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1302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96799.6
申请日:2025-04-2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nventor: 赵飞 , 李杰 , 徐益飞 , 袁海峰 , 朱明 , 毛坤 , 李宗有 , 李九乾 , 李剑伟 , 巨能攀 , 李敬阳 , 廖艺 , 解明礼 , 王维高 , 熊坤 , 厉成武 , 蓝香源
IPC: G06Q10/04 , G06Q50/02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7 , G06F18/2431 , G06F18/20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与项目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地质钻孔完成时间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收集原始数据,包括历史项目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和专家经验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S2.基于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工程,获取特征数据;S3.采用梯度提升回归器对所述特征数据进行训练,构建预测模型;S4.将待预测项目的数据经预处理和特征工程后输入训练完成的模型,输出钻孔完成时间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流程,实现对地质钻孔完成时间的高精度、低主观性和可持续优化的预测,在数据全面性、建模精度、适应能力和模型可更新性方面均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资源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1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0834.X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nventor: 赵飞 , 李杰 , 黄海峰 , 袁海锋 , 李强 , 徐益飞 , 亢捷 , 林锐 , 李金标 , 李心鹏 , 杨堉果 , 巨能攀 , 朱星 , 赵伟华 , 张超 , 何朝阳 , 陈华 , 杨智翔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地质勘察与信息化技术交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钻孔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基于BIM模型、GIS数据和地质基础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环境,结合国家工程勘察标准布设钻孔,基于移动端程序对得到的实际钻孔数据进行采集和验收,将钻孔布设信息和实际钻孔数据录入到钻孔数据结构标准库,利用钻孔数据标准库生成柱状图,最终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对钻孔及钻孔数据进行展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钻孔布设效率低、钻孔方案不合理、数据采集效率低且错误率高以及钻孔数据结构化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本发明构建出数字化协同平台,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滞后和失真,促进了信息的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2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23946.6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涉及交通工程数字化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交通工程路线段落划分方法及系统。基于双链表的交通工程路线段落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交通工程线路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约束参数;步骤二,基于链表节点对所述约束参数进行分割,得到分割后的段落;通过链表节点中的端点指针建立起各个段落之间的关联;所述段落用于交通工程设计信息的结构分解。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获取带状交通工程的路线之后,可以自动进行区段划分,不再使用手动划分,提高了效率,为后续的工程结构分解提供了准确的批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2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23946.6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涉及交通工程数字化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链表的交通工程路线段落划分方法及系统。基于双链表的交通工程路线段落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交通工程线路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得到约束参数;步骤二,基于链表节点对所述约束参数进行分割,得到分割后的段落;通过链表节点中的端点指针建立起各个段落之间的关联;所述段落用于交通工程设计信息的结构分解。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获取带状交通工程的路线之后,可以自动进行区段划分,不再使用手动划分,提高了效率,为后续的工程结构分解提供了准确的批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53990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403877.0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降雨量的灾害易发性预测方法,本发明主要根据信息量来评价各灾害影响因子与待预测地区之间的相关性,即选择降雨因子为控制灾害稳定性的关键性灾害影响因子,并依据此灾害影响因子的信息量来构建信息量模型,也就是降雨量灾害易发性预测模型来衡量待预测地区的灾害易发性,待预测地区某个区域的信息量值越大,说明此区域受降雨影响,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预测方法,即可对待预测地区的灾害易发性进行准确的预测,以便做出及时的预警和预防措施,减少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420008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410421270.X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强烈地震带滑坡防治健康评估及维护方法,包括建立挡墙的评估体系、抗滑桩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和预应力锚索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其中,挡墙的评估体系采用模糊综合法和灰色理论法进行评估;抗滑桩健康诊断指标体系采用列表对现场调查、变形测量、基桩无损检测、钻芯取样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预应力锚索健康诊断指标体系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首先进行敏感因子(损伤范围≥60%)评价,当锚索工程的损伤范围有限时进行一般因子评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强烈地震带滑(边)坡防治工程的健康评估,能够快速高效的评判某一防治工程的健康状况,获取结构损伤位置、损伤类型与损伤程度,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615754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643420.0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8B2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沟谷型泥石流的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形成沟谷型泥石流的主控因素;根据相互作用关系矩阵,分析各个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各个主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在上游段沟谷型泥石流起动的判据模型;基于此,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判断泥石流是否发生,若是,则进一步通过获取泥石流中游段泥位监测数据,动态计算其流速、流量等规模大小,对其实现全流域、全过程的监控与预警。本发明根据主控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泥石流起动的判据模型,动态获取泥石流运动参数,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阈值的预警方法,可以提高泥石流的预警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30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95634.2
申请日:2024-04-24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实时过程预警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数据处理模块过滤错误数据,将数据转换为物理量,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同时统一数据标准;数据通讯模块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并采用访问串口数据、读取数据文件、访问数据库及相关方式,获取各监测点的最新监测数据;预警模型构建模块构建改进切线角模型、雨量模型以及速度‑加速度模型;管理模块进行任务管理、系统配置以及日志管理。本发明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学习,提取数据曲线特征,进而采用不同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结合地质灾害所处的变形阶段,采用不同的预警模型对其进行预警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576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48049.6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监测设备组合的滑坡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滑坡监测预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在获取多个滑坡监测设备的布设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属性信息和设备可靠性信息后,先针对各个滑坡监测设备,根据针对不同布设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属性信息和设备可靠性信息预设的初始权重系数以及对应的布设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属性信息和设备可靠性信息,确定对应的初始权重系数以及归一化权重系数,然后在得到各个滑坡监测设备的单监测设备预警系数值后,通过加权方式计算得到多监测设备组合预警系数值,最后根据多监测设备组合预警系数值和预设的多监测设备组合预警级别划分规则,确定当前的多监测设备组合预警级别并予以输出展示。
-
公开(公告)号:CN1104518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0804490.3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基电磁显影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工程物探、检测领域。所述水泥基电磁显影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由水泥100份、纳米石墨烯0.4‑0.6份、纳米Fe304粉末0.4‑0.6份和石墨烯分散剂0.1‑0.5份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上述水泥基电磁显影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的特点,其能够对地下介电常数相近的地质介质产生显影作用,增强界面的反射效果,增加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和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