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387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310222098.4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海底资源勘探实验的高压气枪阵列试验系统,属于海底资源勘探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能够在气枪阵列试验中,能够全面讨论多种工况下的试验现象和压力数据,同时优化阵列排布。海底资源模拟模块布置在腔体内部底端,位置调节组件固设在腔体的上方,高压气枪组件及参数测量及调整组件均通过位置调节组件吊装在腔体内部,且高压气枪组件及参数测量及调整组件在腔体内的位置分别通过位置调节组件进行调节,腔体上沿周向加工有若干视窗,摄像组件布置在腔体的外部且与若干视窗对应布置,通过参数测量及调整组件实现对高压气枪组件工作参数的测量及调整。通过本申请得到当不同底部介质时所得到的压力数值,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18006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22503.4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温空化器、包含高温空化器的超空泡航行体及方法,属于水动力领域。解决了解决常见气源无法长时间维持超空泡的问题。一种高温空化器,包括结构热装甲、高温空化器后壳、导热柱、绝热薄膜和U型蒸汽通道,结构热装甲连接在高温空化器后壳的前端,绝热薄膜固定在结构热装甲前端,结构热装甲前端面上设有横纵交错排布的多排导热柱,全部导热柱均穿过绝热薄膜,每两横排导热柱之间设有一个横向U型蒸汽通道,每两纵列导热柱之间设有一个纵向U型蒸汽通道,U型蒸汽通道位于绝热薄膜和结构热装甲前端面之间,工作时结构热装甲和导热柱发热形成超空泡。它主要用于持续产生超空泡。
-
公开(公告)号:CN113947039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1122909.0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5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航行体出水的运动与其尾空泡的发展进行预报的方法,属于预报航行体运动和预报航行体尾空泡发展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确定航行体的结构尺寸及初始气体参数,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建模,根据所述建模,采用VOF方法、k‑ε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航行体未完全出筒前的运动,计算出所述航行体刚完全出筒时的各项参数;步骤二、采用步骤一中计算得到的所述航行体刚完全出筒时的各项参数,对边界元法的初始时刻的气泡及结构表面进行离散;步骤三、采用边界元法与辅助函数法对航行体完全出筒后的时刻进行数值模拟,直至航行体尾空泡掐断。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航行体运动预报和航行体尾空泡发展预报所需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305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17848.0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05B16/20 , B05D3/12 , B05B9/04 , B05D5/08 , B05B13/02 , B24B27/033 , B24B1/00 , B24B49/00 , B24B49/12
Abstract: 一种复杂曲面船体的超疏水处理装置及超疏水处理方法,属于超疏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通过手工方式对不同曲面船体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和喷涂超疏水涂层时存在的打磨力度控制不均、喷涂距离控制不准确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的问题。三维扫描组件、打磨组件及喷涂组件沿数控直线导轨长度方向并排布置,通过三维扫描组件对船体表面进行扫描,控制中心生成打磨轨迹,并控制打磨组件对船体表面进行打磨形成微型沟槽,通过控制喷涂组件动作对船体表面进行超疏水试剂喷涂。能够自动根据不同形状的曲面船体严格控制打磨的力度和角度以及喷涂的速度和距离,以此可以提高复杂曲面船体喷涂超疏水的效率,获得更均匀的涂层并且节约大量的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9380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033493.X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维持气密的旋转测力装置及测力方法,属于水动力学实验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水动力学实验过程中被测量物体攻角不易改变的问题。它包括旋转机构和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旋转机构的外侧,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转动杆、第二外连接板、测力传感器、第二内连接板、第一内连接板和实验水翼,所述实验水翼位于实验侧板的下方,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外连接板和密封外壳,所述第一外连接板通过螺栓系统连接在密封外壳上方,所述转动杆贯穿密封结构上方,所述密封外壳、第一外连接板和转动杆之间密封相连,所述密封外壳下方与实验侧板密封相连。它主要用于水动力学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03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987416.7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模拟深海水下发射的离心机缩比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缩比试验池模拟环境单一、模拟条件不足的问题。水箱主体内部注水,水箱主体竖向状态下,有轨式发射平台安装在水箱主体的底部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缩比模型弹安装在有轨式发射平台内且通过有轨式发射平台实现发射,第一滑轨竖向布置且所述滑动式外测装置上下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缓冲拦截组件固装在水箱主体的顶端,所述控温板竖向安装在水箱主体的内侧壁,通过滑动式外测装置实时记录缩比模型弹水下发射各阶段的数据,通过集成控制系统控制有轨式发射平台、滑动式外测装置及控温板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03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87416.7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模拟深海水下发射的离心机缩比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缩比试验池模拟环境单一、模拟条件不足的问题。水箱主体内部注水,水箱主体竖向状态下,有轨式发射平台安装在水箱主体的底部且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缩比模型弹安装在有轨式发射平台内且通过有轨式发射平台实现发射,第一滑轨竖向布置且所述滑动式外测装置上下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缓冲拦截组件固装在水箱主体的顶端,所述控温板竖向安装在水箱主体的内侧壁,通过滑动式外测装置实时记录缩比模型弹水下发射各阶段的数据,通过集成控制系统控制有轨式发射平台、滑动式外测装置及控温板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88373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142283.3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疏水微结构气液界面追踪观测装置及其观测方法,属于超疏水微结构气液界面模拟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该超疏水微结构气液界面追踪观测装置中,实验水槽固设于放置架,且实验水槽水平设置,超疏水样片放置于实验水槽内,实验水槽能提供实验所需工况,恒压供水系统与实验水槽连接形成封闭环境,恒压供水系统能给实验水槽提供实验用水,观测系统设置于放置架的侧面,能观测实验水槽内的超疏水样片表面气液界面的位置、形态以及演变过程。该超疏水微结构气液界面追踪观测装置能观测超疏水样片表面的气液界面的位置、形态以及气液界面的演变过程,从而有助于对气液界面的演化规律进行探究以明确气层的破坏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19485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065020.2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基于间断伽辽金法的非结构网格自适应细分与高效并行高精度算法框架的构建方法及系统,涉及高精度算法高效率计算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间断伽辽金方法虽然具备高精度的特点,但是计算量的大规模增加,造成计算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所述方法为:确定网格细分与合并准则;执行细分与合并操作;动态平衡CPU负载;相邻blocks信息交互通信与计算;CPU通信与线程初始化,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基于间断伽辽金法的非结构网格自适应细分与高效并行高精度算法框架。本发明适用于间断伽辽金方法的网格自适应及大规模并行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78486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67002.9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高温蒸汽超空泡实验装置及方法,属于超空泡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超空泡实验装置无法模拟大潜深环境下热效应对于超空泡生成和发展影响的问题。电磁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管路连接至超空泡航行体内部,超空泡航行体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调压系统及调速系统分别与循环水洞连接,通过调压系统控制试验段环境压力,通过调速系统控制试验段水流流速,通过电磁蒸汽发生器控制通入超空泡航行体内部的蒸汽温度和蒸汽通气量;通过计算机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通过高温蒸汽通气生成超空泡,揭示了显著的热效应对于超空泡生成和发展的影响,通过实验手段模拟大潜深环境,为提高深海航行器的水动力学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