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碳耦合市场下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622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09276.4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碳耦合市场下基于智能合约的虚拟电厂管理系统,包括调峰信息上报智能合约模块、虚拟电厂日前优化调度智能合约模块、虚拟电厂日内执行智能合约模块和虚拟电厂日后收益结算智能合约模块;调峰信息上报智能合约模块用于获取和存储调峰信息;虚拟电厂日前优化调度智能合约模块用于将调峰信息代入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在链外进行求解;虚拟电厂日内执行智能合约模块用于执行验证合格的最优调度计划;虚拟电厂日后收益结算智能合约模块用于根据执行信息求解基于广义纳什议价的虚拟电厂收益分配模型,获得虚拟电厂各资源主体的最优收益分配方案并执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自动进行公平的收益分配,同时充分保障数据安全。

    电碳耦合市场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2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09273.0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碳耦合市场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虚拟电厂内所有参与主体建立委员会,包括主代表节点和多个其他成员节点;S2、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S3、主代表节点应用KKT条件在区块链之外求解该模型;S4、主代表节点将获得的最优解进行加密并存储至区块链,然后广播至所有其他成员节点;S5、各其他成员节点通过区块链上的验证机制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验证,并通过投票机制判断最优解是否正确,若是,则虚拟电厂执行该最优解进行调度,否则,确定新的主代表节点并返回步骤S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调峰‑碳耦合市场中实现高效的资源优化,同时确保市场参与的公正性与数据的可信度。

    一种调峰-碳市场耦合下的虚拟电厂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30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74095.9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峰‑碳市场耦合下的虚拟电厂控制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获取虚拟电厂在不同场景下的风电数据、燃气轮机数据以及电价数据;步骤S2,根据预设的约束数据、所述的风电数据、所述燃气轮机数据以及所述电价数据,构建调峰‑碳市场耦合的虚拟电厂调度模型;步骤S3,通过求解所述虚拟电厂调度模型,得到所述虚拟电厂的运行策略。本发明聚合以风电机组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及以燃气轮机为代表的传统机组同时参与电力调峰市场以及碳市场。能够支持虚拟电厂在同时参与碳市场和调峰市场下收益最大化;另外也支持虚拟电厂在保证一定收益的情况下,将碳排放降低到最小。以此来适应虚拟电厂调节控制需求。

    电碳耦合市场下基于广义纳什议价的虚拟电厂收益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21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09270.7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碳耦合市场下基于广义纳什议价的虚拟电厂收益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虚拟电厂聚合模型;S2、以最大化虚拟电厂整体利润为目标,基于收益‑成本因素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收益‑成本因素包括负荷用电效用、调峰市场收益、电网交互收益、碳市场收益、弃光成本和调峰偏差惩罚;S3、求解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最优解,以最大化广义纳什议价效用函数为目标,构建基于广义纳什议价的虚拟电厂收益分配模型并进行求解,获得虚拟电厂各聚合主体的收益分配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虚拟电厂各分布式主体的科学调度,同时提高各主体参与电碳耦合市场交易的积极性。

    基于电力网络中碳排放成本的传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549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54377.0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力网络中碳排放成本的传导方法,包括构建电力行业中碳排放成本在各主体之间的传导路径,计算机组边际碳排放量所引入的边际碳排放成本,利用古诺模型及供应函数模型计算碳排放成本传导率,并利用强对偶定理、大M法或二进制拓展法确定约束边界,建立优化模型,求解电力系统源‑网‑荷全链市场主体考虑碳排放成本的最优策略,合理分摊常规发电机组碳排放成本的同时,促进用户将其电力负荷转移至边际碳排放成本较低的时段,并考虑考核惩罚,强化电网侧调度管理中对碳排放成本的考虑。本发明因而碳排放成本无法在电力价格中体现,进而电力系统发电侧、电网侧及负荷侧都无法对碳排放成本做出合理响应,最终导致低碳减排目标无法实现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