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9859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10310847.3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3C17/36
Abstract: 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及贴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及贴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玻璃及贴膜的辐射率高,稳定性差和不能自主调光的问题。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由基底、低辐射膜层和电致膜层组成,制备方法: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二、低辐射膜层的制备;三、电致变色膜层的制备。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贴膜由基底、低辐射膜层和电致膜层组成,制备方法: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二、低辐射膜层的制备;三、电致变色膜层的制备。本发明可获得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及贴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21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09030.2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3C17/38
Abstract: 三维有序大孔聚苯胺/碳复合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碳复合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由于导电性较差而引起的变色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二、胶体溶液的配制;三、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四、碳覆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五、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放入苯胺-质子酸水溶液中,沉积,冲洗,干燥,去除模板后,即得三维有序大孔聚苯胺/碳复合电致变色薄膜;本发明中由于碳的引入,提高了聚苯胺的导电性,使得聚苯胺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显著提高。本发明属于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730794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121404.0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膜结构电致变色显示器。使用电致变色技术和光子晶体技术,将两种电致变色材料交替成膜,形成一维光子晶体,利用离子注入电致变色层后,不同的电致变色材料折射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导致光子晶体禁带的改变,以此改变器件的反射光谱,从而实现颜色的连续变化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07225836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413903.6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7/1284 , B32B2037/243 , B32B2307/416 , B32B2419/00 , C03C17/3602 , C03C17/3642 , C03C17/3644 , C03C17/3649 , C03C17/38 , C03C17/42 , C03C2217/231 , C03C2217/253 , C03C2217/255 , C03C2217/256 , C03C2217/70 , C03C2218/115 , C03C2218/31 , C03C2218/32
Abstract: 一种反射率可调节的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反射率可调节玻璃。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Low‑E玻璃不能满足不同温带区域和气候需求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基底ITO玻璃的清洗;二、制备金属膜层;三、玻璃封装;四、调节反射率。本发明所得low‑E玻璃的近红外段(0.9‑2.5μm)反射率可在5%‑60%任意调节。本发明通过控制金属颗粒的生长/溶解过程,动态调控其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可以调控太阳光的大部分能量进入室内或被隔绝于室外,即满足不同温度环境下对Low‑E玻璃反射率的特殊要求。本发明属于玻璃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08013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52470.0
申请日:2016-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调节汽车驾驶台太阳光反射率的装置及其应用,涉及一种调节汽车驾驶台太阳光反射率的装置及其应用。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汽车驾驶台在强烈日光直射时升温过快,影响驾驶员及乘车人员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装置是由可变反射率膜层和控制系统组成,可变色膜层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发明的装置应用于汽车的驾驶台来智能调节汽车驾驶台的太阳光反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03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21340.4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见-红外兼容隐身装置,属于军事隐身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14层叠层结构,从上至下分别是红外透明封装层1、第一柔性透明基底2、第一透明电极3、活性变色材料层4、吸附有聚电解质的多孔膜载体5、离子储存层6、第二透明电极7、第二柔性透明基底8、第三透明电极9、吸附有电解质的多孔膜载体10、光子晶体层11、金属电极层12、柔性衬底材料13、红外透明封装层1。本发明提供的可见-红外兼容隐身装置属于柔性装置,具有可弯曲、薄层状结构特征。器件的厚度小于2毫米,各功能层的总厚度小于0.5毫米。该装置可实现可见光全光谱颜色连续可变、对红外发射率调制幅度可达50%左右,在可见-红外隐身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225836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710413903.6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反射率可调节的low‑E玻璃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反射率可调节玻璃。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Low‑E玻璃不能满足不同温带区域和气候需求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基底ITO玻璃的清洗;二、制备金属膜层;三、玻璃封装;四、调节反射率。本发明所得low‑E玻璃的近红外段(0.9‑2.5μm)反射率可在5%‑60%任意调节。本发明通过控制金属颗粒的生长/溶解过程,动态调控其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可以调控太阳光的大部分能量进入室内或被隔绝于室外,即满足不同温度环境下对Low‑E玻璃反射率的特殊要求。本发明属于玻璃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09859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10847.3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3C17/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C17/36 , C03C17/3639 , C03C17/3644 , C03C17/3649 , C03C17/3657 , C03C2217/70 , C03C2218/156
Abstract: 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及贴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及贴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玻璃及贴膜的辐射率高,稳定性差和不能自主调光的问题。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由基底、低辐射膜层和电致膜层组成,制备方法: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二、低辐射膜层的制备;三、电致变色膜层的制备。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贴膜由基底、低辐射膜层和电致膜层组成,制备方法: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二、低辐射膜层的制备;三、电致变色膜层的制备。本发明可获得双面镀膜电致变色低辐射玻璃及贴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210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409030.2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3C17/38
Abstract: 三维有序大孔聚苯胺/碳复合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碳复合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三维有序大孔结构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由于导电性较差而引起的变色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方法:一、基板材料的表面处理;二、胶体溶液的配制;三、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四、碳覆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五、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放入苯胺‑质子酸水溶液中,沉积,冲洗,干燥,去除模板后,即得三维有序大孔聚苯胺/碳复合电致变色薄膜;本发明中由于碳的引入,提高了聚苯胺的导电性,使得聚苯胺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显著提高。本发明属于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72603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121340.4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2F1/1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见-红外兼容隐身装置,属于军事隐身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14层叠层结构,从上至下分别是红外透明封装层1、第一柔性透明基底2、第一透明电极3、活性变色材料层4、吸附有聚电解质的多孔膜载体5、离子储存层6、第二透明电极7、第二柔性透明基底8、第三透明电极9、吸附有电解质的多孔膜载体10、光子晶体层11、金属电极层12、柔性衬底材料13、红外透明封装层1。本发明提供的可见-红外兼容隐身装置属于柔性装置,具有可弯曲、薄层状结构特征。器件的厚度小于2毫米,各功能层的总厚度小于0.5毫米。该装置可实现可见光全光谱颜色连续可变、对红外发射率调制幅度可达50%左右,在可见-红外隐身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
-
-
-
-
-
-
-