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31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18083.8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矢量推力测试系统中测力组件疲劳性能试验系统,属于航空发动机推力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双向液压缸、可调节施力支撑结构、转接头、上下挠性件、单向力传感器、底座等。双向液压缸能够实现力的双向施加,可调节施力支撑具有高度调节功能,能够匹配不同型号的测力组件实验。顶部法兰可设置偏斜角度,施加多维力。待测零件固定后,顶部通过转接头与液压缸活塞连接,通过调整转接头的预紧程度及活塞移动保证连接紧密。通过调节出油量的大小和速度设置动态力的大小、频率以及疲劳试验次数。本发明能够准确模拟发动机推力测试过程中测力组件所受的动态载荷,并实时监测其传感器输出状态,为发动机推力测试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330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5886.X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挠性件与单向力传感器同轴且平行装配的方法与结构,属于发动机推力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多分量发动机推力测试系统中关键部件——挠性组件的高精度装配问题,首先提出了先同轴后同轴+平行的高精度装配方法,将挠性件A与单向力传感器装配一起,采用V型铁与同轴支撑架进行同轴定位,保证单向力传感器与其中一个挠性件之间的同轴关系;采用V型铁与侧向夹板在保证两个挠性件与单向力传感器同轴度的同时,保证两端挠性件的平行度。设计了对应两步方法的装配结构。本发明能够解决挠性组件装配误差对测试造成的影响问题,显著提高装配与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3757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498028.2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剪切效应石英晶片的多维力/力矩测量方法,本方法采用一个中央体,根据不同场合测试要求,将剪切效应晶片按照不同规律布置在中央体的侧面或下表面,其最大灵敏度方向与其所测量的力方向一致,实现多维力的测试功能;同时建立不同布置方式下多维力测试的力学分配模型,通过力学公式反算得到被测多维力大小、方向以及力的作用点。本方法摒弃了原有的拉压效应、剪切效应晶片组合测量的方式,从原理上消除了由于拉压效应晶片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测试精度,极大的消除了环境因素中最为敏感的切削热所带来的输出误差,满足了抗干扰要求,增加了一些高温、大温变的极端情况下力的可测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66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811462644.7
申请日:2018-12-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毫牛级表面摩擦力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底座四角带有四个螺纹孔以便于固定在被测模型内;传感器内部布置有一定切型的压电石英晶片;双头螺柱和螺母用于底座,传感器和上盖的连接;聚四氟乙烯套位于传感器中心孔与双头螺柱之间,起到定位作用,保证底座,传感器和上盖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防尘板用于封装及防止灰尘进入连接部位;转接板用于连接上盖及长杆;长杆用于对微小摩擦力放大;感测头上表面用于感测空气表面摩擦力。本发明利用压电式扭矩传感器与杠杆原理相结合对飞行器表面微小摩擦力进行测量,能够有效避免竖直方向力的干扰,同时利用杠杆原理对表面微小摩擦力放大,能够实现对飞行器表面毫牛级摩擦力快速准确地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0680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1155225.3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F4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柱体模型实验优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尺寸柱体模型夹持投放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圆环结构的第一夹具体与第二夹具体,第一夹具体与第二夹具体由导柱相配合连接;第一夹具体与第二夹具体外部设计有挂耳,分别用于连接压杆和勾手;第二夹具体还包含承载座,下部通过T形螺栓与平板车连接,可实现在平板车上前后移动;压杆头部设有导轮,勾手尾部设有压簧;所组成的夹持机构安装于平板车上,平板车装有四个钳形导轨滚轮可在导轨上自由运动;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型圆柱形模型的夹持投放方法;本发明的突出优势在于:测试模型安装便捷,运动过程结构可靠性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
公开(公告)号:CN108181046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1388514.9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可控力源产生装置,属于传感、测控技术领域。本发明避免了地面点火试验高成本、易污染环境、技术和过程复杂的难题,作为外界力源产生装置,所产生的外界加载力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模拟力作用于装配有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测试系统。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将产生的正交可控单向力合成为可控复合力,通过上下移动液压加载装置来改变力的作用点,从而控制力矢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该装置作为外界加载力源,所产生的三向正交力可模拟被测对象的受力状态,产生的力矩可模拟被测对象的偏航、俯仰与滚转状态。此外,本发明可检定任意推力矢量测试系统的静态性能,使推力矢量测试系统实现了测、控、标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33303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39251.7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灵敏度差异测力仪的标定方法,采用可平移的主向力加载机构,保证主向加载力力线与压电测力单元的轴线重合;通过阶梯加载满量程的主向力,重复多次并记录输出电压;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压电力传感器的力电转换系数及其偏差;对测力仪进行中心点标定实验,利用测力仪中心点的实际输出与理论输出计算得到其稳定输出的修正系数,再结合测力单元力电转换系数及其偏差,将主向的输出分解为稳定输出和波动输出两部分;最后引入测力仪主向加载的力学分配公式,建立测力仪主向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式,完成测力仪的标定。本方法解决了之前对变加载点矢量力测试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矢量力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14184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0229236.0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及测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双尾支撑和张线支撑的模型支撑装置及方法,用于飞行器模型空间六维力测量。该装置包括支撑架、双尾支撑系统和张线支撑系统。支撑架是由多个纵向横梁和竖梁组成的立方体结构;张线支撑系统共四个,均布在支撑架顶部相邻两个纵向横梁之间,四者底部分别连接一根张线,张线的另一端连接飞行器模型的背部;双尾支撑系统安装在支撑架的竖梁上,双尾支撑系统上设有两根水平刚性杆,水平刚性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飞行器模型的尾部,实现飞行器模型的尾部双杆支撑。本发明兼具张线支撑气动干扰小和硬式支撑系统稳定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解决狭长、大质量飞行器模型在单独尾支撑方式时的大振动、失稳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56361B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10528994.8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5/16
Abstract: 一种空间六维力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航空器模型的空间六维力,使用双尾支撑和张线组合方式。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将模型视为固定不动,根据静力学平衡原理,建立所述模型在空间内所受六维力的数学模型,通过安装在所述尾撑杆上的三向压力传感器以及上张线和下张线连接的单向力压电传感器测量出所述模型所受作用力的力分量,通过求解所述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所述模型所受六维力的测量。本发明所提供的空间六维力的测量方法兼具了张线支撑干扰小和硬式支撑系统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狭长、大质量模块在单独尾支撑方式时的大振动、失稳难题。增加了张线辅助支撑后,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刚性,降低了尾支撑刚度设计方面的压力,减少了尾支撑的尺寸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