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02936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02829366.5
申请日:2002-07-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62 , B01D53/0438 , B01D53/0446 , B01D53/261 , B01D2253/34 , B01D2253/342 , F24F3/1411 , F24F13/30 , F24F2003/1435 , F24F2003/144 , F28F3/025 , F28F13/003
Abstract: 具有载有吸附剂的第一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有第二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互叠加构成的除湿单元中,吸附用元件(1)的第一通风道(3)与冷却用元件(2)的第二通风道(4)间隔一块板材(P)相邻设置。采用上述构造,对比例如以往两通风道(3、4)间隔两块板材相邻设置的构造,能够提高两通风道(3、4)间的传热性能,吸附热的吸收除去作用,从而使除湿单元长期维持高水准除湿能力。另外,由于第一通风道(3)与第二通风道(4)之间板材的间隔数减少,能够实现除湿单元高度方向的压缩化,且由于构件件数减少可实现低成本化。
-
公开(公告)号:CN1639515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02829364.9
申请日:2002-07-2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446 , B01D53/0438 , B01D53/261 , B01D2253/106 , B01D2253/25 , B01D2253/342 , B01D2257/80 , F24F3/1411 , F24F13/30 , F28D9/0062
Abstract: 一种除湿单元,由具备数个第1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备数个第2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替叠层而成,在冷却用元件(2)的平面方向内侧设置开口部(24),使之呈框状,使冷却用空气(Ab)流过该开口部(24)。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开口部(24)的存在,使第2通风道(4)的长度变短,可降低冷却用空气(Ab)的压力损失,增加其流量。另外,在开口部(24)部分,冷却用空气(Ab)直接与吸附用元件(1)接触,提高了二者间的传热效率。冷却用空气(Ab)的流量增加再加上传热效率提高,促进了对吸附热的散热作用,使除湿单元长期具备高水平的除湿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4522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80045939.7
申请日:2023-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加湿性能的加湿元件。本公开提供一种加湿元件(1),其具备:层叠体(10),具有多孔的增强材料(11)和层叠于多孔的增强材料(11)的至少一个面(11a)的透湿膜(12);以及框架(30),其中,层叠体(10)相对于框架(30)配置于空气路径侧。此外,层叠体(10)优选以覆盖框架(30)的空气路径侧的方式形成袋状的保水容器,在层叠体(10)中,优选透湿膜(12)相对于多孔的增强材料(11)配置于框架(30)侧。
-
公开(公告)号:CN11566692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80026508.7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透气性低,并且透湿性优异的层叠体,以及提供一种由所述层叠体构成的全热交换元件用分隔构件、具备多个所述全热交换元件用分隔构件的全热交换元件、以及具备所述全热交换元件的换气装置。本公开的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多孔质基材;以及透湿膜,设于所述多孔质基材的一个面,所述透湿膜具备多孔质基材;以及透湿膜,设于所述多孔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所述透湿膜由热塑性共聚物形成,所述热塑性共聚物具有包含作为官能团的亲水性基团的侧链。
-
公开(公告)号:CN100557371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680017380.3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18 , B01D53/261 , B05D1/002 , F28D1/0477 , F28F1/32 , F28F2245/00 , Y10T29/4935
Abstract: 在吸附热交换器的制造装置(20)中,设置有对吸附剂分散在液状粘接剂中而形成的原料液进行储存的储存槽(35)、支撑热交换器主体(40)的支撑部件(30)及轴部件(21)。热交换器主体(40)绕沿鳍片(57)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轴部件(21)旋转。热交换器主体(40)在原料液中一旋转,原料液就流入到鳍片(57)的所有缝隙的整个区域,原料液附着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上。热交换器主体(40)在空气中一旋转,滞留在鳍片(57)的缝隙中的、多余的原料液就飞散去,原料液的膜形成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180511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680017380.3
申请日:2006-06-23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1/18 , B01D53/261 , B05D1/002 , F28D1/0477 , F28F1/32 , F28F2245/00 , Y10T29/4935
Abstract: 在吸附热交换器的制造装置(20)中,设置有对吸附剂分散在液状粘接剂中而形成的原料液进行储存的储存槽(35)、支撑热交换器主体(40)的支撑部件(30)及轴部件(21)。热交换器主体(40)绕沿鳍片(57)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轴部件(21)旋转。热交换器主体(40)在原料液中一旋转,原料液就流入到鳍片(57)的所有缝隙的整个区域,原料液附着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上。热交换器主体(40)在空气中一旋转,滞留在鳍片(57)的缝隙中的、多余的原料液就飞散去,原料液的膜形成在鳍片(57)的整个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639516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02829366.5
申请日:2002-07-22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62 , B01D53/0438 , B01D53/0446 , B01D53/261 , B01D2253/34 , B01D2253/342 , F24F3/1411 , F24F13/30 , F24F2003/1435 , F24F2003/144 , F28F3/025 , F28F13/003
Abstract: 具有载有吸附剂的第一通风道(3)的吸附用元件(1)与具有第二通风道(4)的冷却用元件(2)交互叠加构成的除湿单元中,吸附用元件(1)的第一通风道(3)与冷却用元件(2)的第二通风道(4)间隔一块板材(P)相邻设置。采用上述构造,对比例如以往两通风道(3、4)间隔两块板材相邻设置的构造,能够提高两通风道(3、4)间的传热性能,吸附热的吸收除去作用,从而使除湿单元长期维持高水准除湿能力。另外,由于第一通风道(3)与第二通风道(4)之间板材的间隔数减少,能够实现除湿单元高度方向的压缩化,且由于构件件数减少可实现低成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0478632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580010802.X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1411 , F24F3/1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中,翼片(57)的线热膨胀系数与吸附剂层(58)的线热膨胀系数之差小于翼片(57)的线热膨胀系数与吸附剂的线热膨胀系数之差。
-
公开(公告)号:CN1938556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10802.X
申请日:2005-03-29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3/1411 , F24F3/1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中,翼片(57)的线热膨胀系数与吸附剂层(58)的线热膨胀系数之差小于翼片(57)的线热膨胀系数与吸附剂的线热膨胀系数之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