520512.0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D01F1/08 , D01F8/10 , D01F8/16 , D01F8/08 , D01F8/02 , C12N11/098 , C12N11/089 , C12N11/082 , C12N11/04 , C07K17/08 , C07K17/04 , C12N1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酶固定化的纳米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纳米纤维内部固定化生物酶的制备方法。将高分子聚合物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搅拌均匀形成的透明溶液作为同轴静电纺丝的外壳纺丝液;将低分子量的多元醇或低聚合度的聚乙二醇溶于纯水或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多巴胺和生物酶,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形成的均质溶液作为同轴静电纺丝的内芯纺丝液;利用两台微量注射泵分别控制外壳纺丝液和内芯纺丝液的流速,施加电压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在接受端收集纳米纤维。在同轴静电纺丝时和后处理过程中,多巴胺自发聚合生成聚多巴胺的同时,聚多巴胺可以原位共价交联固定化多种生物酶,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实用,降低了蛋白泄露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3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38997.8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科金龙金属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热导电铜合金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定重量配比的如下各组分:Co、Ti、Te、Fe、P,余量为Cu;制备方法包括非真空熔炼;均匀化处理;行星轧制;拉拔;时效处理。得到基体中沉淀析出的Cu2Te颗粒致密分布和Fe2P颗粒弥散分布的微观组织;本发明的铜合金管材具有高的强度、优异的耐热性以及良好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25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1431238.X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燃料电池与水处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生物脱氮技术的诸多缺陷,提供一种处理低C/N废水的微生物燃料电池BCS1‑MFC系统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阳极室放置附着有厌氧活性污泥的颗粒活性炭,石墨板为阳极导电电极;阴极室内设置的阴极导电电极为经过离线挂膜且附着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贪铜菌属Cupriavidus sp.S1的碳毡,阴极室设饱和甘汞电极为第三电极;阳极和阴极导电电极由外接电阻连接成完整电路,外接电阻上并联电压数据采集器。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BCS1‑MFC系统,用所构建的BCS1‑MFC系统处理低C/N污废水,实现同步脱氮、除碳以及产电,从而扩展了该种高效脱氮菌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27333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76718.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B29C47/20 , B29L23/00 , B29K105/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强玻璃纤维管材强度的挤管模具,是在口模上设置有螺旋槽结构、管材过渡结构及管材定型结构;所述口模上设有一段螺旋槽结构作为玻璃纤维取向段,使塑料熔体中的玻璃纤维与管材的轴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都成一定角度,并经所述管材定型部分定型。本发明使玻璃纤维产生取向的口模距离较长,挤出成型段口模距离较短,确保了取向的角度,同时增强了玻璃纤维管材轴向和径向强度;本挤管模具结构新颖简单,挤出的制品性能好且制作效率高,可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04526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00499.1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09K11/84
Abstract: 一种白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材料以Y2O2S为基质,以Tb3+和Eu3+为激活剂离子,Mg2+和Si4+为共激活离子,其化学通式为Y2O2S:0.003Tb3+,xEu3+,yMg2+,ySi4+,式中,Eu3+的摩尔系数x为0.0005~0.002,Mg2+和Si4+的摩尔数y为0.02~0.1。本发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按照化学计量比称量化学成分,将原料充分混合后,放入马弗炉在还原性气氛下,950~1100℃煅烧15~45min,自然冷却,即得到单基质白色长余辉材料。本发明利用Tb3+发出544nm的绿光,Eu3+发出469nm的蓝光和626nm的红光来合成白光,材料的色纯度较好、余辉性能优异,材料的合成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459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75725.7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固化赤泥中污染因子作用的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赤泥45‑50份,钢渣20‑25份,粉煤灰5‑10份,磷石膏5‑10份,壳聚糖2‑4份,超细石英粉2‑6份,凹凸棒石2‑6份;本发明通过对赤泥的改性与复合应用,提升了赤泥作为建筑材料的性能,胶凝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25.28MPa,显示出改性后的赤泥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适合于建筑材料应用;其次,通过添加壳聚糖、超细石英粉和凹凸棒石等复合固化剂,本发明提高了对Na+和重金属的固化率,实验结果显示Na+的固化率达到63.53%,重金属固化率达到98.52%。
-
公开(公告)号:CN118244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83278.7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Inventor: 李利军 , 杨帆 , 李灯熬 , 霍晓东 , 曹斐 , 郝学勇 , 刘容麟 , 赵菊敏 , 曹桂枝 , 刘春平 , 程俊兵 , 张嘉民 , 马昊博 , 蒋宇 , 韩英姣 , 马光辉
IPC: G05D1/46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交通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增强黏菌算法对接触网无人机路径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黏菌算法中的种群数、最大迭代次数进行设定;增加了增强黏菌优化,拓宽无人机搜索区域,优化资源分配,再根据适应度值将种群中的黏菌个体位置进行排序;种群中的黏菌个体位置排序后,采用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数;判断随机数r与动态切换概率p的关系,如果r<p,则加入非线性自适应权重因子,更新最佳位置;对最佳位置进行柯西变异,更新最优位置;若达到迭代次数,输出最优位置,此时,无人机路径规划完成。本发明在黏菌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增强和自适应效果,拓宽了无人机巡检接触网时的搜索区域,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477348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20412.2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物理吸附固定化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实现生物分子快速吸附到阳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的方法,属于固定化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静电作用的帮助下,实现大尺寸生物分子在小孔道COFs上的表面吸附且不易脱落。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阳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作为载体材料,然后选择等电点较低的生物分子,通过浸渍法,实现了生物分子‑COFs生物催化系统的制备。一方面,COFs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生物分子在高温或酸碱情况下失活,另一方面与COFs结合后使其得以回收利用。生物分子失活后,可用一些表面活性剂或高浓度盐溶液将COFs表面酶洗脱,实现载体材料的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73334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610776718.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B29C47/20 , B29L23/00 , B29K105/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强玻璃纤维管材强度的挤管模具,是在口模上设置有螺旋槽结构、管材过渡结构及管材定型结构;所述口模上设有一段螺旋槽结构作为玻璃纤维取向段,使塑料熔体中的玻璃纤维与管材的轴向方向和纵向方向都成一定角度,并经所述管材定型部分定型。本发明使玻璃纤维产生取向的口模距离较长,挤出成型段口模距离较短,确保了取向的角度,同时增强了玻璃纤维管材轴向和径向强度;本挤管模具结构新颖简单,挤出的制品性能好且制作效率高,可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