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多离子干扰的水体镍离子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0935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821575.X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金属离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多离子干扰的水体镍离子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氨水,搅拌均匀;待测溶液和掩蔽剂NaF溶液在微流控芯片中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的溶液进入预埋络合剂DMG溶液的检测区;对检测区的溶液使用三电极体系并借助电化学工作站的吸附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和标准曲线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镍离子浓度。本发明基于掩蔽剂NaF掩蔽Co2+、Fe3+和Cu2+对电化学信号的干扰,并利用DMG与Ni2+的特异性络合原理,在三电极体系上实现了抗干扰检测Ni2+的新方法,在复杂水体中目标重金属离子原位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衍射光学多通道神经网络的图像去雾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9234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372118.3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衍射光学多通道神经网络的图像去雾方法及系统,属于光学和深度学习技术领域。首先,设置衍射深度神经网络物理参数,包括通道数、像元尺寸、网络层数、每层像元个数和网络层间距,利用光学衍射公式计算光波传输系数,建立单个像元输出函数;然后,建立全光衍射深度神经网络前向传播模型,神经网络参数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进行优化。基于该方法设计去雾系统,包括光学输入模块、计算模块、衍射模块、成像模块。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及系统模型简单、计算量小,解决了衍射网络单色成像的问题,对不同环境具有适应性且能保证图像的清晰度,运算速度快使用方便,集成性强,便于组装和替换,可用于光学和深度学习领域图像去雾。

    一种基于多高度无透镜数字全息的高浓度微颗粒浓度与活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0912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011413373.3

    申请日:2020-12-04

    Inventor: 王俊生 王聪慧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高度无透镜数字全息的高浓度微颗粒浓度与活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待测样品中多张具有不同z轴距离的亚像素位移的原始全息图;对获取的原始全息图进行亚像素配准处理;基于亚像素配准处理后的原始全息图,采用单波束多强度重建算法恢复图像的幅值和相位信息;采用凸集投影迭代算法对原始全息图进行超分辨处理,提高全息图的分辨率;对超分辨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待测样品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信息,实现对待测样品活性的检测;通过预先得出的每种高浓度微颗粒浓度与折射率的关系,基于超分辨处理后全息图的相位信息计算得出待测样品的折射率,从而得到待测样品的浓度,实现对高浓度微颗粒浓度的检测。

    一种可反复撕拉重铸的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31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32508.1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导电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反复撕拉重铸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混匀后静置脱泡,得到有机膜铸膜液;(2)将电极基底组装在支撑材料上,将步骤(1)制得有机膜铸膜液均匀地涂覆在电极基底和支撑材料上,随后将其浸泡在去离子水浴中,在室温下进行相转化,得到复合导电膜。本发明制备的导电膜材料,通过反复撕拉去除支撑材料和有机膜,清洗电极,电极可以重复利用,大大节约了导电膜的使用成本,反复撕拉重铸的导电膜性能稳定,膜污染低,可以成功灭活去除海洋微藻。

    一种基于不对称孔阵列的电动微混合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47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74941.X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不对称孔阵列的电动微混合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PDMS盖片层、玻璃基底层、电极层;其中:PDMS盖片层用于形成微通道结构,包括出入口区、通道区、不对称孔区;玻璃基底层与PDMS盖片层键合;电极层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第三电极板、第四电极板、第五电极板、第六电极板。电极板均镶嵌在PDMS盖片层内,分别连接三对不对称微孔;本发明利用电场驱动技术,在微通道侧壁上设置不对称微孔,并连接外加电场。注入到主微通道中的样品溶液穿过电场时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使流动方向发生偏转,在不对称微孔附近形成涡旋进而促进样品混合,混合效率高,并且通过调节电场信号能够灵活地控制流体的混合效果从而得到不同混合程度的样品。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舰船目标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37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0115.2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舰船目标检测方法,包括构建遥感舰船图像数据集,对舰船目标进行标注;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基于改进RetinaNet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初始化网络,设置训练参数,使用训练集训练目标检测网络模型;将测试集图像输入训练后的目标检测网络模型,预测舰船目标的分类和回归结果。本发明基于改进RetinaNet进行舰船目标检测;通过在特征金字塔中嵌入坐标注意力模块,强化多尺度特征融合过程,增加网络对复杂目标的关注度;通过构建方向不变模型,生成深度旋转不变特征,提高网络对旋转目标的适应能力;通过定义基于KLD的回归损失函数,解决边界不连续性问题,提升网络对密集目标的检测能力。

    一种结合磁泳与介电泳的血细胞微流控分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28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453858.3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磁泳与介电泳的血细胞微流控分离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微通道、两个进液口、四个出液口、永磁体、铁磁体、两对微电极。本装置按照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磁泳分离区域和介电泳分离区域,其中,磁泳分离区域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实现红细胞和血小板混合样品与循环肿瘤细胞和白细胞混合样品的分离。介电泳分离区域利用不对称孔结构,产生高梯度不均匀电场,分别实现红细胞与血小板的分离,以及循环肿瘤细胞与白细胞的分离。本发明以磁泳作为介电泳分离的预富集阶段实现一级分离,并利用介电泳实现二级分离,从而实现血液样品中循环肿瘤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连续分离,无需预先标记细胞样品,不影响细胞生理活性。

    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圆柱结构阵列完美吸收体的折射率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6090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118478.9

    申请日:2022-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圆柱结构阵列完美吸收体的折射率传感器,包括基底层和设置在基底层上的完美吸收体;完美吸收体包括金属薄膜层、介质薄膜层以及多个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圆柱结构;金属薄膜层设置在基底层上,介质薄膜层设置在金属薄膜层上,多个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圆柱结构设置在介质薄膜层上;每个金属‑介质‑金属纳米圆柱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金纳米层、介质隔离层、金纳米层。本发明将完美吸收体与金属‑介质‑金属共振结构相结合,实现超窄带宽的光学特性。本发明具有高灵敏度、高品质因数等优良性能,同时因为是微纳级别的小体积结构,克服了传统光学折射率传感器通常存在的体积过大、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

    一种基于柔性微纳褶皱表面构建高效表面增强拉曼检测基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6005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89958.7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柔性微纳褶皱表面构建高效表面增强拉曼检测基底的方法。微纳褶皱表面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经过弯曲拉伸应变及等离子氧化后产生,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原位还原技术在柔性褶皱基底上进行金属纳米颗粒制备金属颗粒间隙可调的柔性SERS基底,目标待测分子尤其大分子可轻易通过基底变形嵌入金属纳米粒子之间产生更加均匀的等离子共振热点,该基底可有效提高热点分布并有效提高SERS的检测灵敏度,该发明对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提升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基于微液滴控制芯片的离子选择膜制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25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23397.9

    申请日:2021-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液滴控制芯片的离子选择膜制备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微液滴控制芯片结构与碳基三电极结构,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微液滴控制芯片结构包括紧密贴合的PDMS盖片层和玻璃基底层,所述PDMS盖片层上凹刻有水相液体通道和油相液体通道,所述水相液体通道的末端部分与油相液体通道的末端部分垂直交叉后与收集腔的入口连通,所述收集腔的出口连接微液滴控制芯片结构的微通道出口;所述碳基三电极结构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与微通道出口相连,用于承接微液滴,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分别与独立的检测区域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