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047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41334.8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方法,涉及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获取地震后的n'G个待测破坏场景,获取第i'个待测破坏场景中车站或区间的震后剩余功能比;利用每个待测破坏场景中车站震后剩余功能比组成待测节点特征矩阵、利用每个待测破坏场景中区间震后剩余功能比组成待测边特征矩阵,并基于待测节点特征矩阵和待测边特征矩阵获得待测邻接矩阵;将待测节点特征矩阵、待测边特征矩阵和待测邻接矩阵输入地铁震后功能预测模型,获得地铁系统震后剩余功能比。本发明用于预测地铁系统震后剩余功能比。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的震后修复方案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5534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385727.2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的震后修复方案确定方法,属于地震工程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关动态可视化技术来示的震后状态,导致不易针对地铁车站震后状态确定修复方案的问题。包括:建立地铁车站BIM模型;对BIM模型中构件的震后状态进行定义;获取地铁车站各构件的震后初始状态,并计算收集各构件在各破坏状态下所需的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将定义的震后初始状态以及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导入BIM模型中进行显示;根据显示的震后初始状态、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确定修复方案;将修复方案在BIM模型中进行动态展示;重复N次上述步骤,得到地铁地下车站的震后状态和修复时间的期望值,用于地铁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本发明用于地铁车站的震后修复方案确定。

    一种高阻尼复合材料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10650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410015968.1

    申请日:2014-01-14

    Abstract: 一种高阻尼复合材料,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复合材料,它解决现有阻尼复合材料的密度大和阻尼峰值低的问题。此高阻尼复合材料由TiNi合金纤维与基体金属复合制成,其中基体金属为铝、铝合金或镁合金,TiNi合金纤维在高阻尼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为30%~60%。该高阻尼复合材料可以选用不同相变温度的TiNi合金纤维作为增强体,制备在-100℃到120℃温度范围内具有高阻尼特性的复合材料。本发明高阻尼复合材料的密度较小,当由相变温度为70℃的TiNi合金纤维与1060Al复合得到的高阻尼复合材料的阻尼峰值能够达到0.04。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构件的支撑平台等结构。

    考虑子系统关联的城市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02123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01298.6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考虑子系统关联的城市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及设备,涉及地下结构抗震韧性评价领域。为了解决目前还没有一种考虑子系统关联的地下车站功能损失和恢复的震后评估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故障树分析和/或贝叶斯网络表示地下车站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针对某一次具体地震情况,根据构件震后状态及关联机制确定结构系统、通过型设备设施、机电设备系统和列车系统的状态,获得地铁车站不同状态下的服务乘客数量,进一步绘制功能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而得到地铁地下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指标;根据地铁地下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指标对城市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进行评估。主要用于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评估。

    考虑子系统关联的城市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021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1301298.6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考虑子系统关联的城市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及设备,涉及地下结构抗震韧性评价领域。为了解决目前还没有一种考虑子系统关联的地下车站功能损失和恢复的震后评估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故障树分析和/或贝叶斯网络表示地下车站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机制,针对某一次具体地震情况,根据构件震后状态及关联机制确定结构系统、通过型设备设施、机电设备系统和列车系统的状态,获得地铁车站不同状态下的服务乘客数量,进一步绘制功能随时间变化曲线,进而得到地铁地下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指标;根据地铁地下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指标对城市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进行评估。主要用于地铁地下车站抗震韧性评估。

    基于室内柔性连接式监控相机的设备地震响应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50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06707.0

    申请日:2024-08-13

    Abstract: 基于室内柔性连接式监控相机的设备地震响应监测方法,涉及地震设备监测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利用布置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来获得设备的响应,但由于建筑内设备众多,传感器并不能广泛部署的问题,本申请能够对建筑内关键设备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监测,无需广泛部署传感器。本申请有助于迅速得知建筑内关键设备的震后破坏情况和功能状态,为建筑的震后功能迅速恢复争取时间,能够提高城市在面对地震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和韧性。本申请采用广泛安装在建筑内的柔性连接式监控相机,避免了传感器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的震后修复方案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5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85727.2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一种地铁地下车站的震后修复方案确定方法,属于地震工程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关动态可视化技术来示的震后状态,导致不易针对地铁车站震后状态确定修复方案的问题。包括:建立地铁车站BIM模型;对BIM模型中构件的震后状态进行定义;获取地铁车站各构件的震后初始状态,并计算收集各构件在各破坏状态下所需的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将定义的震后初始状态以及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导入BIM模型中进行显示;根据显示的震后初始状态、修复成本和修复时间确定修复方案;将修复方案在BIM模型中进行动态展示;重复N次上述步骤,得到地铁地下车站的震后状态和修复时间的期望值,用于地铁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本发明用于地铁车站的震后修复方案确定。

    一种地铁系统的两阶段抗震韧性提升决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506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199159.0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地铁系统的两阶段抗震韧性提升决策方法,建立震前加固优化模型,收集震前地铁系统信息,根据震前地铁系统信息和震前加固优化模型得到最优加固策略,降低地震对地铁组件的影响;建立震后恢复优化模型,收集震后地铁系统信息,根据震后地铁系统信息和震后恢复优化模型得到恢复策略的帕累托最优解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受损地铁组件的最优修复策略,加快地铁系统功能恢复的速度;本申请的一种地铁系统的两阶段抗震韧性提升决策方法通过提高地铁系统在地震发生时维持功能和在地震发生后快速恢复功能的能力,从而提升地铁系统的抗震韧性,为政府和地铁运营部门进行地铁系统抗震韧性提升决策提供方法支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